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海水里“养”出近百亿元产业

万宁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海水里“养”出近百亿元产业
2024年11月01日 09:21 南海网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博新

  2022年,万宁获批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近期,农业农村部开展2022年批准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绩效评估工作,万宁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迎来正式考核。

  历经两年半,万宁工厂化养殖和深海网箱养殖迎来爆发式增长,“成绩单”亮眼——

  2021年,以东星斑和鰤鱼为主导产业的海水养殖全产业链产值达43.27亿元;经初步估算,2024年将达到63.90亿元,增长20亿元;

  2022年以来,万宁东星斑养殖面积从1180亩增至3810.92亩,较创建前增长223%,养殖规模位列全省首位,产值占全国的35%以上;

  2024年上半年,万宁鰤鱼出口量390万尾,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70%。

  从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到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从绿色发展效果持续向好,到联农带农益农成效凸显;从要素政策保障有力有效,到管理运营机制完备完善。如今,以东星斑和鰤鱼养殖产业为主导,2024年产业园总产值预计达97.89亿元,在海水里“养”出近百亿元产业。

  晨海水产公司万宁山根基地养殖车间。通讯员 陈先哲 摄  晨海水产公司万宁山根基地养殖车间。通讯员 陈先哲 摄

 要素全面保障

  紧跟产业发展完善配套

  10月30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来到位于和乐镇的万宁市乐群养殖区养殖尾水处理示范工程项目现场,该尾水处理厂目前在调试阶段,预计年底进入试运行阶段,将主要服务于乐群村的个体养殖户,服务养殖主体50余户、池塘300余口。

  既要快速发展,也要绿色发展。万宁投入了4.5亿元财政资金,清退禁养区池塘9842亩、渔排网箱11.6万口,在万城乌场、和乐乐群、山根横山—华明、东澳蓝田等四大养殖片区集中设置了排水管道,解决养殖排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施工总承包单位相关负责人张朝军介绍,汇聚来的养殖尾水经过两次沉淀以及生化曝气等步骤后,最终进入生态池实时监测,水质检测如不达标的,尾水还会进入设备房得到进一步处理。

  在用地保障方面,万宁市为工厂化养殖累计备案设施农业用地1636.46亩,市政府统一组织了1.5万亩海域论证、环评,简化了企业申请用海使用程序和成本;

  在管理运营方面,万宁设立产业园管委会,成立万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以万宁市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为运营平台,共同为园区建设提供服务保障;

  在金融保障方面,建设期发放的“政府增信”产业贷款等产品累计贷款余额40.77亿元,为463人提供创业担保贷款2375万元,为778户农户提供小额贷款1370.86万元。

  “台风过去两天,保险工作人员就来了。”前不久,受超强台风“摩羯”影响,万宁养殖户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该市农业农村局首创的东星斑气象养殖保险发挥出积极作用,晨海水产等10家投保的企业或个人均获得了理赔,降低了因灾亏损风险。

  联农带农发展

  产业园带动就业10.2万人

  自产业园创建以来,万宁从事主导产业的养殖主体共151家,其中包括47家水产养殖企业、11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20家家庭农场,这些数据相较于创建前均实现了显著的增长。

  成立于2013年的万宁公羽种养专业合作社十年来主要养殖南美白对虾,但面临的是“十年养虾一场空”的局面。合作社负责人邢维麟回忆道,合作社养的虾一直卖不上价格,年年亏损,只有一年是有创收的。2023年4月合作社正式转型为东星斑养殖后,如今是“一年养东星斑便有起色,两年有望实现收入翻倍”的良好局面。

  晨海水产公司万宁山根基地养殖的东星斑。通讯员 陈先哲 摄  晨海水产公司万宁山根基地养殖的东星斑。通讯员 陈先哲 摄

  万宁以“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联结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13家水产养殖企业签订联农助农协议,以“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以5%—8%分红比例,建设期向81个村集体支付分红收益686.02万元,村集体平均增收8.47万元。2023年,产业园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44.27万元,同比增长250%。实现“就业驿站”镇区全覆盖,产业园带动就业10.2万人。

  记者走访了山根镇大石岭村,来到了当地农户邢增奋家中。10月以来,邢增奋忙着自家槟榔种植和养猪外,同时还会去村里的公羽合作社打工,每月额外增加3600元收入。

  “我们的工作是喂料、打扫卫生,一天只需在车间忙碌5小时。”

  公羽合作社代理人邢增良介绍,除了邢增奋,合作社还解决了另外13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加强科技赋能

  创新模式打造水产科创体系

  东星斑、鰤鱼等作为高产值鱼类,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和提升,万宁在养殖规模扩张发展的初期,就思考到了这些问题。

  如何增强水产养殖的科技支撑能力?万宁给出的办法是以“政府+院士团队+企业”模式打造水产科创体系。

  2024年,万宁林兰水产公司蓝田绿色种业基地成功培育我国大陆地区人工繁育的首批红瓜子斑。不仅如此,该公司2020年起已同中国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院士团队进行合作,共同为突破另一名贵海水鱼海南东星斑养殖繁育遇到的瓶颈问题——种苗近亲繁殖而努力。

  晨海水产公司万宁山根基地养殖的红瓜子斑鱼苗。通讯员 陈先哲 摄  晨海水产公司万宁山根基地养殖的红瓜子斑鱼苗。通讯员 陈先哲 摄

  此外,万宁累计投入了科研经费3.07亿元;引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集美大学等8家科研院校,建成13个产学研创新应用集成平台,其中2家获批国家级“科技小院”;建设了海水种苗选育试验基地76亩,引进蓝粮科技公司共建全国水产引育种中心(万宁基地),聚焦高值海水鱼,引进落户晨海、明波水产2家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形成了保种、育种、扩繁、苗种生产等产业化体系,实现了三个率先:

  一是率先建立东星斑、红瓜子斑亲鱼活体库,成功实现东星斑苗种规模化繁育以及东星斑与红瓜子斑杂交苗种培育;二是率先在我国大陆地区突破了红九棘鲈(红瓜子斑)苗种的人工繁育技术,首批培育出的红瓜子斑鱼苗存活率超过90%;三是率先实现20个高值海水观赏鱼品种人工繁育。

  今年以来,万宁市农业农村局还持续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对接洽谈意向投资项目20多个,与广东省大峰水产集团、海南宝路水产等公司达成项目投资意向。其中3个项目已完成租地,2个项目正在协商租地事宜,1个项目正在与市政府洽谈,该局目前还在对接多家意向企业。

  万宁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产业园已确立的“一心两港三片区四牧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下一步,该市还将加强水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建设以及休闲渔业产业融合等领域的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种质创新,为推动海洋蓝色经济振兴,建设“蓝色粮仓”扛起海南担当,作出应有贡献。

原标题:万宁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以来,工厂化养殖和深海网箱养殖“成绩单”亮眼 在海水里“养”出近百亿元产业

责任编辑:陈倩柔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08 壹连科技 301631 --
  • 11-08 金天钛业 688750 --
  • 10-29 聚星科技 920111 6.25
  • 10-25 健尔康 603205 14.65
  • 10-25 港迪技术 301633 37.9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