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对于听障人士来说,逛博物馆不难,“看”懂博物馆才是他们更渴望的“完美看展”。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听障人士“看”见文物故事的愿望将成为现实。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张梦婷 王煜)对于听障人士来说,逛博物馆不难,“看”懂博物馆才是他们更渴望的“完美看展”。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听障人士“看”见文物故事的愿望将成为现实。
今年6月25日,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平台发布稿件《走进博物馆,他们渴望“看懂”声音》,讲述听障人士的逛馆之困——记者陪同两名市聋人学校的学生走进乌鲁木齐市多处文博场馆,记录下观展过程中他们对无障碍服务的现实需求以及遇到的具体困难。
报道发出后引发各部门关注,但乌鲁木齐市各文博场馆尚未配备手语解说力量。
为了让听障人士有更好的逛馆体验,乌鲁木齐晚报携手市教育局、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发起“手说文博,有爱无碍”公益行动,合力打造数字手语导览视频,在无声世界里以手语解锁文物之美。
市教育局在市教育系统内动员、组织力量参与,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
“并不是每一个字都可以通过手语精确表述出来,尤其讲解词中还涉及到文物的历史、文化以及一些专有名词。在翻译时,要先使用《国家通用手语词典》中的手语词语,在词典中没有的词语再使用地方手语进行翻译。”市聋人学校手语教研组组长赵晓桥以“腹地”一词为例,它的意思是靠近中心的地方,可国家通用手语讲解中并没有这个词,如果直接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则与实际意思不符。因此需要字句斟酌、反复推敲。
为此,市聋人学校的20名手语老师进行统一培训,历史学科手语教师王萍进行翻译工作,有着手语新闻翻译经历的教师薛瑞录制导览视频。
市聋人学校党总支书记周海燕介绍,将率先对市博物馆的5处重点场景和文物进行翻译、录制。
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残疾人、老年人获取公共信息提供便利。”
乌鲁木齐市教育局体育卫生艺术科科长王静说,通过多方联动将文物与手语巧妙结合,既能让听障人士“听”见文化的声音,又能更好彰显文物的美好与智慧,将让通往无声世界的桥梁更通达。
“沉淀的知识凝聚在书本,鲜活的历史则展示于博物馆。”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副馆长李黎说,市博物馆针对听障人士,不断完善服务,只为他们能在博物馆开启无障碍之旅,与历史来一场近距离的文化交流。希望更多听障人士能信息无障碍地感知乌鲁木齐文化的生动韵律。
记者团队将在近期进行手语解说拍摄,制作成手语导览视频,并持续关注“手说文博,有爱无碍”公益行动。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