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润州觅古渡

管苏清

镇江云台山麓,有一条古街——西津古渡,穿越千年,唐代码头、宋代街道、元代石塔、明代酒肆、清代救生会、近代英国领事馆……这条古街就是一座博物馆。端午前,乘高铁从上海出发,赶往镇江。

两小时不到,我就站在了西津古渡口,甚觉古风扑面。宋熙宁元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就是从西津渡乘船北上,泊船瓜洲时,即景写下《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成就了诗人,中国诗歌史也春意盎然。

沿街随意东行上坡,可见昭关石塔,该塔建于元代,是一座过街石塔,上刻佛八宝,这是我国江南唯一一座喇嘛塔式过街石塔。继续前行,就是唐代金陵渡。诗人张祜吟诵了千古绝唱《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过了金陵渡,就是待渡亭,为当时二十四景之一,是元明清时期的过江码头。有这样一句诗:“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当时古西津渡街是人们去金山、扬州的必经之路。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曾在此登船访游。

镇江,古时亦称润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枕山濒江,东、西、南三面山峰起伏,北面大江如练,自古以来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兵家必争之地。宋时以气概之雄、形势之险,足以控制大江南北镇守江防而得名“镇江”。

西津古渡,随山而建,空气清新,古琴悠悠之音扣人心弦,脚下的青石板路上,一道道车辙的痕迹清晰可见,仿佛时光倒回,一下子把我带到从前。想当年,这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古街两旁的房屋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遗迹,房屋是砖木结构,窗栏飞檐雕花,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楼翘阁飞檐,向我们展示着“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

沿坡而建的几

道石门古色古香,门楣上历代名人的题字清晰可见。西津渡在三国时期称为“蒜山渡”,唐代为“金陵渡”,直到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江岸逐渐北移,才是今天的西津渡。

镇江山水相依,海拔不高的北固山,成就了辛弃疾。北固山上北固楼,始建于东晋咸康年间,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史称“长江三大名楼”。南朝梁武帝萧衍登临北固楼,挥毫题写了“天下第一江山”。伫立楼台,凭栏北眺,天朗气清之日,还能看到对岸扬州城的平山堂。

只要登上北固楼,就是身在江东最高处了,江天一色,沙渚层叠,绿树掩映,村舍依稀。辛弃疾登山,感慨万千,一生的追求,一身的才情,凝聚成“北固双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前者写于嘉泰四年(1204年),此时辛弃疾以65岁高龄出知镇江府,不啻是他实现北上抗金、统一祖国之梦的最后机会。对他而言,长江就如同一道“生命的界河”,把他的人生一劈两半。当年拼死渡江,不就是为了打回江北,光复故国么?然而,40多年过去了,深爱的故土依旧深陷异邦。“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北固楼,在他的眼中、诗中乃至心中,已幻化为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符号。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是脍炙人口。孙权、刘裕……想起这些历史人物,辛弃疾不禁顾影自叹:“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当年那个破浪而来的英武青年,如今已是白发老者,那时的“烽火扬州路”,依然历历在目,令人思绪万千,激起词人长啸。两阕名词,终令北固山成为一座名山。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镇江的文化史迹一次看不完,《昭明文选》诞生于此,回家后要认真再读,否则有愧先贤的圣明。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后来发现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