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日报
◎王凤展
前不久,“第26届内蒙古自治区摄影艺术展”在内蒙古美术馆展出,入选此次展览的270幅(组)作品呈现出一个亮丽、鲜活、多彩的北疆内蒙古。不论是传统“老片”的劲道,还是现代“新片”的嚼头;不论是风光意境下久违的沉迷,还是邻家生活中熟悉的心动……都让人印象深刻。本届影展通过影像艺术拉近了与观者、与生活、与时代的距离。
定格“幸福”的意义
本届摄影展征稿主题设定为“幸福无处不在”。为什么要定义这么一个主题?无处不在的幸福从影像表达形式上会在哪里、又会具体表现出什么?我们从本届入选作品的事例说起。
纪实类作品一等奖的《牛市》是一幅实实在在的现场牛交易图,且不说构图让人看着舒服,其牲畜满目、场面宏大的特点,把经济的繁荣和民生的安详刻画得具象深刻。这幅作品体现出的内蒙古新生态产业特点和经济发展面貌,充分体现了地区特色又彰显了中国经济活力。内蒙古的“牛势”和中国特色的“牛气”跃然在目。
一等奖作品《幸福摇篮》,展现的是典型的三口人的年轻之家,是一次户外旅游宿营场景:一个可爱的宝宝被父母以最简单的哄娃法用被单摇荡在半空中。在如今人们都在忙碌的当下,“他们”能以“家”为乐,用简单“摇动生活”,这是时代活力和生活本真的展现。类似题材还有《乡村有戏》里孩子在雪天土坡路上欢迎戏曲演出的开心和好戏还在后头的美好寓意、《现场直播》里网红直播带动经济生活的热闹、《智能手机时代的幸福老人》中朴实居家生活和面对新时代的交集等等,这些影像真实反映了内蒙古的整体面貌和民众的向往,突出呈现了艺术源于生活、升华生活的真谛。这样的主题既是现实中民众生活的美好追求,也是摄影艺术落脚现实生活的真切表达。
当影像展示出并引导大众体会什么是幸福,艺术的社会价值也就有了。作为摄影艺术的创作者和推动者,要有意识、有能力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角度树立远大理想、提高艺术品位,要理解并深刻把握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用作品来描绘时代、引领时代。影展应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为人民带来更多的幸福。
通过影展看到什么
当3712件摄影作品展现在眼前并不停地翻滚在脑海中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691名作者手捧着他们探寻到的这个世界的美,正在迎着朝阳的路上微笑地走来。本届影展从筹划到征稿、到审评、再到展出,整个活动井然有序,涌现出众多精美作品和许多新人。
从收到作品看,这一届影展投稿人的专业度和重视程度有了普遍提升,体现出了内蒙古摄影人的新面貌。我们感受到了参与者对于内蒙古摄影事业的关注和支持,看到了越来越多摄影人在摄影理念上的大幅提高,体会到了每个参与者的创作热情和积极心态。
本届影展旨在希望参展者通过发现自己的“幸福”,来实现自我价值。艺术类三等奖作品《书山有路》、优秀奖作品《城市韵律之一》都很明显地体现了作者对于拍摄题材和作品艺术表现的用心思考。入选作品《北疆意像》则是以有地区代表特征的具象的羊群,勾勒出了新形态造型的艺术美,北疆风貌的艺境和意境跃然眼前。
本届影展立意深远。内蒙古摄影事业近年来有了较大提升,在打造“北疆光影”文化形象的同时,为中国摄影北方影像的丰富建造了更为多元的平台。本届影展延续了内蒙古这片土地特有的摄影风貌,这是内蒙古摄影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根基。另一方面,本届影展主打回归现实生活,极力推陈出新,从新表达、新思潮、新艺术呈现上的推动,可以清晰解读出内蒙古在紧跟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全面进步,以及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内蒙古摄影事业的思变求新。作为中国摄影中有独特品位的内蒙古摄影在新时代中的实践和探索,对未来内蒙古摄影乃至中国摄影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摄影人路在何方
以“幸福无处不在”为主题的本届影展,到底展现了怎样的艺术价值?观众通过这些摄影创作能获取什么?摄影人该如何创作才能走好摄影之路?这些是每个摄影人都应该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也是影展主办方想通过本届影展向内蒙古摄影人传递的信息。
提高自身摄影认知和思想觉悟是摄影人不断成长的基础。那么,摄影到底是什么呢?“为生活而艺术”就是摄影艺术通过影像传达出的“有质量、有品位的美好生活”的主动呈现。从人类社会进步和自然生态和谐角度把握摄影的意义,从摄影艺术为时代写真、为人民留影的角度体会摄影人的担当,从丰富群众生活和传播正能量角度去呈现摄影作品的美好,这样的理念认知,是摄影人要共建共进的。摄影是生活,是摄影人用思想探寻出的生活艺术。
不断创新和勇于探索是摄影艺术保持生命力的源泉。在摄影艺术的成长过程中,要能找到自己才是最关键的,要能做到自己才是最难得的,要能获得自己才是最珍贵的。能体现时代特征又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是摄影的价值所在。能从实践中把有温度、深刻反映时代变革的影像创作出来,才是摄影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