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小暑时节预防这些疾病发生和传播

专家:小暑时节预防这些疾病发生和传播
2024年07月05日 23:44 媒体滚动

转自:经济日报

围绕“时令节气与健康”这一主题,7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7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小暑,小暑后将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我国多地自小暑起将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随着天气变得越来越炎热和潮湿,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身热汗出、口渴多饮,精神疲惫、心烦面赤、食欲不佳等表现。在民间也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建议公众在饮食、作息、情绪等方面适时调节,以解热消暑、清净养心,清暑益气。

“随着天气愈加闷热潮湿,人们容易感觉精神疲惫,有腹满腹泻、胸闷气短等症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鲁艺表示,这些症状跟暑邪有关,以热邪和湿邪为主,热邪容易耗气伤津,造成疲惫,湿邪容易困脾,造成脾胃运化问题。因此可选择健脾化湿的食物,如莲子、山药等,对于湿邪困表,可以选择苏叶、藿香、砂仁等。

针对中暑和空调病等情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潘力军表示,如果出现头晕、乏力、口渴等中暑症状,应及时到阴凉处休息,补水降温。空调病是因空气不流通、温度较低,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应注意空气流通,避免空调温度太低,否则温差太大易得空调病。同时,小暑前后降雨量增加,持续高温为蚊虫孳生提想环境。潘力军表示,这增加了蚊虫引起的登革热、乙脑等传染病的传播风险。预防蚊虫叮咬要定期清理卫生死角、合理使用防蚊产品、选择活动区域和防护用品,蚊虫叮咬后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全身荨麻疹、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谈及公众在灾害性天气发生时或发生后需要关注哪些事项,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杨舒楠说,灾害性天气发生后,需要持续保持警惕。例如,暴雨会带来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其发生往往具有一定滞后性。因此,即使是在降水减弱或者停止后,也要尽量避免到山区或是地质条件脆弱的地方出行旅游。开车时如要经过比较复杂的山地路段,要防范滑坡风险。

杨舒楠还指出,在暴雨洪水过后,还需要着重关注公共卫生安全。比如,洪涝灾害发生后,往往会引起饮用水水源的污染,还有蚊蝇、寄生虫等孳生,可能会加大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在暴雨洪涝灾害发生之后,我们要格外关注饮食卫生,尽量不去野外出行,也不与野生动植物接触。”(经济日报记者 吴佳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疾病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