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祛湿的关键时刻

初夏,祛湿的关键时刻
2024年06月19日 14:46 新民晚报

倪欢欢

夏季来临,早起困乏无力、刷牙时恶心、口干口苦,一照镜子发现容颜憔悴,皮肤暗淡无光……中医将这些状态称为湿气重。其实,中医所谓的“湿气重”并非指疾病,但它会导致其他相关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湿疹等,某些头痛、眩晕、失眠、高血脂、冠心病、痛风、泄泻、中风、高血压等也都与湿邪有关。

从来源上,湿气可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指自然界中的水湿,如天上的云、地下的水、早晨的雾露、冬日的冰雪。内湿就是人体内的津液,也就是西医学上的体液。实际上,正常的湿气没什么,如果水湿过剩,排不出去变成了湿邪,会成为致病的因素。内湿重和一些不良习惯密切相关。第一就是缺觉。缺觉易伤脾,通常熬夜后表现出的乏力、无精打采、肢体困重都是脾虚的典型症状。第二是重口味。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液代谢,最好的养胃方式就是适量、均衡的饮食。有很多人喜欢吃油腻、过咸、过甜或过辣的食物,这些所谓的美食最不易消化,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加重湿气。第三贪凉。过食生冷食物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入侵创造机会。第四喝大酒。很多人好聚餐,三五好友凑一起就喝大酒,过量饮酒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酒助湿邪,酒精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第五运动少,运动少的人常会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越不爱运动,体内蕴积的湿气就越多。第六久坐。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头晕。

如何祛湿?首先要少吃生冷食物。生冷食物偏凉,多吃会抑制胃内的消化酶活性,造成脾胃不和。脾虚则水湿无法运化,加重体内湿气。夏季食补重在健脾利湿,开胃消食,药粥疗法可补充气候炎热丢失的水分,又可护养脾胃。平时可以喝点绿豆粥、荷叶粥、赤小豆粥、山药粥等,以方便体内湿热的排泄。其次,要避免湿邪入侵,所以不要直接睡地板、不盖潮湿的被子,多开窗通风或打开风扇空调等,使空气对流。三要适当运动,可通过跑步、游泳等运动加快气血循环,增加体内水分代谢。第四居家常做艾灸,通过艾灸温通经络、温补阳气的作用,快速运化湿气,蒸腾湿气,就像太阳蒸发水汽一样简单。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祛湿的穴位:中脘穴,在这个穴位艾灸,能有效缓解胃肠道出现的症状,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烧心、嗳气等;丰隆穴,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失调、水湿停滞、聚而成痰,都可通过艾灸丰隆穴来解决,丰隆穴配合足三里穴长期艾灸可有效祛除湿气;解溪穴,主要功能是分流胃经经水,是个重要的全身祛痰湿的穴位,艾灸后可有效解决下半身水肿问题。湿气较重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中药、拔罐等方式调理。

气温渐升,湿气渐大,我们的养生策略也要顺应自然、有所调整。(作者系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中医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湿气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