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猪王,涅槃“重生”

江西猪王,涅槃“重生”
2024年06月18日 10:18 界面新闻

文|侃见财经

“江西猪王”正邦科技,涅槃“重生”了。

6月12日,正邦科技复牌后撤销了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从“*ST正邦”再度改为“正邦科技”。

过去几年,受猪肉价格持续低迷的影响,正邦科技“日子”一直十分艰难,庞大的负债和巨额的亏损一度让其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2022年,由于正邦科技的资产负债率攀升至148.31%,净资产转为了负值,因而公司被“ST”。

戴帽后的正邦科技,更加举步维艰,面对严重的债务危机,正邦科技不得不进行债务重整,并引入了同为江西大型猪企的双胞胎集团。

重整过后,双胞胎集团将取得正邦科技的控制权,并将其自身生猪养殖、饲料等业务资产置入正邦科技。对于正邦科技而言,能够完成债务重,脱离困境,则是头等大事。

不过,当下生猪养殖行业的竞争依旧激烈。且牧原、温氏、新希望等猪企都已经完成了逆势扩张,这对于刚刚摘帽的正邦科技而言,未来的挑战并不算小。

“劫”后重生

万事万物,皆为周期。

2020年,受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价格全线“暴涨”,养猪行业开启最强猪周期,当时不少其他行业巨头开始跨界养猪,除了网易,阿里以及京东,就连万科也“横插”了一脚。

作为“江西猪王”的正邦科技,行业的红利自然也是没有错过。根据财报显示,2020年正邦科技实现营收491.7亿,实现净利润57.44亿,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速分别达到了惊人的100.53%和248.75%。

业绩的暴涨,带来了股价的暴涨。

根据统计显示,正邦科技股价从2019年最低的不到3元,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攀升至2020年最高的25.98元,涨幅超过了850%,市值突破了2400亿元。

但回头来看,在业绩以及股价的飙涨下,正邦科技开始负债扩张,这也是导致其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为了抢夺周期红利,正邦科技加入扩张大军,并在内部定下了“四抢”战略——抢母猪、抢仔猪、抢养殖指标、抢人才,为此甚至不惜高额举债支付前期用人、用地、养猪成本。

据财报显示,在2017年最强猪周期还未开始之前,正邦科技的资产负债率为59.67%;而到2021年正邦科技大举负债扩张之后,资产负债率飙升至92.6%。在猪企轮番扩张的大背景下,整个生猪行业供过于求,2021年猪肉价格开始“跳水式”下行,最强猪周期就此终结。

正邦科技也因此遭到了“反噬”,先是净利润巨亏,2021和2022年分别亏损188.2亿和133.9亿;再是负债率激增,2022年正邦科技的资产负债率攀升至148.38%。

在负债和亏损的双重压力下,正邦科技一度走到了破产的边缘。2022年,正邦科技的净资产已经转为负数。此外,到2023年第三季度,正邦科技的货币资金只剩下4.882亿,而同期正邦科技的短期借款高达128.5亿。

迫不得已下,正邦科技只能引入同为江西猪企的双胞胎集团,以求实现债务重组。

不过好在正邦科技的重组比较顺利。

2023年12月12日,正邦科技和双胞胎集团签署了关联交易的框架协议,未来三年,正邦科技的全部采购和销售工作逐渐由双胞胎集团负责,公司将由双胞胎集团进行管理。此外,本次重整完成后的2年内,双胞胎集团将逐步启动自身生猪养殖、饲料等业务资产置入正邦科技的重组程序。

从目前来看,被双胞胎集团接手的正邦科技可谓是“劫”后重生。从债务来看,今年一季度,正邦科技的资产负债率已骤降至50.43%。

否极泰来

近期,猪肉价格开始回暖,生猪养殖行业逐步复苏。

据媒体消息,目前生猪养殖行业正在经历从传统猪周期向新猪周期转换的过程中,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或将带来规模经济效应,非理性“追涨杀跌”行为减少。

从具体的生猪价格来看,截至6月11日,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24.6元/公斤,近一个月猪价涨幅约为23%。

虽然最近的猪价已经有了明显回升,但对比以往的价格走势不难发现,现在猪价只是恢复到了正常的价格水平,而猪企则是处在微微盈利的阶段,未来是否能够重回高光时刻,还需猪价进一步上行。

随着猪价走势越加平稳,养殖成本控制得越好,猪企的竞争力则越强。

但控制成本对于正邦科技而言,并非强项。根据相关媒体测算,2023年全年正邦科技的平均养殖成本依旧在20元/公斤以上,以此计算,对比行业“一哥”牧原股份,其2023年全年的生猪养殖平均完全成本约15元/kg,温氏股份2023年全年的生猪养殖平均完全成本约为16.5元/kg,正邦科技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确略有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双胞胎集团生猪养殖成本则较低,大约在15元至16元/kg,同牧原股份基本处在同一水平。债务重组之后,其大概率能够拉低正邦科技生猪养殖的成本,从这个角度而言,未来正邦科技的竞争力将会有明显的提升,但最终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当下不确定性依旧存在。

当然,除了成本控制之外,由于近几年头部猪企的逆势扩张,也导致了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这是正邦科技要面临的另外的难题。

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正邦科技的营收为14.42亿。而同期的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新希望的营收为262.72亿、218.48亿和239.08亿。由此可见,从规模上,正邦科技与其他几家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目前正邦科技的体量还不到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新希望的十分之一。尽管双胞胎集团将相关业务置入正邦科技,但其想要迎头赶上也并非易事。

综合而言,尽管正邦科技未来的挑战依旧存在,但是其已经走出了低谷,未来随着生猪价格的上涨,以及双胞胎集团的加持,正邦科技大概率会否极泰来,重新回到头部行列。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