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结迎来“火车头”?通威股份加入异质结740W+俱乐部 称将助力技术突破

异质结迎来“火车头”?通威股份加入异质结740W+俱乐部 称将助力技术突破
2024年06月12日 21:32 财联社

财联社6月12日讯(记者 刘梦然)在经过近两年的市场导入后,异质结电池组件今年上半年实现进一步放量,但面对严苛的市场环境,异质结技术在降本方面的压力更加明显。产业“冰河期”,异质结企业在SNEC展会前夕,进一步抱团取暖。

财联社记者从今日进行的高效异质结HJT740W+俱乐部产业峰会上获悉,通威股份(600438.SH)正式加入高效异质结俱乐部,成为740W+俱乐部的一员。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该组织成立于今年3月,成员包括东方日升(300118.SZ)、华晟新能源、安徽光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泉为科技(300716.SZ)等10家异质结技术路线企业。据知情人士透露,成员间重点交流了包括推进异质结供应链降本,以及异质结产品相对统一的组件及认证标准等事项。

该组织成员在继续增加。在鸿钧新能源、中建材浚鑫、上海电气恒羲之后,通威股份也正式加入高效异质结俱乐部,成为740W+俱乐部的一员。通威光伏研究院院长蒋方丹在入会仪式上表示,通威致力于高效异质结电池技术的开发。加入俱乐部,通威与各成员深入交流行业经验,助力异质结技术取得创新突破。

在光伏晶硅产业链中,通威股份是多晶硅和电池片双龙头。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统计,截至2023年底,公司已连续7年光伏电池片出货量全球第一。2023年,公司电池销量80.66GW(含自用),同比增长68.11%。

但通威股份的N型技术路线,主要以TOPConPECVD技术为主,并逐渐推动PECVD技术成为行业主流。预计2024年底通威股份TNC(通威自研TOPCon技术)电池产能规模将超过100GW,产能结构保持领先。

通威股份在异质结技术上,亦有跟进。今年6月,通威股份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HJT+THL电池首片下线。该技术来源于通威自主研发的吉瓦级铜互连中试技术,攻克了15μm细线宽铜栅线量产技术、柔性接触连续电镀、铜栅线异质结电池互联等关键核心技术,叠加行业最先进的吉瓦级异质结中试线,实现了异质结电池高效率与低成本的有机结合。

凭借更高电池转换效率和理论上限,异质结技术在N型技术迭代之初就被重点看好。但因设备成本和单瓦制造成本高于另一主流技术路线TOPCon,在近两年的产品迭代中,放量不及TOPCon。

据SOLARZOOM新能源智库发布的异质结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当前全球先进HJT电池产能绝大多数集中于国内。截至2024年6月,国内现有已投产HJT电池产线数量约67条,已投产HJT电池产能规模约为42.3GW。

但异质结通过持续降本,逐渐拉平与TOPCon成本差距。2024年上半年,在已公告的大型组件集采中,出现了单独的异质结标段以及异质结产品的高价中标案例。据机构不完全统计,今年前5个月148.98GW组件集采项目中,共有8个合计6.15GW的HJT异质结组件集中采购项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