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秦岭小城把气象服务"玩"明白了

这座秦岭小城把气象服务"玩"明白了
2024年07月07日 14:47 科技部网站

转自:中国科学报

“秦岭最美是商洛。”贾平凹为家乡写下的歌词,早已成为这座小城最广为人知的表达。商洛美则美矣,然而只有生活在这里的人明白,在美的背后,“八山一水一分田”才是商洛更真实的写照。

秦岭为商洛带来了不便,也带来了好生态。不同于传统的生态环境发展模式,商洛选择了一条很小众的赛道,用科技赋能气象服务,进而产生价值。除了天气预报,气象还能产生价值?科技如何为气象“加持”?中国气象局“绿镜头·发现中国”活动为记者解答了疑问。

从一棵树到一片田,气象监测无处不在

在商洛市区北部,有一座松朵山。山上有个“超级气候生态站”丹江源秦岭森林气候生态系统科学观测研究站。除了观测基本的气象数据外,这里还承担着秦岭区域植被、土壤、物候、辐射、森林水文、森林气象、涡度相关系统等观测任务。

“这座观测站就如同一位家庭医生,全天候监测着森林的‘体温’和‘呼吸’,关注着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每一个过程。”商洛市生态监测服务中心主任赵世发说。

赵世发一有空就会来山上转转,检查观测站的运转情况。目前,观测站已经建成了森林梯度观测塔、温室气体监测、固定样地观测、地表径流场、林间降水、树干径流、区域林间土壤水分观测等多种功能。观测站就像一位“森林医生”,松朵山和商洛周边连绵的秦岭群山,从一棵树到一片田,身处怎样的气象环境下,这座观测站都能做诊断。

赵世发介绍了观测站的部分工作过程。当下雨天雨落到树上时,就会开启树干径流观测,采集器会将自动计量的数据采集,并通过通信模块自动发送到气象局的中心站,中心站信息处理程序再将信息加入数据库。

当雨水落到地表渗入土壤时,观测站又会开启森林土壤水分观测。“这是我们首次将遥测式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仪用在森林土壤水分观测中,其具有代表面积大的特点。”赵世发介绍。研究表明,区域土壤水分观测数据质量普遍高于人工和自动站观测数据。

除此之外,林间降水量观测、枯落物观测等其他各种功能也都可以实时收集信息,汇总到气象局的大数据库中,从而为森林生态和“气象+”的其他行业服务。

除了专业观测站,商洛气象部门还在各个区县的景点、小区、广场、学校等等设立了数百个气候康养信息监测站,可以实时监测当地负氧离子、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做到了气候监测域内全覆盖,也为气象服务发挥更大作用打好了大数据基础。

从“三合一”到“人盯人”,防灾减灾气象出大力

商洛是个气象灾害频发的地方。受秦岭地形和季风气候双重影响,商洛强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一次普通的暴雨过程,部分监测站点的小时降水量也会剧增,形成“雨窝”。每年7-8月汛期,商洛当地山区的数万居民要经历多次紧急撤离,紧急情况下还要靠人力把行动不便的老人一个个背下山。

及时精准全面的气象预警对商洛来说至关重要,然而仅仅依靠天气预报在商洛这样复杂的环境下提供防范远远不够,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困境?

“近年来我们整合了林业、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监测数据,形成以卫星遥感为主,雷达、无人机和地面观测等多种科技手段为辅助的地空天一体化气候生态监测网络。”商洛市气象局局长张向荣告诉《中国科学报》,气象服务工作如今就像一张无处不在的“大网”,串起了很多行业,这在其他地方没有先例。“防灾减灾是我们气象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张向荣说。

与“一张网”配合的,还有商洛建立的“三合一”防灾减灾应急指挥平台,以市县气象部门监测预警业务平台为基础,在市气象局设立应急防汛、人盯人“防抢撤”、水文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等岗位,24小时实时监测天气、水库、河道和滑坡体和城市内涝等信息,实时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且建立人盯人“防抢撤”指挥系统,像踢足球一样,每位工作人员都对应“盯防”多位身处灾害隐患地区的村民。

“什么地方有可能发生灾害,我们可以判断得更精准,只针对这一小片地区的居民进行撤离,其他安全区域的村民们再也不用来回跑了!”商洛市商州区气象局长郭涛说,“我们从市区到基层的气象领域所有工作人员几乎都会看雷达回波图,气象对我们商洛来说是人人重视的大事。”

自建立“三合一”平台和“人盯人”机制以来,商洛很多县区做到了发生重大灾害无人员伤亡的记录。2022年6月26日01时至27日06时,商洛市出现一次分散性暴雨,强降水中心位于商南县金丝峡镇,最大小时雨强达108.3毫米。灾害应对过程中,气象部门提前预警、紧急吹哨,保证了274名金丝峡景区游客全部安全撤离。

从葡萄酒到冷水鱼,气象服务还能“挣钱”?

2008年,贾平凹凭借长篇小说《秦腔》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秦腔》中的故事原型地就是位于商洛市丹凤县的棣花古镇。这里如今已是一处4A级景区,贾平凹儿时的旧居也座落于此。

与棣花古镇同样名声在外的,还有丹凤县大片葡萄田酿造的美酒。从1911年传教士途径此地开始酿造葡萄酒,已有百余年历史。

“多亏昨天那场雨,前段时间高温,真怕葡萄青果被灼伤了。”在丹凤县棣花镇陈家沟村长期负责葡萄田间管理的农民陈军启说。就在前一天,丹凤县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于9时至10时、15时至16时在丹凤县的棣花、龙驹、峦庄三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丹凤县普降小到中雨。

种植“娇气”的葡萄,不是一件简单事。当地部门在葡萄田里建了四套监测站,实时监测气温、湿度、气压、风等影响葡萄生长的要素。丹凤气象部门每天还会发布《葡萄气象服务专报》。6月6日,“陕西省丹凤县葡萄气象科技小院”揭牌成立,丹凤葡萄产业“前店后厂”运行模式初步建立,将利用科技小院这一平台开展葡萄产业气象服务,发挥“气象+”科学试验和科技示范服务作用。

作为全国首个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商洛在气候气象上做的文章还有很多。

三岔河镇位于秦岭腹地,沟壑纵横、谷岭相间,是典型的山地立体气候。这里的山泉水冬暖夏凉,水体溶氧充足、水质呈弱碱性,是冷水鱼养殖的“天然渔场”。

“我们养殖的是虹鳟鱼、金鳟鱼和鲟鱼,都属于冷水鱼。选址在三岔河主要看重这里的水和天气。”商洛市商州区国渔三岔河水产养殖示范园负责人赵海蒙介绍。

商州区气象局在养殖园区专门布设了两套自动气象站,与园区智慧管理平台结合,通过大数据模型实时调节鱼池环境。示范园今年3月投入使用后年产值将达到1200万元,带动周边8个村集体致富,气象服务产生了实实在在的价值。

据商洛市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刘娜介绍,与气候因素直接相关的行业,比如文旅、康养等行业,得益于气象服务中的科技支撑,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这些行业中有着最直接的体现。

位于商洛市镇安县的陕西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了2个负氧离子监测站和1个六要素气象监测站、1个二要素气象监测站,可以实时监测当地负氧离子、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在网上以慢直播形式展现森林公园云海奇观,并发布云海景观预报。在景区特有的杜鹃花花期发布指数预报,为游客赏花提供参考。

山阳县天竺山景区2021年7月遭受特大暴雨灾害,在进行灾后重建时,山阳县气象局专门在天竺山上、山下布局建设北斗气象观测站,即便信号中断仍可通过北斗短报文有效保障气象观测数据持续、稳定、及时传输。山阳县县长李凌云说,“气象服务来保驾护航,生态价值就能转化为经济价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在山阳县有了具体体现。”

丹江源秦岭森林气候生态系统科学观测研究站。图/严涛

气候康养信息监测站。图/严涛

在葡萄田间工作的陈军启。图/严涛

木王森林公园景色。图/严涛

讲解日晷模型的商洛中学地理气象兴趣社团学生 图/严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秦岭 商洛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