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咖啡韩老太”,在流量世界里奇幻漂流

南京“咖啡韩老太”,在流量世界里奇幻漂流
2024年06月26日 16:28 媒体滚动

转自:杭州网

潮新闻讯 三条雀巢速溶咖啡,一把红黄铁皮剪刀,一个红色老式热水瓶,几个平平无奇的“复古”物件,把10元速溶咖啡和74岁的南京咖啡老太韩素珍,推上了流量的浪尖。

网络平台的百万点赞,像一颗不大不小的石子,投入南京秦淮区四条巷这个街角,掀起现实世界几十米长队的涟漪。在当事人的茫然和街坊邻里的不解中,这场速溶咖啡引发的“文艺复兴”,已经带来五湖四海无数游客的疯狂打卡。

韩素珍坐在店里,女婿在背后忙碌。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韩素珍坐在店里,女婿在背后忙碌。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体验、追逐、拥挤、颂歌……一个个围观者像是发现新大陆的拓荒者,有人疑问韩老太为何而火,有人自发吟出颂歌,有人等待咖啡商回应,有人怀念过往那一冲一泡的醇香记忆,他们都试图在这场流量混战中,率先挖掘每一寸未开垦过的土地,待按部就班地塑造完爆火和陨落的遗憾故事后,又开始等待、寻找、追赶下一个“韩老太”。

流量汪洋中,韩素珍的这场奇幻漂流仍在继续,只不过她不懂,也不想懂,她只希望守护着自己的那片心底的执念,以及生活的净土。

那个早上,长队蜿蜒40米

韩素珍是在5月19日早上,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火了”——在看到围堵在自己小店前的大波人潮之后。

早在前一天晚上,就有位小姑娘拿着手机和她说,“奶奶你火了”,韩素珍以为是玩笑话,就没当回事,也没仔细看姑娘手机屏幕上的自己。第二天,她和往常一样从家里骑着小电驴来到店里,准备九点钟按时开门,没想到远远就看到了一大堆人,把小店围得满满当当。

看到韩素珍来了,冲着“10元手冲咖啡”而来的人群开始因兴奋而骚动,又自觉从“一团”变成“一队”。过百人的长队穿过隔壁的阿福龙虾店和安庆金记馄饨店,直逼34号院大门口,“少说得有四十米。”

韩老太甘蔗汁店和隔壁的阿福龙虾店。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韩老太甘蔗汁店和隔壁的阿福龙虾店。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

怕挡着别人做生意,韩素珍连忙招呼着人群把队伍尾转向另一边的围墙。后来,队伍不断变长,穿过远处的电线杆。见此情况,街道办甚至专门派了两个人在这维持秩序。虽然生意旺是好事,但她心里直犯嘀咕:今天怎么回事,怎么一大早都是来买咖啡的?

往常店里的咖啡条备得并不多,卖多少进多少,卖完了再去重新进货。所以那天没过多久,咖啡条就都卖光了。她连忙和远道而来的顾客道歉,然后迅速骑着小电驴去附近超市进货,没来得及细问价格,就直接把超市里的几大箱速溶咖啡都买了下来。

没想到等她回到店里,就看到门口已经堆了几大箱咖啡条,她正寻思着这是哪来的,就被别人告知,以后雀巢将免费向她供货,并且留下了联系方式。韩素珍听后,第一反应是:“还有这种好事儿?”

后来咖啡条第二次卖光后,韩素珍试着跟雀巢的工作人员打了个电话,没想到咖啡真的很快又送到了。

韩素珍抱着砍成节的甘蔗汁。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韩素珍抱着砍成节的甘蔗汁。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最火的那段时间,韩素珍的小店一天内卖了一千多杯咖啡。女儿和女婿也来帮忙,一人剪咖啡条,一人递塑料杯,她只负责搅拌。尽管如此,也往往大半天都坐不下来几分钟。

“巅峰”时,韩素珍每餐都只能划拉两口垫一下肚子,三天没吃进半斤米,还瘦了6斤,“人家在那排队,我坐这吃饭,看起来好像我很不得了了,实在不安心。”

火了之后,韩素珍的小店外挤满了全国各地来的游客,甚至迎来了不少外国人。某天,韩素珍还没拉开店面的卷帘门,就看到一位高个子、白皮肤的美国男性等在门外,看起来不到四十岁。

等了一会儿,他如愿拿到了韩素珍的手冲咖啡。抿了一口后,这位美国男子紧闭着眼小幅度地左右缓慢摇头,脸上露出心满意足的品尝表情,吃完还“吧唧”了一下嘴巴。韩素珍一下子被他夸张的表情逗笑了,寻思着:“哪有那么好喝,美国人喝咖啡难道不应该比我内行么?”

往常,她一般在晚上九点关店门,火了之后,排队的人太多,导致不得不“延时”。不少排队者都是从外地大老远来的,看见她要关门,会忙喊“你不能关门噻”。但坚持两天后,韩素珍实在是撑不住了,一到晚上七八点,就赶紧打烊,“太累了,实在吃不消,我这么大岁数了,这是在玩命。”

韩老太甘蔗汁店。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韩老太甘蔗汁店。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一场速溶咖啡的“文艺复兴”

至于为何会被推进流量汪洋中,对于74岁的韩素珍而言,她至今都没弄明白。

当我们在流量汪洋中溯源,韩素珍冲泡的速溶咖啡,以及这个过程中的每个动作,才是最终引爆小店的导火索——此前,一条名为《当我10元买了一杯纯手工咖啡》的短视频,毫无征兆地走红,爆点,就是韩素珍冲泡咖啡的整个过程。

韩素珍年轻时,就已是咖啡的狂热爱好者。在她那个年代,咖啡是个时髦的物件儿,朋友偶然送了她一次咖啡,她就喝上了瘾。后来,她就常会随身带着一罐雀巢咖啡和一罐咖啡伴侣,带去当时上班的百货商店,“逢年过节也会买来送人,那时候送人咖啡,算是很上档次了。”

那时候,都还没有条状的速溶咖啡。

疲劳了喝,困了喝,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喝,闲暇之余喝杯咖啡慢慢变成了韩素珍的一种习惯。从前,冲咖啡的事儿是由她的老伴来完成的。在韩素珍印象里,丈夫脾气耐心极好、对她也极好。

后来,韩素珍在超市里看见了条状咖啡,就买了一盒试试,“没想到还蛮合口味的,就一直摆在家里喝。”每次韩素珍一回家,丈夫都会泡好一杯咖啡等着她。老伴离世后,因为对老伴儿的思念,咖啡在她心里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韩素珍在店里忙碌着。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韩素珍在店里忙碌着。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几十年过去,一块钱一袋的雀巢速溶咖啡,早已和时髦上档次挂不上钩。在很多人看来,与如今街头随处可见的星巴克、瑞幸等一众昂贵连锁手磨咖啡店相比,速溶咖啡甚至是一个简陋过时产品。不过即便没有现磨、滴液、萃取、拉花等高级手法,与高档咖啡机的稳定功率也截然不同,但韩素珍拎起热水壶灌水的动作,给很多年轻人都以格外复古的感觉——

韩素珍冲咖啡的动作很利落,前后不到一分钟。先从箱子里掏出三条雀巢速溶咖啡,用红黄铁皮剪刀一剪子剪开,哐哐倒进塑料杯里,倒入约1/4的开水后,拿起搅拌棒搅拌10-12下,忙的时候她只来得及搅拌10下。搅拌开了之后,再倒入大半杯温水,然后再补加点热水,最后封完口要晃一晃,“这样咖啡味就出来了。”

她骄傲地觉得,这是她喝了很多年慢慢品出来的冲泡技巧。

这位“韩老太”本人,也和她卖的10元手冲咖啡一样,既复古又新潮,和谐的统一中有着一股子独特的调调。

从年轻时起,黑色的锡纸烫卷发就是韩素珍的标配,每烫一次能顶半年,日常自己简单打理,头发稍变长了一些也不打紧,就拿个黑发卡别在耳后,或者拿个橡皮筋扎上。

虽然身上印着红黄色花朵的黑衫和白裤子已经穿了多年,但半永久的眉毛、每日出门前涂的口红、脖子上的金项链、手上的金手镯、4厘米高跟的白色皮鞋,都透露出她是个实打实的“精致老太”。这股独特气质也时常引得来买咖啡的游客发出一句“完全不像七十多岁老太太”的感叹。

韩素珍刚刚做好的手冲咖啡。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韩素珍刚刚做好的手冲咖啡。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

“街头老字号”

“韩老太甘蔗汁”的地段不错,位于一个十字路口,周边的三颗老槐树撑起了一个天然的伞罩。正值夏季,满是绿意盎然。周边还有学校,每当上学和放学的时间点,人流格外拥挤,一辆辆小电驴来回穿梭。

虽然精神气依然很足,但七十多年光阴给予她的阅历和沧桑也都写在了脸上。四条巷街角的这家店,韩素珍已开了32年,店里卷帘门上方的几个红色大字甚至已有些掉漆。

售货口上方装着一个红色雨棚,玻璃窗上贴着价格字样:甘蔗汁巨大杯15元,特大杯13元,大杯10元,中杯7元,咖啡则是10元一杯。从窗口望出去,可以一眼看到几十米外的红绿灯,按20秒绿灯、3秒黄灯、25秒红灯的节奏在不断变换着。

“速溶咖啡摆在家里不如摆到店里,说不定有人问有人买。”就这样,1995年前后,甘蔗汁店里,就多了一道手冲速溶咖啡的“副业”。早期,她还会捎带着在门口摆些卤味。

店面外的十字路口,数量小电瓶在穿梭。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店面外的十字路口,数量小电瓶在穿梭。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店面不大,总共十来平方米,被隔成两个小间。较大的隔间是“仓库”,放置着一个高架子、一个冷冻柜和几个大箱子。较小的隔间则是“售货口”,容纳两个人都略显拥挤,右侧是洗手台和砧板菜刀,旁边堆着一摞砍成短节的甘蔗,往左则是榨汁机和长桌子,桌上摆着封口机和烧水壶。塑料杯、吸管等小物件儿用袋子装着挂在后方。

榨甘蔗机的轴承每年都要换,机器则几年一换,“第一台机器只要几百块,现在要几千块了。”

榨汁的时候,韩素珍的身体会不自觉往左倾斜,左脚发力踩住地面,右脚微微踮起,两只手把砍成节的甘蔗往下使劲“怼”进机器口。伴随着“咯吱咯吱”的声音,被榨过的甘蔗渣会从铁皮通道掉入墙外的蓝色大垃圾桶,忙的时候,一上午要换上四五个垃圾袋。用杯子接到甘蔗汁后,她利落地端起放入旁边的封口机塑封,不到一分钟,一杯甘蔗汁就能做好。卖甘蔗汁依旧是主业、是“收入大头”。

售卖窗口的标价。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售卖窗口的标价。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

店里的生意一直不错,早些时候排队排狠了,也不亚于现在的火爆。据说周边也陆陆续续开过四五家甘蔗汁店,不过都是一两个月就倒闭了。几十年过去,这家店已经混成了“街头老字号”。

周边的老街坊或许不知道“咖啡老太”,但大多知道“韩老太甘蔗汁”。时常会有大人拿着甘蔗汁后对一旁的孩子说:“小时候我就是喝这个奶奶的甘蔗水长大的。”

女儿女婿口中的韩素珍则是个很独立的老太太,干活劲头也很足。大年三十、正月初一都不休息,“大年三十晚上生意好,中午来,下午五点打烊,干得短一点。”每天收工,她都要亲自把店面里里外外打扫完,再回家洗澡洗衣睡觉,“别人收我不放心,一定要冲干净,不然第二天会有怪怪的味道。”

韩素珍家离店不远,她骑个电瓶车两三分钟就能到店里。早餐大多时候会去旁边的馄饨店吃一碗馄饨,午饭有时候买份盒饭,有时候女儿女婿从家里带过来。一般情况下,她一天能卖个几十杯甘蔗汁,运气好的时候也接过350杯的大单子。当然,和不久前的流量爆发阶段相比,350杯也并算不上是大单子了。

韩素珍在店内。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韩素珍在店内。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围猎者的流量混战

被推入流量世界之后,成倍增长的不仅是饮料售卖的数量,现身雀巢咖啡直播间、被光良邀请去演唱会、店门前摆满寻亲卡片,身处漩涡中心,韩素珍的一举一动都被无数道目光集中注视,众多围观者像当代哥伦布一样,竭尽全力尝试开辟出新的流量大陆。

被流量推着走的韩素珍和10元手冲咖啡,吸引的不止是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还有无数的自媒体主播,甚至,还有浙江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一位试图把对她的采访稿当成自己某门课结课作业的00后。

韩素珍一开口说话或有什么互动举动,驻守的自媒体博主们就赶紧拿着手机凑近,试图录下她的声音、拍摄近景画面,没啥特殊动静的时候,他们就把手机架在马路对面拍,进行不间断的远景直播。

韩素珍在向小娄直播间的网友打招呼。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韩素珍在向小娄直播间的网友打招呼。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

其中一位叫小娄的主播,已经在马路对面蹲守了一个月。他住在附近的酒店,吃的靠点外卖。从韩老太走红的第一天到现在,原先的长枪短炮渐渐散去,直播间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小娄的手机依然架在这里,风雨不改。韩素珍甚至都和他混熟了,生意不忙的时候就去他的直播间露个脸,和粉丝们聊聊天。

看见网友们给她刷的“阿姨我好喜欢你”的字眼,韩素珍会眯着眼笑,然后说“谢谢大家的喜欢”。某天下午,小娄帮她连线了一位叫“晨曦”的网友,韩素珍像和熟人一样聊天,问她是做什么的,在哪个城市,欢迎她来南京玩。看见有人说来过一次还想再来,她会强调,不用老来,一次就可以了,“没必要远道而来,如果你们到南京来顺便玩,就来看看我。如果不是顺便,就在手机里看看老太婆就可以了。”

当然,直播间也不乏黑粉。每看到不好的评论,韩素珍就会直接回怼,“知道是老妖婆,你还进来看什么”“你就是红眼,有本事你也火,火一分钟给我看看”“凉了就凉了,凉了我也有饭吃”……

空闲时,韩素珍在和直播间的网友聊天。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空闲时,韩素珍在和直播间的网友聊天。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

虽然以前没有经验,但面对镜头,韩素珍并不紧张也不局促,用她自己的话说,“有啥就说啥,我也不弄虚作假”。街坊邻里口中的她,是直来直往、不玩心眼的性子。面对黑评,她的心态也很好,她说,自己才不可能生气,天大的事儿都把它放在脑后,不然身体也不会这么好。

其实,生意火爆,韩素珍还是很开心的。游客来买咖啡时,如果不忙,韩素珍会边冲咖啡边和游客唠嗑,空气中流转的一问一答不复杂,基本是固定的打招呼句式,看起来一切都很稀松平常。然而,现实世界的和谐却阻挡不了网络世界的喧嚣。

排队的人都是自己雇的、泡咖啡的水是秦淮河的水、20多天赚了几百万、手上的镯子是卖咖啡的钱买的……听见各种无厘头的声音,韩素珍非常无奈,“排队两三个小时给人发30块钱,真有人愿意干吗?”“秦淮河的水我一个老太婆怎么拎,雇人不还得花钱吗?”“怎么可能赚那么多,我的金镯子都戴了几十年了”……

可是在一众拓荒者和围猎者眼里,这些“细枝末节”或许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崭新的、未被挖掘过的,甚至是猎奇的内容。

浪潮退去后

日升月落,车来车往,流量终会退去。进入6月下旬,“韩老太甘蔗汁”店门前的人的确在渐渐减少。偶尔,还会有一对情侣各拿一杯甘蔗汁和一杯咖啡,冲着店面的招牌拍照打卡,也会有女生买了一杯咖啡后不好意思地轻声询问韩素珍,是否可以合个影,有时候,还会有穿着黑色T恤的二十来岁男生,因为忘了付钱回来重新扫码。

尽管不再似前段时间火爆,店里摆着的一位小姑娘送给韩素珍的非遗树叶雕刻、门上贴着的她火了之后穿旗袍参加活动的照片,都证明了这波浪潮确实曾在这里翻滚过。

来买咖啡的顾客送韩素珍的树叶雕刻。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来买咖啡的顾客送韩素珍的树叶雕刻。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

韩素珍对于自己“凉了”这件事看得很开,从火起来的第一天起,就有人问她“你现在这么火,以后不火了怎么办?”,她就回,一切总会慢慢恢复的,火起来、凉下去,这都很正常。

甚至,韩素珍觉得,“凉了”还是件好事,自己就是个七十几岁的老太婆,没什么稀奇的。火了之后,大批游客蜂拥而至,不管是女儿女婿,还是隔壁龙虾店的老板,都担心她的身体会垮掉,“毕竟这么大岁数了”。

原本全身都很硬朗、没有哪疼的韩素珍,膝盖已经开始吃不消了,“再这样下去走路都不行了”。在她看来,前段时间那是玩命,不是做生意。她说,她就喜欢安安静静、平平淡淡的,自己还能多做几年,直到卖不动为止。“慢慢地做,细水长流”。

以前戴着红领巾、穿着连衣裙,被妈妈领着来排队的小女孩长大了,偶尔在上班前,还是会来韩素珍店里买杯甘蔗汁。没人来店里光顾的时候,顶着锡纸烫、纹着半永久的韩素珍,还是会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和路过的老街坊唠唠嗑。

韩素珍在店里忙碌。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韩素珍在店里忙碌。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如今,每天早上不到九点,在隔壁吃了一碗馄饨和一块大排的韩素珍,又弯下腰拉开了小店的卷帘门,和过往32年的大多数日子一样。今天上午,韩素珍要做81杯甘蔗汁,这是她昨天下午接的一个大单子——她先挪开“仓库”地上的扫把、箱子和垃圾桶,打开灯后给机器插上电,把咖啡条、吸管和搅拌棒摆在门外的桌子上,然后转身进入“售货口”,擦窗户、冲洗器具、摆出甘蔗,又布好甘蔗渣通道和垃圾桶。听见路过的老邻居说她越来越年轻了,她冲着门外笑了笑。

有些老旧了的榨汁机又开始嗡嗡工作,连接门外的甘蔗汁通道缓缓吐出甘蔗渣落入蓝色垃圾桶……尽管流量的浪潮正在渐渐褪去,但生活依然在继续,一如店外每到春夏季就亭亭如盖的槐树,一如几十米外周而复始的红绿灯,仍然按照20秒绿灯、3秒黄灯、25秒红灯的节奏在变换着,没有早一秒,也没有晚一秒。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南京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