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 临沂: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权威发布 | 临沂: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2024年06月19日 15:25 临沂发布

转自:临沂发布

徐文明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佃农  市委金融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姜良友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王   健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与装备科负责人

主持人

周晓东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沂蒙精神研究中心主任

徐文明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6月初,市政府出台《临沂市实施发展翅膀工程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下面,我为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一、出台背景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安排部署,从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出发,作出了实施发展“翅膀工程”的重要决策,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快汇集科技创新资源,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实力,扎实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真正为全市经济发展插上科技翅膀。为此,由市科技局牵头,组织、金融、发改、工信、财政等部门联合行动,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实施发展“翅膀工程”、支持科技创新的17条政策措施,以此巩固全市科技创新成果,激发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创新活力,在全市再次掀起科技创新热潮,助力八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战新产业全面起势、未来产业超前布局。

二、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主要围绕6个方面提出了17项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从推动创新企业量质齐升、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加快企业数智改造、加大科技招商等四个方面着手,加快构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推动企业加快技术研发、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步伐,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力、核心竞争力、市场发展力。对首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小微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高奖励50万元和20万元。

二是加强科创平台建设。从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双创孵化载体两个方面着手,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园区及其他创新主体加强协同,加快推进“1213”实验室体系、产业共性研发平台、企业研发平台、孵化载体等平台及沂蒙新质产业园等科创园区建设,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一次性奖励200万元、100万元,其他国家级、省级平台一次性奖励50万元、30万元;对依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设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市级新建研发机构,择优给予最高10万元一次性奖补,每年不超过50家。

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采取常态化捕捉发布科技成果、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支持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等三项措施,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创新科技成果应用场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效。力争新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15家左右,引进转化科技成果300项以上。认定为市级中试示范基地的,择优给予最高5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对新增省级认定的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三首”产品,按照年度销售额5%的比例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已获省级同类补贴的不重复奖励。

四是推动校地企深度合作。通过推进“百校千企”合作对接、加大高层次人才联合引育、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等措施,不断深化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的协同创新,加快汇集人才、技术、成果等创新资源,服务我市产业创新发展。全年产学研合作高校院所达到100家以上;新认定市级飞地10家左右,分别给予离岸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园最高200万元、研发机构最高100万元补助。

五是强化科技金融赋能。针对临沂实际,重点围绕发挥基金引导作用、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国投引领的科创基金矩阵,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推进科技支行建设,开发“成果贷”“人才贷”“专精特新”贷等金融产品,形成“政银担投”相结合的支持机制,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六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督导评估和激励等机制建设,重点推进市委科技委员会实体化运行,统筹规划和系统布局发展“翅膀工程”,形成部门协同、产业专班互通、市县联动的“大科技”工作格局。

答记者问

齐鲁晚报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是该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刚刚结束的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大会也作出了重要部署。请问市科技局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姜良友(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推动科技成果引进转化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两链”融合的重要渠道。下一步,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常态化征求发布技术需求。分产业分县区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征集活动,建立清单,通过临沂人才工作网、科技直通车、临沂市技术成果交易中心网站等平台,多渠道对外发布,采取委托开发、联合研发、“揭榜挂帅”、技术交易等方式组织攻关、引进转化。二是拓展科技成果引进渠道。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组织实施“百校千企”协同创新行动,组织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合作,每年组织“名校直通车”“专家助企行”等合作对接活动不少于10次,产学研合作高校院所100家以上,服务企业1000家以上,签署产学研合作项目300项以上,并择优给予最高2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三是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依托驻临院校、企业、园区,加快推进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基地等机构建设,一体化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出、评价、运用、转化。今年将新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15家左右,实现重点产业中试服务全覆盖。以市技术成果交易中心为依托,采取“互联网+技术市场”模式,推进建设临沂科技大市场,全力打造山东大市场临沂分市场。加强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新培训技术经纪人300人以上。

经济导报记者提问:请问我市实施发展翅膀工程中,在强化科技金融赋能方面有哪些推进措施?

杨佃农(市委金融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近年来,市委金融办加强政策指导和业务指导,引领全市金融机构持续加强、改进科技企业金融供给,相关做法如下: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出台《关于支持银行机构设立科技支行工作的意见(试行)》和《临沂市科技支行贷款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市县两级财政统筹资金为科技支行授信的扶持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按照不高于贷款金额的0.5%给予利息补贴。推动银行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保单质押、供应链融资等科技金融业务,加大对科技企业贷款投放力度。目前,全市共有科技支行政策合作银行18家,覆盖兰山区等9个县区,截至5月末,全市18家科技支行已发放科技贷款119笔、9.42亿元。修订印发《临沂市“人才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支持高层次人才所在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活动,发挥金融伙伴的作用、利用金融暖企活动,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知晓度和覆盖面。截至一季度末,全市累计发放“人才贷”66笔、3.2亿元。

二是加强银企对接。建立科技金融对接机制,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会同市科技局梳理重点科技企业、项目融资需求24.17亿元,协调组织银行机构对接需求,组织召开金融赋能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推动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高效、高频对接。优化“融沂通”平台功能,设立科创企业融资服务专区,强化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和整合利用,破解科技型小微企业信息缺失、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截至5月末,平台已有135家金融机构上线1189个金融产品,引导106739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平台注册,累计为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报告12379份,对接发放贷款50936笔、金额535.04亿元。

三是完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价值金融转化工作,指导高新区、费县初步建立科技积分评价体系,发布创新积分活力榜单。协同发力打造“一行一品”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工商银行临沂分行推出科创易贷,纯信用贷款,最高额度1000万元。中国银行推广“瞪羚贷”“专精特新贷”,1年期贷款利率最低3.25%。建设银行临沂分行打造“创融+智融+兴融”三位一体的“创融桥”专属品牌。全市农商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贷、知识产权质押贷、专精特新贷、技改专项贷等10余款特色信贷产品体系。截至目前,临沂市银行机构共推出科技型企业专属信贷产品70余款,初步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政策性与商业性相补充的科创金融产品服务体系。

下步我办将继续推动科技积分贷走深走实,推动高新区出台《企业创新积分贷款实施办法》,引导金融机构以创新积分作为企业贷款增信措施,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助力提高科技型企业融资可得性。支持各银行机构“一行一品”,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一企一策”制定综合性融资方案。创新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担保服务模式,降低融资门槛。探索“投贷联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联动发展,为产业专班匹配金融伙伴辅导队伍,依托沂蒙金融会客厅、市行行长县区行等开展针对性、精准性的融资对接活动。积极争取央行科技创新再贷款等资金支持,用好科技支行、人才贷等财政政策,引导银行机构创新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科技型企业信贷可获得性,2024年新增科技贷款投放100亿元以上。

鲁网记者提问:《临沂市实施发展翅膀工程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已发布和实施。请问,下一步,市工信局重点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

王 健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与装备科负责人)

市工信局将全面落实《临沂市实施发展翅膀工程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我市工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迈进。重点将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突出企业创新主体,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一是加速培育创新型制造企业。用足用好资金奖补政策,建立创新型企业培育库,着力构建单项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年内力争新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2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7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50家。二是加速培育企业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加快“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对新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择优给予奖金奖励。在已培育454家市级以上“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的基础上,年内力争新培育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30家、市级70家以上,提升核心技术原创能力。

第二,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一是鼓励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动态调整全市产业共性技术需求目录,发布共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需求1000项以上。强化与大院大所合作力度,重点加强与上海技术交易所、山东产业研究院、浙江大学、临沂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产学研用对接。会同各县区优选有需求、有研发实力、成果转化路径明确的项目,年内重点支持150家企业和1000项研发项目。二是加强新产品推广应用。政策上,对当年度省级新认定的“三首”产品,按照年度产品销售额的5%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50万元,营造产品创新的良好氛围。推广上,组织市内各级机关、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公开发布应用场景和产品需求,在集采活动中优选本地“三首”产品,推动本地新产品的应用推广。

第三,强化产业协同创新,形成工业创新合力。

一是鼓励建设产业链创新联合体。成立临沂产业研究院,归集产业链共性研发急需项目,加强产业政策、技术前瞻、要素配备等分析研究,帮助对接要素需求,促进补链强链项目落地。发挥链主企业作用,鼓励企业引领打造工程机械、智能装备、光伏、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创新联合体,每个产业建强用好1-2个产业链共享创新平台,打通科技成果交流转化通道。二是筑牢工业创新数字底座。实施网络能力、存储算力、感知能力三大提升行动,培育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个以上、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实施“工赋临沂·益企行动”,推进“5G+工业互联网”应用,征集发布“小快轻准”解决方案,示范推动“看样学样”“链式数转”,年内力争打造100个智改数转标杆企业、100个典型场景,引导企业加快“上云用数赋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临沂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