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护佑人民健康 助力品质滨州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院前医疗急救专场

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护佑人民健康 助力品质滨州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院前医疗急救专场
2024年10月18日 17:12 政府网站

转自:滨州发布

10月18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护佑人民健康 助力品质滨州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院前医疗急救专场。介绍滨州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副科长  蒲怡瑄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和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内容,在日常急救、重大活动保障、突发事件救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邀请到: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主任杨玉龙,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李文海,惠民县人民医院院长丁超,高新区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国明,共同向大家介绍滨州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主任  杨玉龙

院前医疗急救,俗称“120急救”,是指急救站(点)按照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机构(也就是120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对急危重症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在医疗机构外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

院前医疗急救奉行以挽救生命为第一目的,以“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为使命,是一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一直以来,滨州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将院前医疗急救作为“健康滨州”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推进全市院前医疗急救城乡一体化,大大提升了急救效率,挽救了更多患者的生命。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作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主责单位,近年来围绕不断完善全市院前医疗急救(120急救)体系,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统一布局,搭建农村急救网络。为尽快缩短我市偏远农村和工厂企业救护车到达时间,实现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全市按照急救服务半径“农村10-20公里”的原则,去年初组织各县市区编制本辖区院前医疗急救点设置规划并向社会公布,我市基层急救点建设随即全面铺开。2023年至今,全市新增基层120急救点20处(目前全市急救站和急救点总量为41处),将位于偏远农村和工业园区的112万人口纳入“15分钟急救圈”,筑牢了百姓健康和企业安全的“生命线”。

二、主动作为,壮大院前医疗急救力量。为做好基层急救点建设,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一地一策”深入研究,创新性提出“牵头医院单独建、乡镇卫生院独立建和县乡合作共建”三种急救点建设模式,供各县市区因地制宜选择。近期随着无棣县第二人民医院急救点的开通,全市规划建设的20处120急救点全面建成投入运行。据不完全统计,20处急救点的建成,全市参与建设的32家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除盘活现有医疗资源外,共自筹投入资金729万余元,配置价值3万元以上的急救设备95台(套)、救护车20辆,调配院前医疗急救医护人员103名,进一步夯实了硬件基础,充实了人员力量。

三、严格质控,确保院前医疗急救质效。20处120急救点建成运行后,严把急救服务质效关。一方面,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开展新增急救点从业医护人员全员轮训和岗前培训。截至目前,已举办院前医疗急救医护人员培训班6期,实现全员轮训全覆盖;另一方面,狠抓关键指标监测,我市农村地区急诊急救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2023年以来,全市共进行院前医疗急救质控通报18次、组织实战拉练6次,120急救站(点)管理与运行效率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平均为15分钟,较以前缩短7分多钟,救护车快而更快,跑出我市院前医疗急救“加速度”,赢得了急救的“黄金时”。

我市两年时间新增20处120急救点,进一步夯实了全市基层急救网底,为保障偏远农村患者和企业职工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及时挽救了偏远地区急诊患者。全市20处急救点投入使用后,95%的农村控制在20公里以内。截止到今年9月底,全市新建的20处急救点救治患者1万余人次,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大大提升。比如,今年6月份,惠民县中医医院急救站开通运行后不久,就成功抢救了一名位于附近的麻店镇自新王村的急性心梗患者,借助急救站的区位优势,医护人员仅用8分钟就到达了现场。时间就是生命,农村120急救站(点)的建设,让120急救车更快开进农村,为危重患者赢得更多抢救时间。

二是有效保障了企业职工生命安全。2023年以前,鲁北工业园、滨州临港化工产业园、滨州高新区产业园由于距离城区较远,附近没有急救站点,救护车到达时间较长。2023年以来,中心分别在这三个工业园区附近新建了鲁北人民医院急救点、北海新区马山子急救点、高新区小营急救点,救护车5分钟就能到达。目前,全市所有工业园区均纳入了“10公里急救圈”,一旦企业有的员工发生疾病,救护车10分钟内能够赶到现场,疾病救治与企业突发事故医疗救援能力明显提升。

下一步,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将在市卫生健康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让救护车更快、急救能力更强、急救效率更高”持续发力,砥砺前行、实干进取,为“加快建设品质滨州,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贡献120急救力量!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山东商报记者:

惠民县是我市基层120急救点建设数量最多的县区,请问惠民县人民医院作为惠民县医共体牵头总医院是如何推进该项工作的?

发布人:

惠民县人民医院院长  丁超

惠民县人民医院作为惠民县紧密型医共体牵头总医院,落实功能定位,优化运行机制,积极构建符合惠民实际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体系,让城乡居民享受快捷高效的急救服务,全面推进健康惠民建设。

一是坚持精准规划,推动急救辐射便捷化。为充分发挥我院作为县域医共体龙头医院的引领作用,按照“城区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农村服务半径10-20公里”的要求,综合考虑乡镇地域位置、人口分布、医疗服能力等因素,建立以惠民县人民医院南北两个院区急救站为基础,增加胡集、石庙、桑落墅、淄角四家乡镇卫生院急救点,随着2024年惠民县中医院急救站启用,形成“3+4”区域急诊急救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辐射惠民全域的“农村15分钟急救圈”。

二是坚持精心建设,推动急救站点建设规范化。一是提高建设意识,完善运行机制。惠民县人民医院牵头制定了《惠民县健康医疗集团新建急救点试运行方案》,明确职责分工。二是完善硬件设施,优化接诊流程,提高救援能力。惠民县卫生健康局筹资300余万元,为四处急救站点配备了负压救护车、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急救设备,改建扩充业务用房空间布局,优化科室设置,配齐观察床位。三是人员混合编组,统一排班调度,实现业务协同。惠民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急救工作人员统一编组排班,实现基层人员在县医院得到锻炼,县医院工作人员对站点实现支持。

三是坚持精细管理,推动站点各项工作同质化。一是加强培训管理,提升业务能力,保障医疗安全。惠民县人民医院组织急诊科作为师资力量,为乡镇卫生院急诊医务人员培训20余场次,培训200余人次。二是完善管理体系,建立保障机制,确保质量提升。通过质控工作群,实时质控各急救站点运行情况,定期监测和评估急救服务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三是以站点为纽带,增进业务交流,助建特色学科。我院组织专家团队指导帮扶卫生院成立名医工作室、建立胸痛卒中单元、加强学科建设,助力卫生院整体服务能力水平提升。

截至9月底,惠民县新建的4处基层急救点,共出动120救护车2675辆次,接诊救治急诊急症患者2766人次。由于出车救治更加及时,使得更多的急症患者尤其是卒中、创伤、胸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下一步惠民县人民医院将与时俱进,建设更加系统、高效的急救体系为目标,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提升诊疗能力,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经济导报记者:

小营120急救点作为新建的基层急救点,请问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发布人:

高新区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张国明

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小营街道120急救点于2023年6月26日正式运营,服务区域主要为高新区小营街道、青田街道两个办事处,服务人口10万余人。小营120急救点的建立,补齐了我们高新区无急救站点的短板,较之前由主城区派车到达现场至少提前了30分钟,为院前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进一步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和急救半径。

为建设好运行好小营急救点,我们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紧抓共同发展契机。小营急救点紧抓滨医附院医联体共同发展的契机,上级专家定期前来开展教学查房等多种形式的帮扶带教,快速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小营急救点纳入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实现小营急救点与滨医附院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同质化、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二是积极拓展乡镇急救点效能,多途径、全方位开展宣传工作,探寻“120急救进万家”新路径,走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农村讲解急救知识,宣传120急救点,提升基层急救点在当地的知晓和认可程度。

截止9月底,小营急救点建成投入至今,共救治患者1400余人次,为辖区急症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快捷、安全的急救绿色通道。

在这儿,我也举一急救案例:2023年7月6日凌晨4时55分,小营街道120急救点接到滨州市120指挥中心调度指令:“青田有一孕妇即将临产,需紧急救护,请出诊。”接到指令后,救护车迅速驶向患者家中,途中值班医生第一时间电话与孕妇沟通了解病情,立即与滨医附院急诊科及妇产科取得联系,给予开通绿色通道。5时05分救护车到达现场,医护人员迅速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快速转运至滨医附院急诊科。在该院产科和急诊医护的配合下,不到十分钟顺利产下一名女婴,母女平安。小营120急救点建成运行后,类似的急救案例还有很多很多,在此不再列举。

下一步,随着高新区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的逐步增加以及群众认可度的不断提高,小营120急救点也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我门将尽快添置CT等急救必备的较大型医疗设备,加快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最终实现能够最短时间接诊、最低成本治疗的分级诊疗目标,更好的解决群众看病远、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鲁中晨报记者:

大家知道,急救黄金时间为四分钟,在救护车到达前这段时间,周围的人如果能够有效施救,可以大大提高急救成功率,请介绍一下,在社会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普及方面,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都做了哪些工作?

发布人:

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  李文海

急救突出的是急,危急重症患者如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黄金时间4分钟,4分钟内救护车一般难以到达,这个时候第一目击者或就近的公众施救就非常关键,所以社会公众掌握基本急救知识与技能极为重要。为了形成人人学急救的氛围,把院前医疗急救的时机从“院前”再提到“车前”,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集合全市各急救站(点)具有丰富急救经验的600余人临床医护力量,携带可操作性强的急救模具,全面开展自救互救知识及技能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通过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传授普通公众易接受、易操作、易上手的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为确保公众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标准化,中心统一培训流程、统一培训内容、统一评价标准,最大化提升了培训的质量。

2021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全民自救互救培训活动714场次,累计培训人数5万余人。通过公众急救培训工作的开展,“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强化了急救意识,掌握了科学的急救方法,极大地提升了全民急救能力。

在这儿,我也举两个例子。去年,邹平市一男子打篮球时突发心跳骤停,当时正在现场的一名辅警由于参加过120组织的急救技能培训,他立即对该男子进行心肺复苏,2分钟后男子心跳得以恢复。再比如,滨州学院的一名学生曾接受过120组织的急救技能培训,遇到一名突发心跳骤停的男子,立即挺身而出,利用培训过的心肺复苏技能,为男子进行心肺复苏,直至120救护车的到来,该学生作为第一目击者及时的急救为这名男子赢得了抢救的黄金时间。

在此,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积极主动学习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当发现心脏骤停等意外事件时,勇于挺身而出,敢于出手相助,为挽救生命赢得黄金时间。开展全民自救互救培训活动,推动自救互救理念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不断丰富自救互救素养内涵,增强公共应急危机意识,提升全民急救能力,是一项政府民生工程,也是造福群众的幸福工程。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中心将始终聚焦生命救护崇高事业,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的自救互救服务需求,全方位、多举措提升全民急救能力,更好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农村 滨州市 新闻发布会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25 健尔康 603205 --
  • 10-21 强达电路 301628 28.18
  • 10-18 拉普拉斯 688726 17.58
  • 10-18 科力股份 920088 7.32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27.7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