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普惠保险供给质效关键要“管用”

记者观察:普惠保险供给质效关键要“管用”
2024年07月21日 18:13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祖兆林)

普惠保险兼具商业性和政策性,是有效管理我国弱势群体自身风险的工具。3月12日至4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普聚金融服务 惠及千企万户”为主题,启动了首届“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此次“普惠金融推进月”的开展,有助于惠及更多群体,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金融服务均衡充分发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以及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高质量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数据显示,普惠保险供给总量持续增加,大病保险已经覆盖全国超过12亿城乡居民,累计赔付超过6000万人次;农业保险累计为10亿户次的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5万亿元,保费规模跃居全球第一。

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普惠保险产品类型从最初以农业保险和大病保险为主扩大到城市健康险、养老护理险、新市民责任险等多种。以城市商业定制健康险为例,保险保障趋向多元。例如,近期市场上出现多款针对不同工种新市民的保险产品——中国人寿开发了针对从事建筑施工、工程管理和小微服务行业的农民工意外保险产品等。

但是,普惠保险发展面临问题与挑战。当前社会各界对于普惠保险的认知仍停留在“政策保险和普惠保险二分法”的阶段,对介于政策保险和商业保险之间、兼具公益性和市场性的“保险+公益”“保险+准公益”等新业态,缺乏清晰的制度定位。

客户需求激发难度大。一方面,当前我国普惠保险的重点服务对象为传统金融领域中的“长尾客群”,普遍存在金融素养低、风险意识薄弱的问题。另一方面,当下主流的代理人渠道无法有效触达大量低收入人群,农村偏远地区大批群众并没有机会获得保险服务,这进一步限制了需求端的打开。

持续盈利性不足。从参保端来看,普惠保险对弱势群体的倾向性使其对其余客群的吸引力有限,也更容易陷入死亡螺旋。以惠民保为例,年轻的健康人因得不到赔付降低续保动力,而带病非标体积极续保会导致赔付率攀升。而从赔付端来看,受制于数据开放度以及自身信息系统水平,数据整合能力和质量差等问题均会影响到保险机构对当地民众保障缺口的测算和理解。

记者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府背书增信、利用基层网格员宣传推广等方式鼓励和帮助保险机构推动普惠型保险保障方案落地实施。保险公司需坚持“保本微利”的定价原则,充分发挥自身在商业保险领域的队伍、服务专业优势,借助业务拓展更好地培育民众的风险保障意识,同时获取广泛的数据基础,为后续普惠保险的提质扩面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普惠保险开发产品应本着保费低、保障“管用”原则,重点关注贫困低收入人群和新业态从业人群等特定群体的保障缺口,深入洞察弱势群体在医疗、健康、生活照料及从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创新产品开发机制,扩展可保风险范围,将数据生态与健康管理、康养服务糅合,强化对特殊职业群体的服务意识,为弱势群体构筑抵御风险的屏障,进一步增强其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解决其后顾之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普惠 保险 普惠金融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
  • 07-23 博实结 301608 --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