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团结报
□ 冯 杰
在嘉兴起义史料陈列馆第三展厅展柜里面摆放着几封发黄的信件,其中一封为预干总队负责人黎天铎致嘉兴县政府代电,通报贾亦斌嘉兴起义事件善后处理情况。笔者在参与策划嘉兴起义史料陈列馆的时候,得知黎天铎晚年自印过一本没有书号的回忆录,经过四处寻找,如愿获得。该书名为《天韵楼杂草集》,内容主要为黎天铎回忆军旅岁月的文章集结。研究民革党史,当事人的材料不可或缺,那么,黎天铎笔下的嘉兴起义历史事件究竟有哪些细节呢?
和贾亦斌共事
黎天铎(1913—1992),江西武宁人,少年时在南昌读书,二十岁那年考入中央军校第十期,毕业留校担任第十三期入伍生团教育班长,旋即改派政训处编辑报刊。抗战军兴,黎天铎通过同学介绍,调到军委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简称“战干团”),负责招生出题及讲课。1938年5月,战干团教育长桂永清组建第二十七军,黎天铎升任少校作战参谋,开赴抗日前线。豫东战事失利,黎天铎跟着桂永清调回战干团,先是保送军官外语班受训,继而考取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八期。陆军大学毕业后,黎天铎升充上校,因为擅长军事教育,留校担任第二十期战术教官。从时间跨度来看,黎天铎与贾亦斌约有一年多时光同在陆军大学,彼此似乎并不熟知。
1944年冬,国民政府组建青年军,蒋经国出任政治部中将主任,同步开设青年军政工人员训练班,调训青年军各师大专以上及党团文教各界从军青年,黎天铎调任训练班第二大队长。抗战胜利后,青年军复员管理处应运而生,陈诚挂名处长,实际工作则由副处长蒋经国主持,黎天铎改调“大学第一先修班”学生总队长,在重庆复兴关政工班原址办班,帮助准备入大学深造的复员学生补习功课。不久,贾亦斌陆军大学毕业,进入青年军复员管理处担任第一组组长,负责就学业务,成为黎天铎顶头上司。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前后,青年军复员管理处改组国防部预备干部管训处、预备干部管理局(简称“预干局”),贾亦斌升任副局长、代局长。黎天铎亦至重要岗位,掌理预干局第二处,主管军籍管理、青年军各师政工、青年中学督导等烦琐事项。比如嘉兴青年中学有一学生走错火车站出口,遭到交通警察粗暴殴打,交涉过程中再起冲突,造成学生一死四伤。黎天铎连夜赶赴嘉兴,交通部同意赔偿、惩凶,肇事交警移送法院审理,迅速恢复地方秩序。但在杭州青年中学事件处理上,黎天铎的做法不为贾亦斌认同。杭州青中发生学潮,黎天铎看到校园墙壁写有“左倾”文字,断言共产党潜伏其中,主张开除带头“闹事”学生。贾亦斌通过进一步清查账目,发现校长吴宝华存在贪腐行为,建议撤职严办。蒋经国认为贪腐情节并不十分严重,把吴宝华降级调回预干局。不难发现,黎天铎、贾亦斌政治立场迥异。
1948年11月,预备干部训练第一总队(简称“预干总队”)在南京成立,贾亦斌兼任总队长,黎天铎及杭州青年中学校长潘振球兼任副总队长,林勉新专任副总队长。按照蒋介石的构想,要在长江以南建立若干新军,先得解决初级军官问题。贾亦斌积极收罗青年军负伤或复员军人,装作“动员在乡青年军,回营参加戡乱”,实际打算掌握一支可靠的武装力量,适时起义奔向新生。黎天铎撰文说,贾亦斌“经常亲身前往镇江后方医院,以预干局局长身份,慰问由洛阳战役负伤撤退至此疗养的二〇六师青年兵,赢得了他们的好感”。12月底,贾亦斌通过陆军大学同窗好友、中共失联党员段伯宇,与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取得联系,书记张执一非常重视,指定策反委员李正文加强政治领导。黎天铎似有警觉:“贾以朋友关系请来林勉新为他负责内部事务,还聘任一不知名的神秘人物为秘书,坐镇总队部,做他的左右手。”所谓神秘人物实乃地下党员张文藻,以秘书名义协助贾亦斌工作。
西大营之夜以拖待变
1949年1月,蒋介石宣告下野,在蒋经国陪同下回到溪口老家。预干总队移驻嘉兴,吸收杭州、嘉兴两地青年中学部分学生,队伍从千余人扩充至四千人。贾亦斌因为牵头办理青年中学结束、分流、合并等事项,先期到达嘉兴西大营驻地。28日下午,黎天铎奉命带领第二批五百人前往嘉兴,时值农历春节,铁道运输拥挤不堪,经向路局一再交涉,勉强拨出几辆敞篷货车。到了嘉兴以后,预干总队编组为第一至第四大队,黎天铎记忆犹新:“第一、四大队都是动员而来的在乡预备干部,第二大队是二〇六师伤愈青年兵,第三大队是青中学生。总队部与二、三大队驻西大营,一、四大队驻东大营。队职官几乎清一色由贾某罗致,其中只有队长一人是我第二处科员林荫,由我推荐,担任第四大队第十五中队长。”
贾亦斌为了顺利实施起义,“凡担任要害部位官职的如总队部各组长,各大、中队长,辅导员等,除个别是照顾关系外,尽可能选择最可靠者予以任命”。比如总队辅导组组长刘异、第一大队大队长李恺寅、第二大队大队长邓道三等人,都是赞成起义的中坚骨干。第三大队与潘振球关系密切,遂以第二大队同驻牵制,第四大队大队长态度摇摆,他嘱咐李恺寅注意监视。据辅导组语文教员李馥承撰文披露:“教官、职员、学员当中都有两派,从总队成立到起义的那段时间里,两派剧烈地暗斗着,一般人员还不能明显地看出来。”蒋经国听到风声,派遣亲信江国栋赴嘉兴密查取证,同时电召贾亦斌到溪口述职。据黎天铎回忆,蒋经国尤为关心预干总队,“曾两度通知贾某和我由嘉兴前往见面,第一次贾某应召同行,经国先生曾慰勉有加,并嘱在溪口附近浏览名胜古迹。第二次,贾某竟避不应召,我当将贾某近期言行向经国先生面报,请有关方面予以戒备”。
贾亦斌笔下的溪口之行与黎天铎回忆有较大出入,一是同行者为抗战时期的老上级,国防部现任监察局长彭位仁,并未提到黎天铎在场;二是只有一次召见,没有什么第二次避不应召。3月初,贾亦斌到溪口,蒋经国等待江国栋调查结果,特意先安排游山玩水,说是过几天“领袖”还要找你谈话。直至11日,江国栋查不到真凭实据,蒋经国同意贾亦斌返回嘉兴,稍事准备移驻福建建阳。没过几天,国防部下令撤销贾亦斌本兼各职,调为国防部部员,并委派黎天铎接任预干总队总队长。消息传到嘉兴,很多学员罢课、罢操,“还我贾总队长”“恢复贾总队长职务”的标语遍及营房。为了安抚学员情绪,黎天铎授予贾亦斌“荣誉总队长”聘书,但在回忆录里面只说“形势险恶,不言而喻,部分学生对贾某调职颇为不满,极易引发事端,贾某暗示心腹暂时忍耐,维持现状,以利行动”。
4月2日,李正文传达上级指示,预干总队15日举行起义,经莫干山挺进天目山,与苏浙皖边区游击队取得联系,策应解放军渡江。贾亦斌密赴嘉兴布置任务,不料被黎天铎派人混入会场,导致机密泄露,于是决定提前举事。6日深夜,贾亦斌带着起义骨干来到西大营,设想“如果谈得好,明晨以行军名义出发;如果黎天铎顽固不化,则予以就地处决,立即宣布起义,连夜出发”。据黎天铎说法,当时有学员数十人荷枪围住总队部,贾亦斌始终不摊牌,而是要求签发战备行军演习命令,“移驻莫干山,以观时局变化,为国家保存实力”。黎天铎模棱两可,故意东拉西扯兜圈子,“在这最长的一夜中,我的目的是让被贾某欺骗的干部和学员……拖延到天亮再说”。
乌镇枪响乘乱逃脱
据贾亦斌回忆,“黎天铎以为不会有多少人听从我的指挥,以不表态来拖延时间,等待救援,竟耍起闭目养神的花招来”。时间分秒流逝,贾亦斌拿出手枪朝桌上一拍:“我是共产党派来的,现在你面前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把我送到国防部去,你可以升官发财;另一条路是跟我们走,下令行军到莫干山演习。限你考虑五分钟,必须明确回答!”黎天铎说自己被迫在“贾某亲信组成的卫队保护下”,跟随行军队伍离开嘉兴,心里仍想“如何找机会,让全体学员知道事情的真相”。贾亦斌回忆录更为生动一些,黎天铎知道大事不好,满头是汗,全身发抖:“你是我的老上级,你给我带的路不会错,我听你的。”
第十三中队长林荫立场反动,在东大营带头抗拒,约有千余人没有参加行动。贾亦斌带着三千人踏上起义之路。7日傍晚,队伍到达嘉兴、湖州交界处乌镇,引来地方武装拦截,眼看无法西行,贾亦斌遂在郊外举行誓师大会,向学员说明名为演习实乃起义。旋即枪声大作,黎天铎乘机“迅速乘黑离开现场”。关于乌镇突围,双方提供的细节基本吻合,不过黎天铎有意拔高自己。
嘉兴起义虽然超过两千名学员或走散或被俘。但从政治层面来讲,嘉兴起义给国民党阵营带来极大冲击,就以黎天铎而言,4月18日致书(代电)嘉兴县政府,表示“深感未能善尽职责”。同日致电蒋经国:“职此巨变身心大损……呈报严予处分外。”他在回忆录里面坦言:“经过此一事件,我身心劳瘁,精神极感不支,请辞现职,奉准以国防部部员派淞沪警备总部服务。”
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黎天铎一度调任舟山、嵊泗群岛防卫司令部参谋长,第二十二兵团作战处长,国民党政权退踞台湾,担任过海军总部第三署副署长、第五十一师副师长、陆军官校第二十六期总队长等职。1960年夏,黎天铎淡出军界。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