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战风险升级到数十年来最高点,国际核态势处关键转折点

核战风险升级到数十年来最高点,国际核态势处关键转折点
2024年06月26日 07:33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2024年上半年,国际核态势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国际核安全紧张动态凸显,给全球和平与稳定带来了浓重的阴影。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3月在安理会讨论削减核军备与防止核扩散的会议上警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不信任,将核战争风险升级到数十年来的最高点。任何轻举妄动都可导致意外发射,祸及全人类,人类再次被核武器推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美俄核对峙迎来冷战后最高水平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成为美俄角力的核心战场。这种背景下,美俄之间的核对抗和核军备竞赛频频走高,双方都为可能爆发的核冲突做准备,核战话题热度也不断攀升。

一方面,美俄互秀“核肌肉”,核战争阴影笼罩世界。美俄两国间唯一的军控条约《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于2023年暂时宣告失效。两个拥有最大核武库的核国家数十年来首次面临相互监督和彼此透明机制被完全破坏的风险。在美俄核军控体系已经走向崩溃背景下,双方战略稳定缺乏有效护栏,不安全感加剧,趋于使用对抗手段。

美国正在试飞B-21新型战略轰炸机。

上半年,美国多次试射洲际导弹,频繁进行核演习,6月4日和6日罕见三天两射可携带核武器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美国还计划在欧洲,尤其在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部署中短程核导弹和战术核武。根据英国媒体报道,自2008年美国从英国撤出核弹头后美国首次计划在英国部署核武器。作为反制,俄高官也是多次“口头核威慑”。普京在2月份的年度国情咨文中说道:“西方必须意识到,我们也拥有能够打击其领土目标的武器。所有这一切确实意味着一场使用核武器和毁灭文明的冲突可能爆发。”俄还加紧传递使用可实战操作战术核武意愿,5至6月两次举行非战略核力量演习。同时,派遣核潜艇前往美“后院”古巴访问并在近美海域开展高超导弹演习,展现其关键时刻全球军事投射及对美国的直接战略威胁能力。

另一方面,美俄加速推动核力量现代化,引发全球核竞赛担忧。今年来,美国加快升级核军力,全面研制新一代核武器运载平台。比如陆基“哨兵”洲际弹道导弹、空基B-21“突袭者”隐形战略轰炸机、海基“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以及可以携带核弹头的新型AGM-181远程巡航导弹等。5月14日,美国在内华达州某实验基地进行了拜登政府任期内第三次亚临界核试验,“以便持续收集有关核武器材料的重要数据”。俄罗斯也将发展战略核力量列为装备发展的优先方向,俄海军最先进潜射战略导弹“布拉瓦”已正式列装,“匕首”“锆石”“先锋”高超音速导弹处于警戒状态,“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和“波塞冬”核鱼雷也正处于测试阶段。俄罗斯总统普京于去年11月2日签署法律,正式撤销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批准。虽然俄罗斯未直接进行核武试验,但新地岛的核试验场正在扩建中,未来有可能展开相关试验。

以上“核斗法”种种迹象表明,美俄之间的核威慑与反核威慑博弈再次升级,美俄双方都试图通过军事行动不断展示自己的力量,以向对方表现出更强的核威慑力。

核扩散形势愈发严峻

约瑟夫·奈3月发文称,有些国家正在重新思考核不扩散原则,因为它们想知道,如果乌克兰保留了从苏联集成的核武器,俄乌冲突是否还会发生。这样的反面事实,反过来又重新引发其他国家对核扩散的担忧。不过,今年上半年核扩散的形势确实向愈发严峻的方向演进。

俄罗斯“圆锤”潜射洲际导弹正式列装海军。

在伊朗核问题上,美国持续对伊朗极限施压。伊以危机升级后,欧洲转而跟从美国,加大对伊朗施压。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变数增大,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讨论也陷入停滞。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显示,伊朗正在稳步将铀浓缩至接近制造核弹的级别,库存达到2015年德黑兰签署核协议时所规定的30倍以上,截至5月11日,伊朗的浓缩铀库存约为6201.3公斤,比2月增加了675.8公斤。伊朗的浓缩铀库存纯度高达60%,接近武器级所要求的约90%的水平。这意味着,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标准,如果进一步浓缩,伊朗目前拥有的浓缩材料大致足以制造三枚核武器,并足够制造更多较低级别的核武器。在核战略上,伊朗最高领袖顾问卡迈勒5月9日称,如果伊朗的生存受到以色列的威胁,伊朗将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核原则,迫使其寻求核武器。

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美韩日联演规模不断增大,朝鲜多次试射导弹进行回应,双方关系日趋紧张,半岛对话也陷入僵局。今年上半年,朝鲜从质量和数量上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国家核遏制力。日本长崎大学“废绝核兵器研究中心”《2024年全球核弹头数据》预测,截至6月1日,朝核弹头数量或达50枚,较2018年增加35枚,较去年增加10枚。综合央视新闻报道,朝鲜上半年进行了导弹试射,1月24日首次试射了正在开发中的“火箭-3-31”新型战略巡航导弹,4月2日首次试射“火星炮-16B”新型中远程固体燃料弹道导弹,4月22日进行超大型火箭炮“核反击模拟综合战术训练”。自去年9月首艘核潜艇入水以来,朝鲜还加快海军“核武装化”,今年1月进行了水下核武器系统试验,测试了其新型“海啸-5-23”核鱼雷的威力。与此同时,美国一些议员炒作重新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半岛紧张局势加剧。

同时,美国奉行“核不扩散”双重标准,主动核扩散。国际社会认为,北约的“核共享”政策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规定,核力量高度不透明,加剧核扩散与核冲突风险。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透露,美国正在对其位于欧洲的核弹头重力炸弹进行现代化改造,而欧洲盟友也在对将用于执行北约核任务的飞机进行现代化改造。斯托尔滕贝格还表示北约正在讨论使北约核弹头处于战备状态,将中俄定位为北约未来的潜在核武对手,暗示着北约32国集团可能在核武库的升级与部署上采取新的行动。此外,“奥库斯”核潜艇项目合作内容也进一步升级。澳大利亚6月初公布了美英澳联盟级核潜艇的部分性能,同时宣称该型潜艇将搭载下一代高超声速导弹。

核恐怖主义依然“风险很高”

“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已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现实威胁。由于核武器和核爆炸装置的巨大杀伤效果和心理影响能力,发动核恐怖袭击已成为恐怖组织的“终极杀器”。核技术和核材料的扩散增加了恐怖主义分子获取核武器制造技术和材料的机会。恐怖分子也一直没有放弃过对核武器的追求。上半年来,核恐怖主义隐患仍然存在。

美国计划在欧洲部署B61-12新型核炸弹。

美国国家研究院6月18日发布的《核恐怖主义:美国预防、打击和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战略评估(2024)》认为当前核恐怖主义仍然“风险很高”,“大多数可用于制造‘脏弹’的材料一直难以控制,现在可用材料更多了,恐怖组织获得这些材料的风险也更大。”

一方面,部分国家的核设施核材料安保有许多漏洞,每年都会发生相当次数的核材料失窃案件。国际原子能机构6月20日公布简报显示,2023年共有31个国家报告了168起涉及核材料及其他放射性材料的安全事件。自1993年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事件和贩卖数据库共报告了4243起涉及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质的非法或未经授权活动的事件。这些核材料一旦流转到恐怖分子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方面,国际核黑市“兴风作浪”。美国司法部2月21日指控日本黑帮头目海老泽武史与其同伙合谋跨国贩卖核材料。经实验室测定,从海老泽武史处缴获的核材料样本中发现的钚同位素成分是武器级的,这意味着如果生产足够数量的钚,将适合用于制造核武器。

此外,日益动荡的国际局势加剧了核安保风险。乌克兰危机延宕不已对扎波罗热核电站安全安保问题构成严重挑战,造成巨大威胁。上半年扎波罗热核电站多次遭到无人机袭击,核电站周边地区持续发生炮击,持续的军事活动所造成可能的核材料安保问题更是令人深感担忧。而世界民用核设施数量不断增多,很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盗取、抢夺和破坏的目标。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和平与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董思韵

来源:作者:澎湃新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美俄 核武器 伊朗 美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