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6月14日,人民银行发布的5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3%。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为历史同期较高水平;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1.93万亿元,同比增长8.4%。
市场专家普遍表示,当月融资总量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利率水平维持低位。当前信贷增速受去年信贷高基数和一些短期扰动因素影响,但节奏更加均衡,对经营主体支持“实”的成分进一步得到体现。总体来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信贷增长“挤水分”效果显现
数据显示,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48.73万亿元,同比增长9.3%。1至5月,各项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为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当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依然缺乏足够的需求储备,加上季度GDP核算方式优化后,地方政府督导下虚增存贷款的现象有所缓解。在此背景下,5月新增贷款仍然接近万亿元水平,并不算少。业内人士还反映,地方化债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对5月贷款也有下拉作用,如果将这部分因素还原后,当月新增贷款实际上是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的。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进一步提升。随着近期持续规范手工补息和资金空转,部分企业过去“存贷双增、低贷高存、虚增套利”的模式难以为继,金融数据主动“挤水分”,表面上看增量没有那么大,但在排除了虚增部分后,金融数据更实、效率更高,反映的是对经济实实在在的支持,也是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现。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金融发展不仅需要考虑规模,同时更要考虑质量,“挤水分”也是推动我国金融发展由大变强的关键。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也表达了一致观点,在他看来,目前的货币信贷增速符合中国经济运行需求,接下来要做好的是均衡投放,确保信贷资源在年内均衡摆布,避免在某些时段过度集中或短缺。
数据显示,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与上月总体持平,依然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期企业和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形成稳定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财政政策正加快落地,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不断优化。
M2增速受多重因素影响略有放缓
5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7%,较4月有所回落。在业内人士看来,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放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前增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相适配的。
对于M2的增速放缓,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受去年高基数扰动。2023年是疫情平稳转段的第一年,M2增速明显回升,导致基数较高。从剔除基数影响的两年平均增速看,2023年和2024年5月末M2平均增长9.3%,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机构受传统规模情结的影响,以往有靠虚增存贷款做高金融数据的现象,这在经济转型升级阶段越来越不可持续。今年以来,规范手工补息、优化金融业增加值核算实际上都是在主动“挤水分”,也是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避免资金沉淀空转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M2增速会有所回落。”业内人士表示,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更多需要的是对实体经济真实有效的金融支持。
此外,数据显示,5月份企业和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明显增加,同比多增近9000亿元,部分企业还在提前还款,对信贷增长也有下拉影响。特别是近期发行的特别国债具备收益率高于存款、流动性较强、风险相对较小等特点,受到机构、个人投资者热捧。通过购买理财等渠道,居民和企业存款大量流向债市。Wind数据显示,1至5月,债券型基金资产规模增加了4921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732亿元。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持续调整优化金融资源供给。
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科技部等部门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其中,1000亿元额度专门用于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款,激励金融机构更大力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认为,新的再贷款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了成本较低的稳定资金,有助于引导商业银行更好地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
记者了解到,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与科技部依托创新积分制评价,遴选了首批近700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向21家全国性银行推送。各银行快速响应,迅速行动,首笔科技创新贷款近日已发放,后续其他贷款将陆续投放。中国人民银行与科技部正在组织开展第二批32万余家科技型企业创新积分评价,遴选企业名单推送给银行。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若使用完毕,则至少拉动8300多亿元相关信贷。
近期,人民银行还发布了一系列支持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政策,《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目前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整优化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在北京市朝阳区东五环外一售楼处工作的小陈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该售楼处销售的楼盘户型均在130平方米以上。自北京市放宽五环外购房限制以来,楼盘到访咨询的购房者比之前日均增多了2到3组,均为改善型客户。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政策调整后首付比例、房贷利率均将处于历史低点,进一步降低居民购房的首付门槛及购房成本,有望提振居民购房意愿,若核心城市加快跟进相关举措,有望对市场情绪产生更大的带动作用。
贷款利率水平稳中有降处于历史低位
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融资成本问题,数据显示,5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1%,比上月低6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25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64%,比上月低6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53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经济恢复向好,物价也在温和回升,实际利率水平也会持续回落。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政策利率稳步下行,带动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行。陕西宝鸡市鑫诺特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曹一帆认为,融资成本近两年呈下降趋势,减轻了企业财务负担,有助于生产经营的恢复和扩大生产。对于贷款利率下降,业内专家表示,能够降低长周期基建项目融资成本,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适度减轻居民房贷利息压力,进而稳定投资和消费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中性利率也是衡量利率水平的一个角度。中性利率,也称自然利率,是指经济实现潜在产出和目标通胀的利率水平,通俗来讲,就是经济既不过热也不过冷环境下的利率水平。学术界基于不同的假设条件对我国中性利率进行估算,主流观点认为,当前中性利率水平在2%左右。今年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7天期逆回购利率保持在1.8%的较低水平,考虑通胀因素后的实际政策利率不到2%,仍低于中性利率,这意味着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的稳固支持力度。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利率下调仍有空间,但也面临内外部约束。今年以来,央行已多次公开发声表示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但前期政策效果还在显现,未来也会结合形势变化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客观来说,进一步降息面临内外部“双重约束”。从内部看,银行净息差继续收窄。从外部看,人民币汇率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责任编辑:刘天行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