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桔子财经
近日,南京、广州、深圳、成都等多个城市面向2035年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继获批。此轮获批的国土空间规划中,一个备受关注的变化是,国土空间规划对城市的定位中不见“国家中心城市”的说法,取而代之的是各个层级的“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正在淡化,曾经是“国家中心城市”候选名单上的济南、青岛两市,如何寻找城市新定位?
1.
这一批新出炉的城市总规,最重要功能就是明确城市性质和核心定位,指明未来15年发展路径,因此备受关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城市的定位中不见“国家中心城市”的说法,取而代之的是各个层级的“中心城市”。
新一轮总规中,重庆、天津、广州这些国家中心城市被定位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被定位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城市核心功能被定位为“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线城市但非“国中”的深圳,被定位为“经济特区,国家创新型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与其他7座已批复面向2035年的城市总规的城市相比,“经济特区”这个定位为深圳独有。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会长、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师邹兵认为,与之前三版总规相比,深圳最新版城市总规的最大亮点是,城市性质有了“现代海洋城市”这一定位,这实际上是国家对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再一步肯定和期待。
非“国中”的南京被定位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国家中心城市的淡出有迹可循。一直以来,国家中心城市被认为是含金量极高的城市定位。2010年至2018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9座城市相继被国家明确为国家中心城市。
一直以来,“谁是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都是一个热点话题,深圳、南京、杭州、沈阳、厦门、青岛、济南、长沙、合肥、福州、大连等城市都曾出现在候选名单中,但自2018年后,“国中”城市再无递增。
2023年4月,沈阳都市圈获国家批复的消息曾掀起全网热议。曾经是国家中心城市候选“大热门”的沈阳,没有进“国中”,却代表东北率先破门“入圈”,成为获批的第9个国家级都市圈。
“国中”热度减退,而“国家级都市圈”成为新的关注点,此消彼长中,反映了新一轮城镇化的风向。那就是,在经历了城市大型化发展阶段后,中国城市化模型正在从单打独斗走向区域协同。以都市圈为载体向外扩容,推动区域中心城市走向资源和功能的外溢,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2024年1月,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获批的消息双双官宣。
此前,这两座城市都是国家中心城市的积极创建者。当前格局下,“抱圈建群”,从一体化发展中获取新的增长红利已成为区域经济博弈新赛点,也成为都市圈核心城市完成量级跃升的主战场。
2.
新的国际国内局势下,明确方向,找准跑道,确定最新定位,为未来15年谋取更大发展空间,成为当前各大城市的一道重要考题。而给自己戴一顶什么“帽子”,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战略规划能力。
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国家中心城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航运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城市头衔,是近年来根据各种国家战略规划“创制”的头衔,各地争相创建,相当于实行赛马机制,创建成功者将会获得各种政策红利。
高质量发展下,科创能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上海、大湾区)以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大湾区、西安)成为当红头衔,含金量更高。
以合肥为例,虽然没有进“国中”,但2017年,合肥继上海后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当地媒体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仅是安徽的,更是全国的科学中心,将代表国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标志着合肥创新发展进入新的起点”。
今年8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了《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先期报告,合肥在全球科技创新集群百强榜中排名第36位,短短3年晋升37个位次,体现了科技和产业在合肥快速集聚的势头。
再如深圳前海,虽然不是国家级新区,但作为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受重视程度超过国家级新区。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确定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定位。此前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这个方案发布3年来,前海合作区GDP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进出口年均增长14.3%。
3.
国家中心城市淡化的背景下,济南、青岛这两座山东区域中心城市,要争一顶什么“帽子”,才能在国家战略上卡位,为城市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今年9月3日,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济南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4-2030年)》(草案)提出,济南将建设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
日前,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甘肃兰州召开,距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已过去五年。在这个国家战略下,“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的定位,究竟花落谁家?
这又是一场“赛马”。沿黄九省,谁能在这份国家出的“考卷”上打破路径依赖,写出一份最具创新、最具操作性的“策论”?新的形势下,城市对自身重新定位,寻找跑道,实际上是提升议题设计能力,相当于铺上轨道,请利益相关方在既定的方向和路线上一起前进,而一座城市的影响力、控制力、定价权、定义权,均始于议题设置。
济南在确定新的城市定位时,必须明晰这些问题——
济南要建设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无疑将面对西安、郑州的竞争,济南的突出优势是什么?如何在国家大格局里如何承担更大责任?
济南要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级,需要设置什么“议题”,才能让沿黄城市建立共识,形成共同行动?
济南跨河发展,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一系列新尝试,对推动“黄河国家战略”实施起到什么作用?利用国家规划“黄河国家战略”契机,能否助推济南冲击黄河第一城?
2020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济南市政协主席雷杰提交了“关于发挥济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龙头示范作用”的提案。
雷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济南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沿黄中心城市、黄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份的省会,有条件而且应当在“黄河国家战略”中发挥龙头示范作用。
今年印发的《青岛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提出立足发挥黄河流域最佳经济出海口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这个工作要点圈出了青岛的区位优势,以及青岛根据这一区位优势设置的新定位。
国际局势的不稳定,为依靠外贸的港口城市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内陆城市崛起成为大趋势。新的国家战略下,西部城市成为中国新一轮开放的桥头堡。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次开放,深圳崛起;90年代第二次开放,浦东成为探路者;新一轮开放需要下一个浦东,谁能脱颖而出?需要一座经济实力强大,辐射带动能力强,能开风气之先的城市,探索新一轮对外开放下各种新模式新机制。
这种形势下,济南作为黄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份的省会,优势凸显。
2018年,山东获批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五年历练,山东以极大勇气和魄力从制度层面“破”和“立”,换上“新引擎”。前不久,日前,山东省有关负责人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提到,预计“十四五”末,山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
进阶“10万亿大省”,中心城市的能级,影响力、辐射力将进一步提升。那么,济南如何负担新型对外开放的先行者角色?
济南起步区成为“试验田”。记者注意到,全面对标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济南起步区,现在正加强和新加坡密切合作。
上个世纪90年代,苏州携手新加坡,打造出苏州工业园这个全国学习的样本,提升了在全国的影响力。新的国际局势变化下,东盟成为中国第一贸易伙伴。新加坡作为东盟“经济发动机”,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位置举足轻重。这种情况下,济南紧密拥抱新加坡,在新一轮开放格局中抢先“占位”成为必须的一步。
钢筋水泥之后,中国后工业化时代需要建立城市新范式。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个国家战略中,“生态保护”的主题排成为重中之重。记者注意到,济南起步区正是围绕打造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田园城市的目标,探索与传统城市不同的发展路径,无疑为黄河流域各大城市构建生态型发展模式提供最新借鉴。
济南要稳坐“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这个定位,同样要有“议题设置”能力,能让各方形成共识,共同行动。
在“议题设置”上,山东已经画出精彩一笔。
“你好,河南,我是你的出海口。”这是今年5月,山东港口集团总经理李奉利接受河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句简单又直白的话。这句话背后的“议题设置”,就是“打通沿黄陆海大通道,山东港口要做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
围绕这个“议题”,山东港口在沿黄地区建设了西宁、兰州、郑州等多个内陆港,以沿黄陆海大通道为轴,形成广阔的腹地经济。现在,郑州的新能源汽车、河南民权的冰箱冷柜,青海宜化PVC、藏毯、光伏材料及组件,都通过山东港口出海。
这个战略布局,深度影响了区域格局和走向,使得工业大省山东直奔枢纽经济,走向新的竞争维度,提升了山东在黄河流域几大城市群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记者注意到,2023年,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成立。最近,多地成立地方省市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各领导小组会议频繁召开,释放多个信号,比如各地需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同时,要完善市场基础设施,促进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加快发展新兴要素市场,如知识产权市场、数据市场、碳市场等,以支撑区域协调发展。
这些新目标新任务,都给济南建设“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进行“议题设置”,留足了手笔和腾挪空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记者 蔡宇丹)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