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2024年06月19日 14:59 媒体滚动

全面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深化部署“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工作,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6月19日,“浙江发布”公布了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同志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摘要),内容如下:

聚焦重点,攻坚突破 奋力谱写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新篇章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新型工业化提升到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全局高度,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理论,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深化部署“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工作,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肯定成绩、找准差距,进一步增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2023年,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奋力拼搏,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实体制造挑起大梁。2023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到2.94万亿元,居全国第三,占GDP比重达35.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达27.1%。1—4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制造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7.1%、6.3%。

产业集群势头良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营收占全省规上的七成,4个集群营收超万亿元,智能物联首次突破万亿,4个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4个集群入围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数实融合持续深化。数字经济增加值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突破4万亿元;产业数字化指数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全省17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

创新驱动更进一步。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6.2%、67.1%。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占营收比重达到3.1%,企业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三。组织实施芯片与汽车电子等重大科技专项,取得硬核科技成果43项。

绿色发展成色更足。组织实施重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100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0.2%。累计创建国家绿色工厂378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99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80家,均居全国前三。全省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8%。

制造业的“稳、进、立”,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省制造业仍处于爬坡过坎阶段,产业高端化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平台能级不高等结构性素质性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明显短板亟待突破。我们要肯定成绩、找准差距,进一步增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推动制造业提质提速提效,让“先进性+世界性”成为浙江制造业的鲜明标识。

深学细悟、锚定目标,进一步推动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

要深刻理解“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任务、“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关键路径、“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系统举措、“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要义,紧扣新使命新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集群化,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制造业的“稳、进、立”为全省大局多作贡献。

围绕上述目标,要一以贯之打好“四战”:一是打好稳进提质持久战。务实抓好国家政策落地见效,扩大先进制造业投资,推动制造业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打好创新发展攻坚战。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三是打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整体战。深化传统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先导区。四是打好风险防控提升战。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防范水平;有效防范大型企业流动性风险向实体经济传导,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要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集群培育要再上新台阶。要深化“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集中力量打造4个万亿产业集群和4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万亿产业集群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五千亿产业集群要向万亿迈进。要优化“链长+链主”机制。完善“两图六清单”工作体系,发挥好“链长”和“链主”的作用,构建产业链上下游生态图。要深化“核心区+协同区”建设。谋划集成推进重大平台建设,加快钱塘新区、前湾新区等7个省级新区创新发展,创建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要扩大“国产替代+设备更新”份额。加快推动8个重点产业集群等重点行业设备更新,组织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新开发省级工业新产品、培育认定首台(套)产品,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国产替代。

数实融合要抢占新赛道。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谋划建设人工智能强省。要布局大模型新场景。大力支持企业开展AI芯片、智能传感器、通用大模型、专用模型、类脑智能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在制造、交通、金融、科研、医疗、教育等领域率先推出一批新应用场景,培育大模型优势,形成一批有行业影响力的垂直大模型。要塑造智能制造新范式。实施企业智能化对标提升行动,建设未来工厂应用推广中心,新增一批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新增一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要打造智能计算新高地。加快建设算力强省,做大做强算力制造业,健全与需求相匹配的智算设施体系,建设长三角新型算力中心。加快发展车联网、能源互联网等一批新基建,建设软件名城名园和大厂大企。

品质品牌要实现新跃升。要着力打造以技术、标志、品牌、服务为核心的品质优势,全面提升浙江制造的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要着力提高“浙江制造”质量。开展新一轮质量提升行动,实施重点产品质量阶梯攀升工程,滚动实施制造业百个特色产业质量提升项目,引导规上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要擦亮“浙江制造”品牌。要强化“浙江标准”引领。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抢先布局一批新产业国际标准。特别是聚焦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重点领域,加快推进标准升级,推动大规模产品更新迭代。

专精特新要培育新力量。要着力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发展壮大的培育体系,明确时间表,打好翻身仗。要加大梯度培育力度。建设高星级小微企业园、专精特新产业园,梯度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着力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打造“单项冠军之省”。要加大增量招引力度。积极开展重点产业链招商,大力招引一批具有专精特新发展潜质的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关键环节配套能力。要加大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力度。鼓励“雄鹰”企业、“链主”企业、制造业领航企业通过产业纽带、聚集孵化、上下游配套、分工协作、开放应用场景等方式,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绿色低碳要取得新成效。要深入实施绿色制造,革新传统设计、制造技术和生产方式,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快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结合设备更新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培育发展新能源、绿色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培育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建设百家省级绿色工厂。要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积极稳妥推进七大高耗能行业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要加快打造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建设海上风电基地,深挖分布式光伏潜力,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加快建设虚拟电厂、新型储能电站等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动能源结构特别是交通运输结构优化。

企业治理要提升新能力。企业高水平治理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越是爬坡过坎,越要重视企业治理。要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企业评价标准体系以及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深入开展企业管理现代化对标提升行动,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企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提高企业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引导企业建立覆盖发展战略、规划、投融资、市场运营等各领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支持企业防范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长臂管辖等外部挑战。严防大型民企流动性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底线。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四千精神”。深入开展浙商青蓝接力工程,建立新生代企业家传承导师制,推动浙商事业新老交接、薪火相传。

强化导向、高效协同,进一步汇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进一步夯实人才队伍。要认真落实“三支队伍”建设部署要求,坚持“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队伍就是强能力”。要锻造高素质工业战线干部队伍,健全党政“一把手”抓制造业工作机制,着力提升新阶段抓工业的能力水平。要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快建设一支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要更大力度打造卓越工程师队伍,大力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认定—使用—支持”的全链条培育体系。

进一步优化政策体系。要统筹集成各类制造业支持政策,进一步减税降费。要构建省级“保特大”、市级“保重大”、县级“保基本”三级保障体系。要积极稳妥发展政府产业基金,重点投市场化基金“不敢投、不愿投、投不起、买不到”的科创项目。

进一步激励干事创业。要深入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用好“浙江制造天工鼎”激励,促进工业大市大县挑起大梁。要促使各地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财力和土地条件,多运用市场、技术、人才政策,少运用土地、财税政策,防止过度竞争、恶性竞争。要打造更优生态,提高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评价权重,说到做到、兑现政策、增值服务,营造更加浓厚的鼓励创新和干事创业的氛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