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秦声秦韵薪火相传

让秦声秦韵薪火相传
2024年06月13日 01:51 兵团日报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敏

身着戏装、面映桃花,声如洪钟、身似柔柳,唱念做打中传播风雅古韵,一颦一笑间传承文化自信……日前,从绿树掩映的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六小学校园传出袅袅秦音,兵团猛进秦剧团国家二级演员张红梅正在为孩子们进行着秦腔经典折子戏《火焰驹·裱花》的排练,学校戏剧社团的孩子们正如痴如醉地表演。

从2021年开始,在剧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张红梅开始在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六小学推广秦腔,并免费给学生教授秦腔。经过3年多的努力,学习秦腔的学生从最初的20余名发展到现在的150余名。

2014年,兵团秦腔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2019年,兵团猛进秦剧团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获得对“秦腔”的保护资格。

秦腔戏曲创作来源于生活,传承离不开人民群众。为了让秦声秦韵飘散得越来越远,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兵团猛进秦剧团始终牢记文艺工作使命,着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做好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2023年6月12日,兵团猛进秦剧团新疆秦腔非遗传承实践基地在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六小学挂牌。

“通过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秦腔文化,了解我们国家传统艺术的魅力,为学生们架起联通历史与未来的桥梁,学生们能从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六小学党支部书记马晓萍说。

日积月累间,一颗颗年轻的心对秦腔的感知不再陌生。“秦腔华丽的服饰、抑扬顿挫的唱腔,还有多彩脸谱都让我着迷。”五十六小六年级(3)班学生卢韵囡兴奋地说,她想考取专业的戏剧学校继续学习秦腔。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在今年5月20日举办的兵团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综艺晚会上,由张红梅排演,五十六小戏剧社团学生表演的秦腔小段《绣红旗》深受观众喜爱,获得一等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也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它传承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我们将始终牢记文艺工作者的使命,着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青少年爱上秦腔。”张红梅说道。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秦腔 剧团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