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阐释了文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10年后的今天,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部署下,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重要讲话,对进一步明确文艺和文艺工作的重要作用,繁荣文艺事业,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文艺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血脉,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之道的重要载体。
文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团结之道。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呈现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一统进程,每当遭遇艰难困苦,中华民族都能团结一致攻坚克难。而这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精神力量正是在一部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中得以代代相传。元代马致远《汉宫秋》杂剧,关汉卿《汉元帝哭昭君》杂剧等传统剧目,反映了当时人民对民族团结和交流交融的愿望;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推动汉藏文化融合的历史也在唐人陈陶《陇西行》中得到发扬;明代吴殳《双刀歌》和文学家徐渭创作的杂剧《雌木兰》,都讴歌了明代瓦氏夫人率军抗倭,维护民族统一的壮举;民族史诗话剧《澜沧水长》再现了1951年普洱地区各族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一心、盟誓立碑的历史场景,在40多场演出中传达着跨越70多年的誓言:“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一代代优秀文艺作品的传承,正是中华民族之魂和中国精神的传承。今天,全国各族人民正奋斗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从过去的穷山沟,到今天的小康村,从采矿挖山到绿水青山,从科技“卡脖子”到芯片制造、卫星导航等自主突破,中华民族正在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中留下新的传奇。这正需要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跟随各族人民勤劳奋斗的各条战线,创作并传承新时代中华民族新的团结之道。
文艺承载着利国利民的为民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了文艺创作的本质和规律,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文艺方面的根本体现。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只有扎根于人民,才能有深厚的根基和鲜活的生命力。千古传诵的《诗经》,大都深入民间,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其忧国忧民的情怀穿越历史长河依然为今天的治国理政提供着精神能量;20世纪50年代柳青深入到陕西关中农民当中,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其创作的《创业史》,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农村社会主义建议的众生群像,成就了不朽佳作;活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75支乌兰牧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着眼广大农牧民,深入到农村牧区,形成了一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今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必将由人民群众主演,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真正投入到人民的生动实践中,记录人民的奋斗、人民的奉献、人民的信念,回应人民的需求、人民的期待,才能真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出人民群众的生动诗篇,才能真正为新时代创作富有生命力的新经典。
文艺承载着以和为贵的和平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的文艺创作也烙印着“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也在对外交流中向世界传达着和平发展之道。历史上,“将相和”“六尺巷”的典故,传达着中国人以和为贵的包容谦让精神。明代成化皇帝朱见深的工笔人物画《一团和气图》,体现着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状态和祈愿社会和谐通达的愿景。202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通过400多件精品文物向海内外参观者讲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和”文化传统。在第十一届北京香山论坛上,何雷中将向美国前助理防长赠送了一幅题有“和为贵”字样的书法作品,也正是在向国际社会传达中华民族和平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文艺在让世界了解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中国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上中国的音乐、诗歌、绘画等文艺作品很早就广泛地参与了国际的交流与传播。94年前,梅兰芳带领中国京剧赴美演出,这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京剧艺术,更是增进了文化交流,增进了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和平、友好、认同的外部环境,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最能引起共鸣的文化形式,因此,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和平和谐之道,讲好中国的和平发展故事,广大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任重道远。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一方面,文艺承载着中华之道和合团结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文艺不仅承载时代精神,更要凝练和引领时代精神,教育和引领时代新人,树立起崇正向善的精神标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文艺就要承载并引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道,就要担负宣示中国、融通世界之道,从而对内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持久力量,对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谢伟铭系北京市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