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文化血脉 建设文化强国

赓续文化血脉 建设文化强国
2024年07月05日 05:37 媒体滚动

□ 梁 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期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需要赓续文化血脉,建设文化强国更需传承民族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家国情怀的重要价值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不断凝练、持续凸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加强家国情怀教育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现实所需。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爱国主义精神最质朴的表达。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家国情怀作为最质朴的爱国主义已深入其中,成为重要的传承基因。早在《三字经》中,“家”与“国”便绑定在一起。在《礼记·大学》中,首次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概念。在巴金小说《家》中提及的家文化,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血脉亲情、重道讲礼的文化价值取向,还映射出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的“家国同构”,即把家族的命运与国家联系在一起。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和《呐喊》,都用最朴素的文字映射出最炙热的爱国情怀。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层面的优秀文学作品,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通过家国情怀的共鸣传递思想之力,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现在,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所在。为文化自信注入家国情怀内涵和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用爱国主义精神夯实文化强国战略,应是新时代高校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新起点和新方向,也始终是全社会加强青年群体思政教育的应有之义和时代要求。

加强家国情怀教育是青年群体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价值认同和精神底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在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莘莘学子寄予厚望,对大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家国情怀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年3月,教育部公示了2023年“最美大学生”候选人名单。他们中有为国争光的残运会健儿,有“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的新生力量,有从技校生成长为世界冠军的“职教园丁”,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奋力拼搏,充分展示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这些年轻的榜样身上,闪耀着新时代新长征路上接续传承的民族精神,这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又不断涌现的民族脊梁。“青年兴则国家兴”。只有厚植新时代青年群体的家国情怀,加强对祖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才能持续激发出他们的爱国主义信仰和热情,培养出坚定、坚强、坚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家国情怀教育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守正创新的思想武装和强基之举。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充分认清加强青年群体思想武装,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之基,动力之源。首先应积极抢占文化传播阵地,打好文化传播守正创新的主动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多元交融的大环境,因此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帮助青年群体始终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主动传播以家国情怀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根基的过程中,展示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其次是不断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内涵,谨防“劣币驱逐良币”。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共识的凝聚,是传承之根本。文化育人的目的在于培养对自身文明高度认同的坚定继承者。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利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在潜移默化当中将家国情怀深入人心,对内提振民族精神,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行其道,让家国情怀承载的时代价值大有市场。再就是统筹兼顾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深化教育成效。通过统筹教育资源、课程资源和网络资源,打造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红色教育进社区”等全社会思想教育活动品牌,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爱国主义基地注入家国情怀内涵,持续增强青年群体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同时,大力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示范项目,建立健全各类评价体系,发挥师生楷模、社会典型等先进示范作用,放大先进案例辐射影响广大群众的效应,不断强化对青年群体的思想引领和政治教育。

在“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中国式现代化时代语境下,培养青年一代的家国情怀,就是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将文化自信转化为文化强国的内涵和底色,把家国情怀作为文化育人的动力和底气,让红色基因扎根每一名新时代大学生的血脉,让新时代的爱国精神深入所有中国青年的心灵,进而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市海外联谊会;本文系中国侨联课题〈课题编号:22CZQK211〉研究成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