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谢小丹
7月3日,湖北襄阳正大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大种业”)近期披露公开转让说明书,公司新三板挂牌材料被正式受理。
正大种业由泰国正大集团于1996年投资设立,是中国第一家外资控股建设的种业公司。正大种业也是一家主要从事玉米种子研发、生产、销售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公司年制种面积稳定在4万亩以上,年生产加工能力3万吨,销售网络遍布全国 25 个省份。
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截至签署日,卜蜂集团直接持有公司33.99%股份,并通过控制的企业正大畜牧投资间接持有公司27.76%股份,系公司控股股东。在泰国,正大集团也被叫作卜蜂集团。
2021年12月27日,襄阳市政府与正大集团在武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大集团拟投资150亿元,推进五大项目落地襄阳。其中之一正是加快推进正大种业上市,从单一种业向农业综合服务产业链延伸。
2023年1月31日,中信证券与正大种业签署辅导协议,正大种业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报送辅导备案申请材料并于2023年2月3日获得受理。当年12月7日消息,据证监会网站披露,正大种业辅导状态近期变更为“辅导验收”。
此次挂牌材料被受理,意味着正大种业的上市之路再向前迈进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正大种业除背靠正大集团外,还与隆平高科关系匪浅。从股权结构来看,隆平高科通过其下设的投资管理平台隆平管理咨询持有4.75%股权。
目前,玉米种子业务是正大种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报告期内在售审定玉米品种 63 个,系自主(合作)研发及授权 经营。其中公司及其子公司报告期内在售的通过自主(合作)研发取得的农作物品种审定共计 41 个;公司及其子公司报告期内在售的通过授权经营取得的农作物品种审定共计 22 个。
正大种业在2022年、2023年分别实现营收3.19亿元、4.09亿元,实现净利润9469.4万元、8843.16万元。
近年来,玉米种子市场逐渐陷入供大于求,企业间竞争愈发激烈。从正大种业的财务数据来看,报告期内,正大种业营业收入虽有所提升,但净利润却大幅减少。
对此,正大种业在公开转让说明书中表示,种子业务作为公司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其毛利率受单位售价下降和单位成本上升的双重影响,较上一年度下滑约4.52个百分点。
正大种业还表示,虽然公司杂交玉米种子业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品牌认可度,且公司正在积极拓展小麦等其他农作物种子业务,但是收入结构相对单一会使公司抗风险能力有所下降。
除计划拓展小麦等种子业务外,2023年,正大种业还新增玉米种子代繁制种业务。
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2023年正大种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8816.66万元,同比增长28.23%,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种子销售业务持续扩大,另一方面则是子公司张掖卜蜂新增玉米种子代繁制种业务,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增加。
代繁收入毛利率低于种子业务毛利率,这也使得正大种业综合毛利率受到影响,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7.13%和39.52%,略有下降。
对于正大种业而言,新增的代繁业务不仅增加了收入来源,还有助于减轻自身的制种成本压力。
所谓“代繁费”是指在张掖本地没有制种基地的公司,委托当地公司制种所给出的服务费。近年来,玉米种企在张掖争抢制种基地的现象频繁发生。种企也因此承受着成本上涨的压力。由于制种成本上涨,万向德农还上调了玉米种子的售价。
万向德农曾表示,近两年,随着商品玉米价格的上涨,农民对玉米制种的收益预期也在上涨,亩保产值增长较快,综合其他因素,导致单位生产成本增长较快。此外,国家对种子这一战略资源愈发重视,更多的资本、企业进入到制种行业,间接推高了制种成本。
不过,正大种业仍面临收入结构单一的困境,并表示,“若市场行情和竞争格局发生不利变化,而公司未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或将面临业绩持续下滑的风险。”
此外,当下种业正面对转基因作物种植推广带来的市场变化。而正大种业属于外资控股企业,根据现行有效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等法律法规,公司尚无法直接开展转基因品种选育及其转基因种子(苗)生产。
对于转基因玉米品种的冲击,正大种业也表示,未来可能会对公司的产品销量、市场份额、市场地位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