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开栏语
随着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各种“新生活方式”不断涌现。这些生活方式,或许和社会、家庭相关联,或许只是个人的感受和需要。
新生活方式的密码,藏在一座城的各个角落里,藏在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的背后。我们想通过这个专栏,展现一种无年龄界限的生活态度。
新生活方式——生活是无限的想象。
“抢不到,根本抢不到。”
“上学时光卷文化课了,工作了可以抽空搞搞兴趣爱好了。”
“夜宵哪有夜校香。”
“这是要把小时候缺失的体验都补回来啊。”
“不但能学习新技能,还可以拓宽社交圈,一举两得。”
许多年轻人,正以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打开自己的夜生活,它就是“夜校”。
下班了去上课,已属难得,结果报名还要拼手速,更是新鲜。
据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夜校”的搜索量同比增长980%。今年,相关话题更是不断登上热搜,“夜校热”席卷全国,也席卷了嘉兴。
“夜校”究竟有什么魔力,何以让人“上头”?
网络平台上,有年轻人这样说:夜校的火,折射的是当代年轻人在忙忙碌碌的节奏当中,努力探索多姿多彩的可能。
当夜校的风吹到了嘉兴,我们采访了那些一直跟着风,甚至追风跑的人。
能交友,也是能量加油站
周一晚上6点35分,王张婷穿着一身飘逸的碎花连衣裙,来到秀洲区文化艺术中心,坐上电梯直达5楼,她是来上秀洲区文化馆第二期“我的艺术梦”市民夜校班开设的古典舞课程的。找了一圈,没找到一个同学的她发现自己走错了馆,“我第一次来,对这里不熟悉。”她笑着吐了吐舌头,迅速坐电梯下楼,顺便在电梯里用手机签到,“这个班是有出勤考核的。”寻寻觅觅一圈,7点钟,她准时出现在511的古典舞教室里。
“大家注意呼吸,要感受音乐的节奏,要与肢体配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老师一边细心地讲解,一边指导学员们如何控制身体的力量。王张婷全神贯注地倾听着老师的讲解。
“我关注了秀洲区文化馆的公众号,就看到了古典舞培训班的预约推送。”为了抢课,王张婷特意开了好几个闹钟,切身体会到了抢课的火热,“几分钟名额就空了,就像大学时抢公开课的感觉。”
王张婷1995年出生,目前在政府部门工作,职业要求她必须保持严谨,但在古典舞课上,她不必那么紧绷,“我能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松弛感’。”
热爱运动的她,跳古典舞是乐趣,能解解空暇时间的无聊,“大家每天都两点一线地奔波,不来上这个班,我在家也就是玩玩手机,跳舞不是我需要坚持的事,没有任何负担,是我上完班后的放松。”
“重心右倾,左脚提起来,重心要到位……”周五晚上7点,也在这个楼层的另一间教室内,凌婧圆正在与学员们一起学习太极,随着老师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动作,这位1994年出生的嘉兴姑娘认认真真地反复模仿、练习,力求一招一式做到准确。
“太极抢课手慢无,真是一度让我怀疑抢的是明星演唱会门票。”凌婧圆笑着调侃。热爱传统文化的她,喜欢太极的意境和禅意,“我是带着一份好奇加入太极班的,学一段时间后,现在觉得每周都很有盼头。”凌婧圆说,白天被工作所累,晚上练太极是一个很好的调剂,像是去到加油站给自己充能量,“在这里我感到生活的重心不是只在工作上,因为生活很重要,这是属于我自己的时间。”
初夏的夜晚,嘉兴市文化馆内,灯火通明,90后的何婧在上通俗声乐课。
何婧在文化系统工作,这已经是她报的第二期夜校了。“第一期课我报的是中国舞形体,只有20个名额,第二期稍微多一点,30个名额,但两次都要抢课。”
何婧在通俗声乐课遇到了以前一起参加汉服活动认识的小伙伴,下了课,也会在走廊上遇到隔壁语言班的朋友。”很多抢过第一次课的小伙伴,第二次又来抢课了,甚至是呼朋唤友过来。大家会互相影响,你喜欢的东西,别人也喜欢,而且你们俩不知道在什么场合就会又相遇了。”在“万物皆可搭子”的当下,“夜校搭子”也能够成为新一轮社交热潮。
为什么抢着上夜课?何婧的解释是这些课她都感兴趣,晚上自己有时间,加上文化馆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持,又是公益课,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上。而且现在的年轻人也有提升自己才艺的需求,“小孩子有兴趣班,老年人有老年大学,那我们这些不老不小的人怎么办?以前没有途径,现在好不容易有一个课能上,所以大家都来了。”
何婧之前参加过合唱,五音齐全但高音飙不上去,而且气息不稳,像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训练慢慢改进。“工作之余能够坚持爱好其实也是一种放松,这样能更有自驱力地学习,也会遇到更好的自己。而且这次声乐是吴怡岑老师授课,大咖啊。”
何婧口中的大咖吴怡岑是嘉兴市文化馆的声乐干部,“带过水囡囡合唱团。”
吴怡岑的通俗声乐班上,年轻人占了不少比例,很多人都像何婧一样,抱着想学一些唱歌技巧的想法。
圆个梦,被滋养的治愈感
1993年出生的何裕坤,作为夜校的志愿者,“蹭”了话剧课,这名在上海工作、在嘉兴生活的年轻人,在夜校找到了和他一样对表演感兴趣的人。
何裕坤一直有舞台表演梦。2024年3月,市文化馆的微信公众号推出首期“禾你学艺”,报名话剧课的何裕坤没报上,就申请去做话剧课的志愿者,也因此结识了嘉兴黑盒子剧社的创始人张波,“张波老师上课很生动也很专业,从声台形表,系统给我们进行培训。”
他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堂课,是张波让他们从每天观察的人物中选择一个,在课堂上表演,让大家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职业,在做什么?何裕坤表演了一个理发师,发现一个客人像通缉犯,然后报警……“课后,感觉意犹未尽,来上课的人都是对戏剧感兴趣,能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还是挺难得的,我们正常下课是七点半,但大家都会跟老师交流到八点多才走。”
在何裕坤看来,文化馆的夜校课程更像是体验式课程。“让我们在审美上有所提高。其实,审美的提高比技能的提高重要。”
通过张波,何裕坤经常去看黑盒子剧社的人排练、演出,也慢慢参与到了剧社的戏剧创作当中,“大家一起讨论,从剧本、音乐、服装、道具,未来希望有上台的机会。”
王林晓是“我的艺术梦”市民夜校班口琴班的学员,1984出生的她看着像个90后,她笑称自己显得年轻的原因是喜欢艺术,“我从小就有个艺术梦,但那时家境不允许,现在我女儿在学钢琴,她说妈妈你喜欢也可以去学,她的话给了我信心。”
王林晓会吹简单的口琴曲,本来信心满满地想在班里一展技能,结果发现老师教的口琴她没见过,“我以前学的是24孔的口琴,但老师教的口琴只有10个孔,所以在班里我不仅毫无优势,学起来反而更困难。”好在几节课下来,她慢慢也适应了,“10孔口琴吹出来的音色果然更好听,我很庆幸选了这个课程。”
与别的学员不同,王林晓其实已经参加过4期文化馆的夜校课程了,之前学的是声乐,“当时课程结束后,有个汇报演出,我和5个学员一起上台演唱了《小美满》,那天我女儿也在下面给我录像,我有一种给自己圆梦的感觉。”
与王林晓同为80后的袁小红,举手投足间透露着舒缓和优美,“我小时候一直想成为舞蹈家,但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就放弃了这个梦想。”得知夜校有免费的舞蹈班让热爱文艺的她心动不已。
“和志趣相投的同学们一起在教室里练舞,就像重新回到了学校,梦一般的感觉。”在这里,袁小红笑称不仅找到了旧时光的美好延续,也感受到了“艺术的美和被滋养的治愈感。”
相较于个人的圆梦,夜校对徐夏墨的爸爸妈妈来说更像是一次“特殊约会”。5月初,小吴向文化馆报名,80后的夫妻俩陪着四岁半的女儿一起去上“亲子戏曲启蒙班”,一家人都成为越剧入门班的学员。“我是学舞蹈的,孩子的爸爸是绍兴人,挺喜欢越剧的,我们一直想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从小感受一下越剧。”
上了一堂越剧启蒙课的徐夏墨,回到家反复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她现在就会唱这一句,但看得出来,孩子是喜欢越剧的。”
站姿、耗山膀、空心拳、点指、发声方法……虽然是亲子戏曲启蒙课,但上课的张配英老师一点不含糊。从事专业越剧已经有38年的她,从越剧演员转型越剧教育,琢磨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张配英说,通过夜校平台,她认识了许多年轻学员,他们对戏曲的兴趣超出她的想象,有的学员甚至提出要向她拜师。
“我们的老师都算是嘉兴每个行业的顶尖或者是佼佼者。”文化馆“禾你学艺”项目的策划执行王赟说,“来上夜校的人,有些是陪孩子,有些是自己喜欢,有些纯粹体验。很多80后、90后来上课,也是在弥补年少缺失的艺术梦。”
玩起来,燃起热情和期待
大家对夜校课程的热爱程度,让口琴老师白宇深感意外,“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后,我的学员们都非常认真。”
在白宇的口琴班里,几乎全是年轻人,这里没有“教”或“学”这样的概念,他倡导的氛围是轻松和“玩”,“几把椅子,大家坐着围成半圈,一人一把口琴,悠扬、悦耳,我跟学员们说,这挺有乐队的感觉的。”
嘉兴朗诵家协会副会长高原在老年大学和总工会都上过课,今年是他第一次和文化馆通过夜校的方式合作。在他的语言课上,学员普遍是80后、90后,很多是家有宝宝的妈妈。
谈到夜校热,高原发现,以前大家下班之后,要么各自回家,要么就是约了三五好友吃饭。“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大家也慢慢在追求精神上面的需求,正好夜校推出来,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学习、放松的通道。”
在夜校潮流下,2024年5月13日,市文化馆推出了“禾你学艺”市民艺术课堂第二期。从第一期的17门课程到第二期的28门课程,尽管课程、人数增加,但名额还是秒光。秀洲区文化馆“我的艺术梦”市民夜校第二期的课程,火爆程度也是不同以往……不仅如此,正式开课以后,没抢到课的学员,还自发到文化馆旁“蹭课”。
“文化馆每天晚上都有4至5门课,每天几乎都会来100多名学员。像这一天晚上,同时上着摄影、亲子竹笛等课程。”王赟说。
作为公益性质的普惠文化工程,夜校给经济能力有限的年轻人提供了绝佳的文化消费选择。但针对一个城市来说,公益课程毕竟名额有限,面对大众日益增长的夜校需求,一些商业机构和个人中介也开始加入进来,办起了对标夜校的相关培训活动。
在小红书上,关于夜校话题的笔记,一个月就能增长千余篇。
1993年出生的朱渝想用业余的时间学钢琴,小红书上12节课程,收费500元钢琴课程进入了她的视野。加入网上的夜校群聊后,她发现不只是钢琴,里面选择的课程相当丰富,而且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可以就近选择,人满开班。
“这个价格跟自己去报,还是优惠的,单独去学,一节课可能就要200元,大家一起组班,便宜些。”朱渝说现在群里还源源不断有新人加入进来,可见和她有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与朱渝一样加入网上夜校群聊的吴小焙,上周和另外4个学员组团成功,开始了每周两次的普拉提班夜校课程,几节课下来她比较满意,“大家一起锻炼么,比较有氛围,也比较能坚持下来。”
不仅在市区,在五县(市)两区,白天上班,夜里上课,也是年轻人的新时髦。
平湖团市委联合当湖街道等多家单位推出首期“青年夜校”,10个课程开启报名通道仅一小时几乎满额。既有飞盘、游泳等运动类课程,也有流行歌唱、声乐基础等声乐类课程,每节课大约1至2小时不等,均价在30元一节。
开课后,今平湖App上的“一起上夜校”话题热度居高不下,短短几天就达到了6万多的关注度,不少抢到课程的“幸运学员”在话题里分享上课日常,很多青年热议,“同样是消磨时间,相比刷短视频和追剧,夜校提供的技能培训可以说性价比很高了。”“期待快乐的学习夜生活,覆盖更多有需要的人。”
公益夜校师资雄厚,高校学者、行业专家、非遗传承人等亲自授课,自然能火出圈。而社会上一些同等内容的夜校课程,尽管需要收费,但依旧吸引着年轻人报名。
“夜校就像一个载体,承载着年轻人在繁忙工作外的活力。”秀洲区文化馆馆长张小华认为,夜校受欢迎的原因,是年轻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他们需要真实的线下社交来得到精神领域的满足。
夜校在中国,至少走过百年的历史。相比较以前的夜校承担起扫盲、提升学识、提高学历等重任,现在的夜校的课程越来越丰富,不断满足着大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张小华觉得,“究竟能学到什么反而不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大家通过夜校这个载体,燃起对生活的那种热情和期待。”
就像王张婷描述的那样,放下手机,走出网络,走进班级,实际也是走进生活,走进自己的内心,“在上课的1至1个半小时里,去度过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夜晚”
公共文化场馆服务跟年轻人的需求之间,如何找到契合点?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调研员刘靖认为,“夜校恰恰是找到了一个契合点,既发挥和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的服务效率,又满足了青年人自身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期待,它们两者之间是双向奔赴的。”
年轻人走入文化馆,去上夜校,在折射城市艺术培育良好的大环境之外,也彰显了一座城市的活力,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感与温度。
“艺术夜校受青睐,体现了当下年轻人对艺术和审美的更高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需要。”嘉兴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屈正林一直关注公共文化的创新发展,他认为,夜校的艺术类活动更契合当下年轻人的新需求,课程的优质和实惠也提高了吸引力。另外夜校还提供了人际沟通的新场景。“而如何进一步呵护好这股‘夜校热’,也是对文化公共服务相关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近年来,随着《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文件的出台,以夜校为代表的优质教育资源加速下沉,在单一主体和多元主体、免费服务和优惠服务、手段有限和方式多样等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开拓破圈,将更多公共文化资源带进普通人的生活,沉淀出更深厚悠长的城市文化。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