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是主力。
息差压力下,银行业降负债成本多维度推进。继上半年手工补息等高息揽储方式被叫停后,近期,一则关于监管有意加强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管理的消息引起市场关注。
事实上,在10月存款挂牌利率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后,市场就对同业存款成本会否受到利率自律机制规范有所关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银行业人士和机构研究人士均表示,银行业尤其大行因为缺负债带来的“内卷式”同业价格抬升的确存在,手工补息叫停后有所加剧。有大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当前缺负债并非绝对,而是“缺合适价格的负债”。
从银行半年报和三季报来看,今年以来,在银行业尤其国有大行对公活期存款持续减少的同时,同业存款逆势大幅增长。而从成本来看,据多家券商统计,今年上半年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同业负债成本均明显高于当前政策利率(1.5%),且较2023年有不同程度上行。
对于规范同业存款利率的影响,不少分析认为,监管推动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能够提高政策利率传导效果,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是缓解息差压力、腾挪支持实体经济空间的必要举措,对非银机构的资产配置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规范同业定价大势所趋
前述市场消息称,为进一步畅通利率传导机制,推动同业业务回归本源,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可持续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倡议,自今年12月起,商业银行应以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为定价基准,合理确定同业活期存款的利率水平,充分体现利率政策导向。
上述倡议还强调,商业银行应当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不得以显著高于政策利率的水平吸收同业资金,引导推动同业活期存款回归支付清算本源,防止形成空转套利。
“同业存款利率确实是有些(监管)指导,主要是同业存款利率相对有些高,想让银行降一降,但是因为缺负债,之前一直降不下来。最近应该会有一定下调。”一位资深银行业研究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近期的监管指导跟今年同业负债增长较多有很大关系,尤其在手工补息叫停之后,缺负债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尤其对国有大行来说,在响应政策要求、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等背景下,资产端扩表带来的负债压力会更加明显。
上市银行并未单独披露同业活期存款利率,但在同业负债口径下,据兴业证券研究部数据,今年上半年,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同业负债成本分别为2.62%、2.5%、2.43%、2.34%,不仅明显高于政策利率,且相比2023年均有不同程度上行。另据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团队测算,上半年大行、股份行“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的计息成本同比上行了10BP左右。
“部分银行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可能明显高于当前政策利率(1.5%),本次自律机制讨论规范同业活期存款定价行为,预计旨在使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提高政策利率传导效果。”兴业证券研究院报告指出。
在银行业中,负债压力较大的国有大行也被视为拉高同业存款利率的主要推力。华源证券固收分析师廖志明表示,当前,部分大行同业活期利率高达1.8%,而近期全国性银行定期存款全面下调了25BP,央行逆回购下调了20BP,MLF下调了30BP,而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仅为1.50%,对活期存款支付超过该政策利率的利率是不合理的。
“部分大行同业活期利率过高显著影响了短端利率,使得近一段时间同业存单利率居高不下,抬升了银行负债成本,不利于货币政策的传导。”他在最新报告中表示。
有曾在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从业的地方银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过去当地农商行和股份行都倾向于将闲置资金存放在大行,“但几年前同业存款利率与普通存款利率还没有这么悬殊”。
同业存款规模大幅增加
作为一项具有“批发”性质的存款,同业存款也被视为银行业一项重要的揽储工具。法询金融固收组报告指出,同业存款是金融机构出于清算和投资需要,将资金在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同业存入或存出的业务。区别于一般存款,同业存款的定价机制更加市场化,不受利率自律机制的利率上限限制,受市场流动性影响而波动较大。
对于全国性商业银行同业存款利率大幅上行,鲁政委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商业银行为满足监管指标要求而拉长了同业负债的平均久期;二是为应对停止“手工补息”的扰动而加大了同业负债的吸收力度;三是外币负债成本上升。
前述银行业研究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对银行尤其国有大行来说,存款挂牌利率下行趋势下,缺负债问题与资产荒同时存在,且在今年都更为突出,因此可以看到,在部分银行高息揽储的同时,规模情结还在驱动票据冲量等行为。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在“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款项”口径下,上市银行同业存款合计规模约为26.9万亿元,整体占总负债比例上升至9.8%,其中国有大行合计约18万亿元。相比去年年末,银行业同业存款整体增加了约4.92万亿元,而去年全年仅增长了1.83万亿元。这也意味着,这一口径下,今年仅前三季度同业存款增量就比去年全年大幅增长了1.7倍。
从规模增长和结构特点来看,国有大行是主要贡献力量。今年以来,国有大行对公活期存款整体持续下行,同期同业存款则有明显的大幅攀升。在同业存款正增长的19家上市银行中,国有四大行是增长主力,前三季度增长近5.3万亿元,比去年全年多增近3.7万亿元。
其中,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同业存款分别增长了约2.2万亿元、1.32万亿元、1万亿元、7534.61亿元,较年初增幅分别达到60%、47%、36%、34%,较去年全年明显提速。
廖志明认为,四大行同业存款大幅增长与规范手工补息有关,使得此前理财通过保险资管计划做的存款回归同业存款,而一般存款数据去水分。兴业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陈绍兴也认为,与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相比,国有大行今年同业存款增幅明显更大,预计与“手工补息”整改后存款流失压力有关。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国有大行单位活期存款明显减少,较年初合计减少超过7000亿元。其中,除邮储银行对公活期存款较年初增长外,其余5家大行均有不同程度下行。(详见报道《大行资产负债表里的“秘密”:企业活期存款半年少了7000多亿,个贷不良率全面抬头》)
不过,除了手工补息整改影响,“负债荒”对大行来说是趋势性的压力。“缺的其实是‘合适价格’的负债。”一位大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手工补息叫停对银行负债端确实有一定影响,但没有那么大。
影响几何?
综合业内人士和机构研究人士观点,规范同业负债成本已是大势所趋,“负债荒”背景下,市场密切关注同业存款利率规范带来的后续影响。
在鲁政委看来,规范同业存款定价有两种可能的方式:一是通过存款自律机制加以规范,可以在7天逆回购利率基础上加点来确定同业存款利率的上限。若同业存款的平均成本下降20BP左右,对银行负债成本影响为2BP。二是加强对于保险公司存款的自律监管或者提升协议存款起存标准。2023年上市保险公司披露的存款收益率在3.52%~5.92%之间。若保险公司存款利率降低100~200BP,对银行负债成本的影响为1~2BP。
“本次拟订的自律管控虽为倡议,但我们预计全国性银行将严格执行,发挥带头作用。”廖志明认为,若该倡议实施,预计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将全面降至1.5%及以下,且未来跟随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变动,将减少银行利息支出每年300亿元以上,有效地降低大行负债成本。
另据兴业证券测算,假设同业活期存款平均成本下降20BP,预计可提升上市银行净息差1.1BP,预计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受益程度相对更大。
在非银同业存款中,主要涉及基金(货币基金为主)、银行理财、券商资管计划、信托计划等资管产品,以及证券及期货保证金存款、券商等非银机构自有资金等。而包括货基、理财、保险等在内的机构均是债市主要参与者,因此同业存款利率规范也将对其资产配置产生较大影响。
“此前大行同业活期利率过高使得短端利率居高不下,同业活期定价规范后,短端利率或将明显下行,带动同业存单利率下降,促进广义基金配置债券,显著利好债市。”廖志明在研报中表示,A股上市银行整体三季度单季度计息负债成本率1.96%,季度环比下降了7BP,预计未来三五年银行负债成本还将逐季下降,到明年四季度预计降至1.7%左右,支撑债市慢牛。
鲁政委团队认为,短期内,规范同业存款可能使得银行“负债荒”压力增加,对同业存单利率可能形成扰动,同时也对债市利率的顺畅下行形成一定牵制。“预计规范同业存款将使得2024年年末全部银行存款成本率进一步下降至1.86%~1.89%附近,10年国债收益率静态的下行潜在空间或在1.86%~1.89%附近。”鲁政委团队预测,考虑到明年银行负债端成本可能进一步下移,10年国债收益率中期下行潜在空间可能随之进一步下移。
责任编辑:曹睿潼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