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无锡新传媒
当人们在观察独角兽企业时,是在观察什么?是企业个体生长的迅猛,是城市产业集群的筋骨。而在当下的观察,更指向一座城市新质生产力的“涌动”。
近日,《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在重庆发布,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我市有5家企业上榜,数量再创新高,列全国第15位、全省第3位。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入选锡企中有3家为首次上榜企业,新增企业数全省居首,显示出无锡培育高能级创新企业的不俗实力。
不仅是这些进榜者。在无锡,正期待更多“独角兽”的涌现。当目光看向更广处,这座城市正以梯度培育的方式,构筑着高价值高成长企业的“养成路径”,不断优化各类科创企业拔节生长的“丰沛土壤”。
逆势增长
新晋“独角兽”数量全省居首
发布该年度报告的长城战略咨询是国内率先研究和发布“独角兽”榜单的智库机构,自2016年起已连续八年发布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及研究报告。对于“中国独角兽”,业内有一套“硬标准”:首先是在中国注册,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且成立时间不超过十年;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最近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超过(含)10亿美元。
根据这套标准,2023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375家,江苏省50家,其中我市5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于39个赛道,集成电路、清洁能源、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独角兽企业数量占比近七成,在新晋独角兽企业中这一比例更高,超过八成。大模型、可控核聚变、GPU芯片、半导体材料、氢能、新型储能、合成生物等领域正在加快涌现独角兽企业。
盛合晶微、中环领先、吉姆西半导体、华虹制造、锡产微芯……梳理本次上榜锡企名单,“集成电路”是它们同行的赛道。在半导体世界,无锡早已是一座“一线城市”。放眼全国,无锡是除上海以外,集成电路产业链最齐全的城市。从1986年成功生产出我国第一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到2023年全市集成电路规上产值突破2000亿元,微观世界的每一次量级进步,都镌刻着这座城市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史上的突围跋涉。如今,无锡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核心三业”总规模超140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集成电路已是我市名副其实的地标产业。
不难发现,5家上榜企业均聚焦集成电路产业但又各具特色,从先进封装技术到特色工艺晶圆代工,再到半导体再制造设备供应,体现出无锡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深厚积淀和发展潜力。5家企业总估值达162.6亿美元,平均估值32.5亿美元,领跑全省,可见我市在高价值企业培育方面的独特优势。相比往年数据,近年来,受到全球经济环境与行业发展的变革等因素影响,“中国独角兽”与全球各地的独角兽企业一样,呈现增速放缓趋势。在此背景下,锡企“独角兽”逆势上扬,全市5家上榜企业中,有3家是新晋“独角兽”,新增数量全省居首,这正是城市产业韧性的表现。
技术开路
“独角兽”以高科技实现高成长
高估值是“独角兽”评选中的一条“硬杠杠”,首次上榜的锡产微芯成立于2019年,截至去年年末,估值已达34.2亿美元。除了资本,企业更有对全球先进技术的追求。2022年,锡产微芯以22.3亿美元并购安谱隆荷兰有限公司,完成了当年全国最大的一笔半导体并购交易。锡产微芯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并购整合逐步打造了半导体IDM商业模式,成长为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模组产品”全产业链生态的无锡集成电路核心企业之一。
另一家新晋“独角兽”华虹半导体制造无锡公司成立于2022年,由华虹半导体联合华虹宏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大基金二期等联合发起,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及12英寸晶圆的制造及销售。这条12英寸产线不仅是国内领先的12英寸特色工艺生产线,也是全球第一条12英寸功率器件代工生产线。凭借深厚的背景和技术积淀,以及强大的融资能力,华虹制造走出了一条独角兽“速成”之路。
对研发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是一家科技型企业成长为“独角兽”的必由之路。相比榜单上其他企业,锡山区新晋上榜的吉姆西半导体“奔跑速度”或许不算快,但却是凭借自主研发成功转型、在高科技赛道上一路爬升的典型代表。成立于2014年的吉姆西原本只是一家从事二手设备翻新和备品备件维修服务的企业,2015年,公司开始生产自主品牌研磨液和化学品供液系统;2018年启动研发制造自主品牌新设备;到了2022年,更是大手笔置地打造半导体高端设备研发制造基地。近几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本土化工程师团队不断创新,逐步实现了半导体设备和原材料的国产化。目前,拥有60多项授权知识产权的吉姆西,主要设备已实现6英寸、8英寸和12英寸全晶圆尺寸覆盖。公司还设有2个省级技术中心,同时与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无锡太湖学院等高校保持着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梯度培育
厚植高价值科技企业成长土壤
独角兽企业所具有的高成长性,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科技型独角兽企业是典型的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企业,对优质生产要素吸附力强。它们引领技术变革、质量变革和消费变革,是新质生产力的微观载体之一。”市科技局高新处相关负责人认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需要更多科技型独角兽企业持续涌现,培育科技“独角兽”茁壮成长,是促进新经济、释放新动能、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的一条高效路径。
城市是企业成长的厚土,“独角兽”的发展离不开所在城市的“托举”。拥有1500多家“雏鹰”“瞪羚”“准独角兽”,无锡高新区市级培育库入库的“三类企业”总数全市第一,本次不负所望地产生了两家新晋“独角兽”。助力科技企业拔节生长,高新区构筑起全方位服务体系,围绕科技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高新区构建完善从“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准、潜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的梯度培育模式。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在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研发机构、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同时带动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注入。
“区里研究制定了《关于科技企业精准培育的实施办法》等政策,对首次通过市级以上认定的准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同时给予研发投入奖励,年度最高可达200万元。”高新区科技局相关人员介绍,除了给予资金奖励支持,高新区还积极引导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创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已推动奥特维、微导纳米、日联科技等8家独角兽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5115家、2993家、262家,这是我市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三类企业最近一次累计入库培育数量统计,从中也能看出无锡“三类企业”迭代成长的清晰曲线。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科技企业的分类扶持和靶向培育机制,市级财政每年通过“拨改转”专项转移支付方式下达奖励资金,各地区同步配套相应资金,对评价遴选的“三类企业”按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分档给予奖励,拿出实实在在的支持。无锡已逐渐形成适合各类科技企业发展的创新生态,成为全国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爆发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记者 朱冬娅)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