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六大产业基地”建设

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六大产业基地”建设
2024年06月18日 05:55 贵阳日报

转自:贵州日报

管云

一根由贵州钢绳集团制造的永久系泊钢缆,经企业物流周转,顺利安装在“南海奋进”号上。一笔贵州省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的注入,让规划年产值190亿元的黔南州福泉市盛屯新能源项目建设底气更足、电池材料生产更旺。

解码“贵州制造”,我们看到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正在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持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同时,如科研设计、数智赋能、检测认证、节能环保等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剥离”出来的生产性服务业,不少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服务效率和水平有待提升;一些细分行业的辐射影响力较弱,部分集团化企业下设的服务公司,其服务能力仅限于母公司生产所需。

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达40%至50%;2023年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为55%,超三分之二为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

着力打造“六大产业基地”,是建设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任务。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引领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其发展对产业基地建设起到重要的服务支撑作用。

应加快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梯度培育有关经营主体,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与服务能级。

要有针对性地培育服务业产业链上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优化整合创新链价值链,引领构建产业生态,协同配置各类资源,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之势。

应着重提升研发设计服务供给,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紧扣产业所需,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为产业补链、延链、升链、建链提供新标准、新技术。同时,要以企业为核心,联动各类创新资源构建服务平台,努力构建可持续、可循环的科技创新平台经济。

服务业具有政策经济属性,当前,应立足“六大产业基地”建设所需,制定生产性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如联席会议机制等举措有望形成合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迈上新台阶。为提升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发展水平,可联动交通运输、金融监管等部门“对症下药”,引导相关政策资金给予扶持,这些政策都将进一步打通发展堵点,助力产业稳步增长。同时也要注意紧盯新形势,因地制宜灵活施策,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通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为提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供应链体系,提高链上产业供需匹配效能。努力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建设好大数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基地等,培育打造开放型产业集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新活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