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江苏宝应:十载“蝶变” 大运河“黄金带”镶上“绿宝石”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江苏宝应:十载“蝶变” 大运河“黄金带”镶上“绿宝石”
2024年06月26日 15:08 南京广播网
公路两侧绿树成荫、鲜花满径。 受访者供图公路两侧绿树成荫、鲜花满径。 受访者供图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从大运河扬州段最北端——宝应出发,以河为线,以城为珠,依次展现运河沿线各县(市、区)在生态保护、航运转型、沿河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旅融合、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成就,讲述大运河两岸人民与“致富河”“幸福河”的动人故事,让大运河“流动的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下、传承后世。

初夏时节,驾车行驶在宝应境内的老淮江公路上,只见两侧绿树成荫、鲜花满径,犹如浑然天成的“绿色隧道”。透过行道树“绿缝”,大运河上,碧水荡漾,各类船舶往来穿梭,成群白鹭优雅地掠过河面,没入树丛深处。车窗外,骑着单车的运动达人们,在世界文化遗产点刘堡减水闸打卡拍照。

京杭大运河宝应段全长40.5公里,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船忙、人和……绵延的文化根脉、鲜活的生态绿脉、涌动的经济动脉,交织成美美与共的和谐画卷,犹如“黄金带”镶上“绿宝石”。

■从“一泓清水”的“北上”,看鲜活的生态绿脉

氾水镇,宝应南大门,南水北调宝应站坐落于此。伴随着泵机阵阵轰鸣声,滔滔长江水奔腾北上,千里润北国。

南水北调宝应站作为东线源头工程,与江都水利枢纽共同组成东线第一梯级抽江泵站。2024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10周年,截至目前,工程累计调水超72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7省(直辖市)40多座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超1.76亿人。

省委书记信长星察看南水北调宝应站时要求,科学精准优化调度管理,着力提升工程效益。他指出,大运河流淌千年、纵贯南北,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这一绵延的文化根脉、鲜活的生态绿脉、涌动的经济动脉造福子孙后代。

地处里下河腹地,水是宝应的“宝”。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不仅是宝应水上运输的黄金水道,更是全县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同时也是盐城生活用水的水源地。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运河宝应段堤防曾因过度开发,不堪重负。2016年,扬州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在全省率先拉开帷幕,宝应铁腕治水,先后组织实施了航道整治、水环境整治工程,实施以“清、补、建”为重点的运河综合整治,累计拆除砂石场、搅拌站等各类占用户403户;绿化修复30公里、绿化造林118万平方米,种植各类乔木、灌木等10.5万株;建成城区原取水口南北2.5公里运河风光带,配套广场1.6万平方米,绿化景观小品5处。

结合航道整治工程,新建运河驳岸27公里,运河东堤健身步道15公里,运河边的篮球场、网球场等健身场所,成为“老人散步、青年运动、儿童嬉戏”的生态休闲空间。家住运河边的宝应居民朱发奎说:“以前河边野草丛生、蚊蝇孳生,人根本不敢靠近,现在到河边遛弯看风景,美得很。”

宝应境内河湖密布,水资源总量达1.6亿立方米,面积较大的湖荡有白马湖、射阳湖、广洋湖、和平荡、獐狮荡等,俗称“五湖四荡”。近年来,宝应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保护区水质达标率达97.9%。

问“河”哪得清如许,只因治水无止境。今年3月启动的白马湖退养还湖工程,清退圈圩面积近10平方千米,清退圩埂长度约130千米,工程将于6月底前完成。

■从“一架铁桥”的“漂移”,看绵延的文化根脉

“真稀奇,以前是船在桥下过,现在是人在桥下观”。陪伴宝应人民30多年的“功勋桥”——运河大铁桥,从运河上“漂移”上岸,成为“大桥主题公园”的标志性景观,默默述说着运河故事。

这座桥的故事最早要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大运河扬州段改道由湾头瓦窑铺至六圩入江,为方便运河两岸交通,1960年6月建成了扬州京杭运河大桥,当时是扬州地区跨径最大的钢质公路桥。1985年9月,在其南侧建了新桥,原大桥自重600多吨的主跨拱,首次“漂移”到108公里外的大运河宝应段。为满足运河II级航道的通航要求,去年8月11日,这架铁桥正式“退役”,再次“漂移”,其原址正在建设一座长约676米的新桥。

服役60多年、历经两次“漂移”的运河大铁桥(主跨拱),见证了运河扬州段千帆竞渡的辉煌,丰富了“千年运河”文化的内涵,展示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成果。

在距离宝应县城8公里的大运河东岸西坡,有座埋藏于地下436年的水工遗存,2011年9月在运河码头整治中被发现。3年后,这座刘堡减水闸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宝应大运河文化带上一颗亮丽的明珠。

立足历史文脉传承,结合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梳理运河文化遗产遗存遗迹,宝应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近年来,宝应县政协文史委组织宝应大运河研究组开展“重走宝应大运河·寻访‘邗沟十三变’”走访调研活动;县文体广旅局牵头完成《大运河宝应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大运河风光带景观规划》《宝应刘堡减水闸水工文化公园规划设计》等专项规划设计,实施了融自然、生态、人文观光、市民休闲于一体的泾河御码头、淮扬运河宝应二里排河段等一批运河风光带,运河文化、宝应故事将在这些载体上充分展示弘扬。

在宝应博物馆,可以看到许多与运河文化有关的展陈布置;在古邗沟经过的射阳湖镇,又有了新的考古发现;在老县城繁华地段,紧扣运河文化主线的运河文化旅游演艺中心以曲艺等形式绵延着运河的文化根脉;御码头遗址公园、泾河古渡、氾水古镇、大桥纪念公园等成为运河文化的新地标,推进运河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将运河宝应段打造成旅游网红打卡地,不断提升运河的美誉度和群众的获得感。

■从“一座码头”的“新生”,看涌动的经济动脉

泾河镇,宝应北大门,韵达、极兔等物流头部企业近年来相继入驻,在京沪物流大动脉上嵌入一个综合性物流生态圈,让泾河智慧物流小镇声名鹊起。正如两家企业广告语一样,“牵手韵达,好运必达”“兔年用极兔,好运挡不住”,“好运”不仅是这两家企业的“同频词”,更成为泾河发展的“高频词”。“公铁水”多式联运降本增效,持续提升交通物流整体效能,特别是开工建设的宝应港运河城北作业区,将让这座运河古镇释放“黄金水道”航运的新潜力。

2024年一季度数据显示,苏北运河十道梯级船闸累计开放闸次7.2万次,放行船队1.2万个,放行货轮17.4万艘,累计货物运量7549万吨,运河航运持续向好,每天在宝应靠港的千吨以上货船超10艘,砂石等散货年吞吐量约700万吨,钢材、机械设备等件杂货约100万吨,集装箱约2.5万TEU(标准箱)。

“黄金水道”运输忙,大宗货物借着运河通江达海,让荷乡宝应的水生植物、荷藕制品等农副产品运往世界,让宝应电缆、机电等工业产品行销全国。“中粮扬州面业”“粤海永顺泰(宝应)麦芽”等粮食加工业龙头企业的落地、扩产,助推宝应加快打造粮食储备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夯实了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基础。

宝应港运河城北作业区计划于2025年底完工,届时,沿新运河大堤前沿将布置14个2000吨级泊位,采用16吨和40吨门座式起重机作业,运河畔“新生”的“一座码头”,将成为“黄金水道”这顶王冠上熠熠生辉的新“钻石”,内河航道港运物流赋能沿线重点城镇高质量发展,让大运河这一活态遗产焕发勃勃生机。

“要牢固树立交通经济理念,加快推动各种交通方式由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宝应县委书记张小辉表示,要持之以恒地把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努力打造成为“公转水”的大通道、美丽宝应的风景线。

千里通波、万帆竞渡。宝应用10年时间,提升了京杭大运河绿色航运发展和现代化服务水平,给这条“黄金带”镶上了“绿宝石”、扮靓了“高颜值”。涌动的经济动脉强劲喷薄,为宝应架起联通世界的桥梁,谱写大运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杨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江苏省 中国 扬州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