意见领袖 | 曾刚
一、经济转型与金融供给侧改革
“回看中国金融的发展历程,1993年是中国金融改革的起点,经历工业化阶段、城市化阶段以及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曾刚首先分析了中国金融发展的三个阶段。
90年代中后期由于金融体制改革带来了外部需求,外部需求带动了内部能力的释放,中国经济进入相对更高速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在工业化发展阶段,企业投资以及和企业投资相伴随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构成了整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这个阶段金融主要服务于各种类型的企业以及投资主体。
在工业化发展阶段,金融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供不应求,国家层面的解决办法是进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增加金融资源供给。国有银行改制成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陆续获得批准设立,省联社、农商行、城商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应需而生。
“在2007年左右,伴随着外部的冲击,城市化来临,城市规模以及城市基础建设的快速扩张,都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金融资源开始更多地配置到房地产和城投领域。”曾刚强调,在城市化进程中可能会出现高杠杆风险以及形成财富效应,大部分资金会被吸走进而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防范金融风险、去除杠杆、回归本原,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这一要求体现在经济上主要是防范债务风险、人口结构变化以及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带来的系列负面影响。
当下,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要坚持规范、合规和可持续发展。”曾刚认为需从三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优化需求侧,新发展阶段是以国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从长期来看消费会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解决收入和就业问题。二是优化供给侧,供给端需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突破的重点方向不仅仅是技术本身领先,更要通过技术的突破来增加新的产业和新的就业机会,形成新的增长动能。三是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共同富裕问题。这三大结构是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也是金融发展的方向,意味着发展金融市场的核心还是为了推动科创的发展。
二、聚焦堵点、痛点,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科技金融政策:国家战略层面
第一,从科创金融到科技金融,内容更加广泛。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科技金融要聚焦重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要构建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从科创金融到科技金融,金融服务从早期关注科技、创业等中小概念扩展到服务大型企业、大型机构及大型项目上来。
第二,科技保险保的是研发过程当中的不确定性。以往的保险是信用保险,违约再赔。但是科技创新中的难点是风险不确定性很大,需要对研发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覆盖,担保违约发生时的行为。
第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七个重大任务。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着力打造金融机构、市场、产品和服务体系,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高水平开放,加强金融法治建设。
科技金融政策: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中国第一个科创金融试验区是济南,它探索的是相对比较传统的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第二个是长三角区域,它研究的是产业技术的升级和产业协调。第三个是北京中关村,它聚焦的是初创型研发。
科技金融政策:行业与区域政策
最近两年,行业和区域层面上针对科技金融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引导着金融机构更好地去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地方政府层面还出台了一些科技金融的提升行动方案,从地方政府财政补贴、制度完善等方面拉动地方科技创新的发展。
科技金融的堵点和痛点
堵点:第一个是信息的不对称,信息披露和认知差异;第二是机构专业人才的缺乏;第三是市场机制的有效构建;第四是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第五是风险处置相对困难。
痛点:如何精准评估科技技术,金融机构一要构建一些关键核心要素评估体制,二要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构建一个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科创金融政策的重点方向
从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完善,扩展到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标志着我国科创金融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科创金融政策重点也随之调整,重点强化科技政策性贷款,常态化实施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提高科技信贷在再贷款中的结构比例;建立专门机制,推动商业银行将支持科技创新作为主要政策性业务;对天使投资和专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创业投资机构进一步给予支持;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拓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壮大耐心资本,探索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年金资金等长期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机制。优化政府引导基金的考核,采取“长周期”“算总账”等考核办法,带动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本文作者介绍: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责任编辑:王馨茹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