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史学经典 增进历史认同

传承史学经典 增进历史认同
2024年06月18日 04:37 媒体滚动

转自:光明日报

    两岸学者共同参与《台湾通史》译注工作。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供图    两岸学者共同参与《台湾通史》译注工作。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供图
    《台湾通史》(译注本)新书发布会现场。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供图    《台湾通史》(译注本)新书发布会现场。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供图
    《台湾通史》(译注本)书影。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供图    《台湾通史》(译注本)书影。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供图

【海峡聚焦】 

  由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连横所著的文言纪传体通史《台湾通史》,首次完整记叙了台湾从隋代至1895年被日本窃据期间1290年的历史,以确凿史实证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台湾通史》问世一百周年之际,自2021年3月起,福建省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组织闽台两地多所高校的20余位专家学者,历时3年完成这部巨著的白话文译注工作。

  2024年2月底,连横《台湾通史》(译注本)简体版正式出版发行,标志着这部史学经典著作有了比较通俗易懂的版本,便于两岸民众尤其是年轻人阅读,有助于引导其了解、正视、认同历史。《台湾通史》(译注本)出版之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繁体版不久也将在台湾岛内出版。

“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

  1920年11月至1921年4月,《台湾通史》分三册在台湾初版。在日本严酷的殖民统治之下,连横先生本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的使命感,为保存地方文献和民族传统文化、宣扬民族精神,经过10年的史料搜寻、艰苦著述,终于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

  全书分为纪、志、传,共36卷88篇,约60万字,还附录了各种统计表格101个,记述了台湾从隋代一直到1895年因《马关条约》被割让而军民奋起抗争的历史,上下一千二百多年,是台湾最为完整的一部通史著作。书中以大量的笔墨叙述闽粤先民对台湾的开发,缅怀先人创业的艰辛,证明了“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而又闽、粤之族也”。全书既体现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政治、经济、法律、典仪、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历史渊源,又突出了台湾的地方特色。

  书籍出版之后,章太炎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它宣扬民族精神,“为必传之作”,并为之作序。后来,随着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特别是台湾光复之后,人们对《台湾通史》的评价越来越高。抗战胜利前夕,商务印书馆首次在大陆印行《台湾通史》。徐炳昶先生为之作序说:“邦人君子,如尚不愿将祖先之所惨淡经营者完全置之脑后,则对此书允宜人手一编。”此后,海峡两岸各出版社不断印行新的版本,到2017年止,印行的版本已经达到30个。

享誉不衰的经典之作

  《台湾通史》历经百年而不衰,主要原因在于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宣扬中华民族在开发台湾和抵御外族侵略斗争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书中对闽粤先民在开发台湾过程中坚忍不拔精神的赞美比比皆是;对台湾民众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大无畏精神也进行了大量的记叙和颂扬。特别是对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反日军占领斗争的记载尤为详细。

  充分肯定了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开创台湾基业的历史功勋。连横不但用两卷的篇幅专门记载了明郑政权和有关人物的事迹,而且在全书各卷中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颂扬郑氏在台开创之功的机会。当时,史学界对郑成功的研究还不够重视,可以说,《台湾通史》在重新评价郑成功方面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书中宣扬的郑成功“使台湾复为中国有”的英雄业绩,也鼓舞了一代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爱国志士。

  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书中不但随处可见连横对先民艰难缔造台湾历史活动的颂扬,而且他对民间习俗、信仰和一些“小人物”的事迹也记载得十分详细。他对人民群众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给予极大的同情和热情的赞扬,这在当时的历史学家中是不多见的。在《台湾通史》60篇人物传记中,就有11篇是专门为农民起义领袖人物而写的。他对阶级压迫是引起人民反抗斗争的根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总是把同情给予被压迫的人民群众。

  重视经济活动在历史中的地位。《台湾通史》志二十四,其中有一半是专门写经济活动或与经济活动有关的。除了一般志书中常有的篇目外,连横还自己设计了一些新的篇目,如“工艺志”。他说:“秦汉以来,史家相望,而不为工艺作志,余甚憾之。”他认为,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发明创造,只是由于“不能由而效之,以发皇光大,而且贱之为器”,才造成了器亡而道不存,以致在整个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于西方的可悲局面。所以,他记载历史上的经济活动,不仅在于述古,更在于激励后人的建设。

  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连横在撰写《台湾通史》时,参考了大量的正史、方志,接触了清史馆中有关台湾的档案史料,又极力搜罗私家的记载和传闻,进行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予以考证。所以,书中所反映的史实,大多是翔实可信的。这也是《台湾通史》常为后人所引用的原因。

译注为之注入新的生命力

  《台湾通史》诞生在白话文和文言文交替的年代,而连横追求“文章尚古,学术尚新”,所以,在《台湾通史》的写作中他运用了许多典故以及典雅乃至晦涩的古文,这给当下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带来许多不便。

  为了让更广大读者方便地阅读这部经典的史学著作,在《台湾通史》初版发行一百周年之际,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牵头,组织海峡两岸多所大学的20余位学者参加了译注工作。笔者担任全书的总统稿。经过近3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本书的译注工作。译注工作虽然艰难,但大家热情很高,都觉得很有意义。

  译注本在编译过程中,吸收了许多前人研究的成果,纠正了部分《台湾通史》中原有的史实错误,可以说给《台湾通史》注入了新的学术生命力。连横在写作《台湾通史》的时候,由于条件的限制,书中还存在一些史实方面的错误。译注本在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不但力求文字的通俗易懂,而且尽可能在不影响简明通顺的原则下把原书中的一些史实错误直接或以加注的办法进行了修正。因此,现在的译注本在史实方面有了比原著更为准确的一些描述,这对广大读者准确了解台湾历史是有帮助的。

  一部通史,百年重焕青春。100多年前,生活在日本殖民统治之下的连横尚且这样认识台湾历史,这对今天的我们应当有怎样的启示呢?相信人们在阅读之后会有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作者:邓孔昭,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台湾 台湾通史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