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太原发布
太原宝藏地 固废成矿产
垃圾减量、城市干净;政策支持、稳步推进;深入人心、环境更美……缘于“无废城市”,城市更美好更宜居。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自2022年4月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城市以来,太原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速固废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源头减量
迈入清徐县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80多公里长纵横交错的管道里,输送的是焦炭所产生的煤焦油、焦炉煤气等副产品,这些副产品正在以每小时20万立方米的处理速度开启“变身”之旅。
![清徐县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http://n.sinaimg.cn/sinakd20240814s/398/w767h431/20240814/b744-577d4ab47f94e37e42d339ebe9534325.jpg)
“变身”之后的高纯氢集合后,每12小时即有1吨高纯氢入站,可满足近100台氢能公交车一天的能源补给,有效助力氢能公交的发展。
从传统到精细,从低端向高端,从单一到集聚,我市正在将每块煤“吃干榨净”,建立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样板,循环经济模式进一步延展,为能源革命注入澎湃动能。
这仅是我市建设“无废城市”的一个缩影。太原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废历史遗留问题多,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除了工业固废,还有生活源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危险废物以及农业固废。涉及面广、牵扯部门多,涉及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因此,从源头上减量,可助力生产生活更“绿色”。
![太钢渣山变公园](http://n.sinaimg.cn/sinakd20240814s/398/w767h431/20240814/d732-b9cfe0da3a3c46ced4f0b21174b7a273.jpg)
在“无废城市”建设中,我市积极推动现有生活垃圾转运站设施升级改造,完成丈子头生活垃圾转运站餐厨垃圾转运设施改造,启动南堰生活垃圾转运站餐厨垃圾转运设施改造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环卫循环产业园、环卫综合基地等,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
截至去年年底,共设置分类投放点5679处,配置分类投放桶5.6万个,垃圾分类转运能力达到5500吨,建成投运2座生活垃圾焚烧电厂,生活垃圾焚烧能力达4800吨。
同时,持续加大餐厨垃圾收集处置力度,去年新增餐厨垃圾签约餐饮企业901家,在推动现有餐厨垃圾处置设施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建成投运万柏林区小型厨余垃圾处置设施,全市餐厨垃圾收集量由2022年的每日239吨提升至2023年的每日约350吨。
低碳发展
“无废城市”并非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去年下半年,市城管部门将滨河东路南中环辅路、和平南路南内环西街口等在维修中铣刨出的破旧沥青混凝土集中回收,成为热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无废城市”建设,为挖掘“城市矿产”提供了新机遇。
将“废”拉来、把“宝”送走,更多“变形记”正在上演。去年,山西秦晋煤矸石综合治理有限公司的煤矸石、建筑垃圾烧结砖项目已建设完工,山西龙泉工业有限公司的年加工250万吨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项目和山西森昊丰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节能型环保建筑材料项目等一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先后开工建设。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实现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减量化,就抓住了‘无废城市’建设的‘牛鼻子’。”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源头减量和综合治理,正在加快形成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方式。
通过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大力实施工业绿色生产,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化改造,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脱颖而出。
![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米国伟 摄](http://n.sinaimg.cn/sinakd20240814s/394/w767h427/20240814/90fa-63f1a3ec0e52a4e0daf492e050cf814b.jpg)
去年,山西阳煤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太原重工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和山西昊业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5家企业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清徐经济开发区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
率先提出政策制度比对机制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更需久久为功。只有政府、企业和居民都积极投入其中,坚定做生态文明理念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从生产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积少成多、积蓄成势,才能让全市城乡环境变得更加美丽清新、宜业宜居。
我市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强化顶层设计,成立“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班,同步设立专班办公室和工业固废、农业源固废、生活源固废、建筑垃圾、危险废物5个业务工作组,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垃圾中转站 韩双喜 摄](http://n.sinaimg.cn/sinakd20240814s/373/w767h406/20240814/6546-b64365909bb7b3fd65c64b51837d386a.jpg)
具体来看,从7大方面积极建设“无废城市”,包括:工业固废全过程减量、推进农业固体废物高效利用、实施生活源固废精细化管理、推动建筑垃圾再生循环利用、提升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提升“无废城市”系统保障能力、培育“无废文化”。
作为“无废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塑料污染治理牵动人心,也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
目前,我市麦当劳、肯德基等连锁餐饮店已用纸吸管、可降解吸管代替了传统的塑料吸管,美特好、北京华联等连锁超市,全部采用了可降解塑料袋。
在禁塑难度较大的集贸市场,我市也划定时间表,到2025年集贸市场依法依规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如今,“无废城市”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居民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绿色消费、光盘行动……生活中践行这些具体的绿色生活方式,都是无形中在为“无废城市”添砖加瓦。
来源 太原日报 记者 李静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太原宝藏地 清废有妙招
8月2日10时许,一辆中转货车开进万柏林区小西铭村的太原悦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末端处置中心。随着传送带开动运行,货车上的纸张、金属、塑料、衣物等物品上升到二层的半自动分拣线,50多名分拣员按照各自分工,选择相应的物品。经过50多米的分拣线后,所有物品分拣完毕。
这一幕是我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太原被列为全国首批26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以来,太原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六区、清徐县、阳曲县生活垃圾已实现原生垃圾“全焚烧、零填埋”。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稳定达到住建部规定的35%以上。
立法先行 完善体系
我市从2017年开始,以地方立法形式,连续4年每年制定一部地方性的垃圾治理法规,得到了住建部肯定。
2017年出台了《太原市餐厨废弃物管理条例》,2018年颁布了《太原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2019年颁布了《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是全国制定专项立法前10名的城市。2020年修订了《太原市城乡环境卫生设施管理条例》,强化对各类垃圾分类收集、分拣、转运、处置等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
![望景路垃圾分类驿站 邓寅明 摄](http://n.sinaimg.cn/sinakd20240814s/436/w768h468/20240814/ca97-90a80c9db3d60765a8ea621427f8045e.jpg)
特别是随着2020年《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扎实推进此项工作打下坚实的法治基础。目前我市正在按照上述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等各项工作。
同时,2017年制定了《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2018年印发了《关于推进党政机关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意见》,2019年制定了《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片区)实施方案》,2020年制定了《太原市2020年垃圾分类行动方案》《太原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太原市垃圾分类街办整建制推进指导意见》《太原市居住小区、单位垃圾分类绿色评价标准》《太原市垃圾分类指导手册》,2021年制定了《太原市2021年垃圾分类行动方案》,2022年制定了《太原市2021年垃圾分类行动方案》。
通过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垃圾分类的综合管理部门和具体实施单位,通过明确目标任务、部门职责、领导责任、分类标准等,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推进了体系建设。
全面规划 分步落实
按照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要求,我市针对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及大件垃圾、建筑垃圾特点,结合城市发展实际,分近期(2021年-2025年)和远期(至2035年)进行了全面的规划,统筹做好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项目建设。
2021年,全市64个街镇共布设4分类投放容器5.7万余个,配置分类收集亭1523套,新增分类运输车84辆、小型厨余垃圾处理设施3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设进一步得到完善。
太原编制了《太原市循环经济环卫产业园区规划》和《太原市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5)》。积极推进小区“撤桶并站”,全市建成区设置分类投放点5679个。
改造了南堰、丈子头两座大型转运站,新建了南部转运站,购置分类收运车195台,基本构建了分类收运设施体系。
高标准规划了占地面积1398亩的环卫产业园区,建成投运了日处理能力3000吨的康恒焚烧电厂、1200吨残渣处置厂、500吨餐厨垃圾处理厂、500吨污泥处理厂、3000吨污水处理厂;在阳曲园区建成投运了日处理能力为1800吨的环晋焚烧电厂。日处理能力300吨的厨余垃圾处理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在万柏林区建成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构建了“互联网+”的可回收物收集、中转、回收再利用模式,初步形成了小区智能回收机回收、街头门店社会公司线上预约、原有废旧物资回收点兜底回收相结合的机制,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成效明显。
![万柏林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 邓寅明 摄](http://n.sinaimg.cn/sinakd20240814s/480/w768h512/20240814/8cea-464865ea6f9434377dde9986f1a6c3bf.jpg)
目前,我市垃圾分类已经建起从前端桶边督导、规范投放、分类收集,到中端专业公司分类运输,再到末端垃圾焚烧电厂建设、运行体系,促进了垃圾分类处置的良性运转,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投入、全民参与的分类模式。
率先提出政策制度比对机制
近年来,市生活垃圾分类办与我市各级媒体加强沟通联系,持续加大禁塑限塑、反对食品浪费、公共机构节能减排、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源头减量宣传,市、区两级通过开展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建设,相继组织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宣传、入户宣传等活动,在各小区和公共机构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栏明确各类垃圾投放范围。
![垃圾分类宣传 张昊宇 摄](http://n.sinaimg.cn/sinakd20240814s/480/w768h512/20240814/f3e4-f475e1d569a1f438fe77033ac7d2abe7.jpg)
爱分类爱回收、纸先生等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定期在小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主题活动,有效促进了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
教育部门印发了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并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体系,实现了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
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开发了公共机构垃圾分类App,强化对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工作的培训和监督。
对相关管理机构、学校、医院、小区物业多次开展专题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依托各类媒体和挡板、电子屏等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通过持续实施示范小区、示范公共机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打造了滨东花园、金刚里小区、丽华苑、矿机宿舍等示范小区和职工新街小学、太原市中心医院等示范公共机构。
![矿机宿舍小区垃圾分类小屋 牛利敏 摄](http://n.sinaimg.cn/sinakd20240814s/480/w768h512/20240814/8cea-464865ea6f9434377dde9986f1a6c3bf.jpg)
其中,职工新街小学、太原市中心医院在2022年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评为国家级“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
来源 太原日报 记者 司勇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