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碳中和产业发展创新专委会、江苏碳中和产业创新共同体,中国石化发布首批“碳金融专项贷产品”
8月2日,碳中和产业发展创新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论坛以“共话‘双碳’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绿色低碳转型、科技创新、互利合作等话题进行研讨交流,共同谋划推动我国碳中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会上正式发起碳中和产业发展创新专委会、江苏碳中和产业创新共同体,中国石化发布首批“碳金融专项贷产品”。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刘振民,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宏坤,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陈之常,新华社江苏分社社长、分党组书记刘亢等出席论坛;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高,中国科学院院士费维扬、徐春明、元英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龙德、李阳、汪华林,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等作主题发言。
刘振民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必须抢抓机遇、加快绿色转型。对于能源领域而言,我国虽然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但仍面对着较大转型压力。此次大会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期待大家能够开展深入交流,共享经验、加强合作,为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和强化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
马永生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中国石化积极投身碳中和产业发展大潮,努力在能源化工行业绿色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推动碳中和产业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发展规划引领、科技创新支撑,也离不开全产业链的密切配合、整体联动。在推动碳中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石化愿同各方面一道,以“碳”为媒、共谋发展、共创未来,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贡献。
宋宏坤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基础不断夯实,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持续加快,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逐步完善,整体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国石化是我国能源化工行业的中流砥柱,要牢牢把握“双碳”目标,勇担构建新质生产力的重任,服务推动能源领域碳中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谱写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新篇章。
8名院士专家共话碳中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主题发言环节,8名院士专家分别以《凝聚高质量发展共识,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创新驱动、推动CCUS的研究与应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石化CCUS技术和工程发展》《碳中和背景下“电-氢-储”技术发展思考》《合成生物学与减碳》《旋流强化CO₂捕集与利用》《碳中和产业发展需要创新智库》为题作分享。
中国石化首批“碳金融专项贷产品”发布。碳金融专项贷产品是碳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创新实践,由中国石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将为集团公司绿色减碳控排相关企业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有效解决了企业的碳金融融资需求,引导低成本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和重点控排企业转型领域,最大限度为控排企业提供更加贴近、精准、持续、便捷的融资服务。
据悉,会上还进行了碳中和产业发展创新专委会、江苏碳中和产业创新共同体发起仪式。其中,江苏碳中和产业创新共同体由首批22家单位共同发起,将在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快低碳技术标准制定、开展碳中和示范项目、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设立碳中和产业基金、提升公众意识与参与等六方面开展工作,促进产业间的协同发展,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生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中国石化不断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步伐,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近10年,中国石化天然气产量增长87%,建成投产新疆库车2万吨/年绿电制绿氢示范工程,2023年加氢站氢气加注量约3400吨、占全国的40%,地热供暖能力接近1亿平方米、稳居国内第一,启动“万站沐光”行动,大力发展充电网络,月度充电量排名跻身全国前列。中国石化不断加大低碳技术攻关力度,率先建成了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的CCUS碳捕集新模式,联合壳牌、巴斯夫、宝武等企业在华东地区开展国内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的CCUS研究项目,同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华能、沙特阿美等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创新合作组织,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煤首次加注国产大飞机试飞成功,在海南打出我国最深地热科学探井,废塑料回收利用示范项目加快建设。中国石化还致力于加强碳资产运营管理,成立了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碳科公司,加强碳市场运营、碳资产开发布局,谋划建设碳金融和碳产业数智化平台,创新探索合同碳管理业务模式,面向国内外碳市场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发起成立能源化工产业链碳足迹联盟,通过行业合作与技术创新,提升碳足迹的管理水平,促进核算方法的国际互认。
本次大会由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指导,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共同主办,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特别支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中国石油学会、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支持,来自相关单位的300余人参加大会。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