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激发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天津市气象局着力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搭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气象高质量发展增动力、强内力、添活力。
谋方向牵稳科技创新“牛鼻子”
科技洪流滚滚向前,需以智为舵、以心为帆。天津市气象局党组紧抓机遇、锚定方向,以系统观念完善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顶层设计,构建以直属单位为创新主体、以特色鲜明的创新平台为创新高地、以创新团队为前沿技术攻关先锋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科研项目管理、成果评价及准入等全链条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激发气象科技创新活力。
以两次部市合作协议签署为契机,天津市气象局建成海洋气象重点实验室、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中国气象局与南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加强“中国气象局—南开大学大气环境与健康研究联合实验室”建设,组建了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天津分中心,并与中国海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多个高校院所签订协议,通过联合攻关、联合申报重点项目、组建跨部门创新团队、共享科技成果等形式,为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在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支撑下,天津市气象局已建成海洋气象、数值模式、应对气候变化、碳中和、都市农业、气象环境与健康和海河流域气象服务7支特色研究领域创新团队,组建3支青年创新团队;15人进入中国气象局创新团队,11人入选中国气象局青年创新团队,26人次入选中国气象局人才计划,39人次入选天津市人才计划,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
在更加开放的气象人才政策体系支撑下,近10年来,天津市气象局先后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04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发表科技论文837篇,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60%;连续8年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其中二等奖8项,特别是与天津市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联合申报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和推广》项目获2023年天津市科学进步特等奖,气象科技赋能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续动力激活科技创新“主引擎”
科技创新,是发展之基、保障之盾。天津市气象局聚焦特色领域,以科技能力现代化助力提升社会服务现代化“硬实力”。
作为海河流域气象中心的牵头单位,天津市气象局组建海河流域气象服务创新团队,研发建成“海澜”海河流域气象信息共享平台,构建水文和气象大数据“一个库”、监测和智能网格预报“一张网”、精细服务“一张图”,为海河流域精细到246个分区的面雨量预报增添了“底气”。
在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方面,天津市气象局构建“区域协同、局校合作、局企共创”发展机制,牵头环渤海七个省(直辖市)气象部门开展海洋气象灾害防御核心技术攻关,建立“环渤海区域气象科技协同基金”,落实科研项目100余项;联合多部门开展港航气象服务核心技术研发,成立“天津市港航气象服务中心”。聚集黄渤海和西北太平洋,目前已具备针对35个港口、17条航线、28个海区的点、线、面结合的预报能力,针对天津港分区预报精确到百米级、分钟级,航线气象服务延伸至北极航道。
面向韧性城市建设需求,天津市气象局研发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内涝立体监测与预报预警技术,实现了细街区、高精度的内涝快速监测、模拟与评估;开展气候变化对建筑能耗影响评估与机理研究、建筑节能气候适应性关键技术及气候适应性策略研发,牵头为全国2000余个台站开展建筑节能气象参数编制,为城市建筑节能降碳提供“气象智慧”。
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领域,天津市气象局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共同牵头,联合高校、企业组建“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研发脑卒中气象风险预报预警技术,在全国首发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2021年以来,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先后发布18次,短信总受众达7200万人次,精准推送高危人群11万人次,脑卒中入院比率下降5.2-11.9%。
在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和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天津市气象局打造覆盖“山水林田湿海城”典型生态系统的地面气象与温室气体通量高密度观测矩阵,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气候条件贡献率评价系统”;作为全国首批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围绕作物和气候模拟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开展攻关,打造了面向新型农业主体的“天知稻”“丰聆”等智慧气象为农服务品牌。
(作者:张妍 蔡子颖 责任编辑:闫泓)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