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患病人数已经超过4.6亿,成人患病率超过9%,我国成人患病率已超10%,患病人群超过1.4亿,成为继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致死性疾病的糖尿病,在给糖尿病患病人群身体的整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持续的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又会加剧对生理健康问题。
因此,如何关照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问题并并行之有效解决,正式本文要深度探讨的话题。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抑郁和焦虑上。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比健康人群发生轻度到重度的心理障碍的概率高出2倍以上。抑郁和焦虑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严格的饮食制度、医疗需求、经济负担、反复住院等社会心理问题,以及与糖尿病和其治疗有关的生物学改变。
就目前而言,由于糖尿病具有病因不明,不可治愈,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并具有高致死率等特征,再加上患病后对患者身体整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因此会造成罹患糖尿病的患者极易引发恐慌、焦虑、抑郁等症状。
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其病程长、并发症多、治疗过程的复杂性等因素。经济负担、医疗支出、药物副作用等都可能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
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血糖控制,还可能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良好的心理护理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医学和护理学的聚焦研究的热点。
心理健康问题如何产生
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饮食紊乱、恐惧、失眠等, 有些人认为命运对自己不公正, 有些人自责、自怨自艾。尤其是部分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根据调查,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终身疾病不可治愈的魔咒:许多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会产生“戴帽子”的自我认知,感觉自己的生活会因此而改变,因为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需要持续管理的疾病。
2.社会角色的转变引发焦虑:随着疾病的进展,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其工作、社会角色等,这种角色的转变可能会带来心理压力。
3.知识与信息缺乏加剧焦虑:对糖尿病的知识缺乏可能导致患者在面对治疗时感到无助和迷茫,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以上各点共同构成了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复杂成因,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干预来进行管理和改善。
如何管理和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对于以上所述的患者心理健康问题,单一的心理护理方法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需要采用综合心理护理方法应对。
1.全面评估患者心理健康:首先,需要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通过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确认患者是否有恐惧、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问题。也可以通过使用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如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作为参考来进行评估。
2.患者及其家属或其他监护人员的教育工作: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面的糖尿病教育,包括疾病管理、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知识,使其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和监测技术。
3.心理干预:针对患者的具体心理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例如,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或支持性心理治疗来帮助患者处理其心理问题。
结语: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它的病程长,并发症较多,导致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心理状况较差。所以针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及时地进行干预、疏导,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他们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乐观积极的心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过上高质量生活的信心,来驱散他们对糖尿病的恐惧、焦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