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催收正退场,催收员不加班也迷茫,进银行是新路子?

暴力催收正退场,催收员不加班也迷茫,进银行是新路子?
2024年06月06日 18:16 市场资讯

  来源:时代周报-时代在线

  “催收这个行业过去名声好像确实不太好,但也还是有很多正规公司的,至少目前看起来是个不错的工作。”最近,催收人李小不再加班了,但面对行业新的变化,他时而也会对未来感到迷茫。

  新规之下的催收行业,正走向正规化,传统意义上的“暴力催收”也在逐步被规范。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针对催收业务,5月1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同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相关从业机构共同研制国家标准。考虑到标准发布还需一段时间,协会以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研制了《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对催收对象、催收时间及催收记录等进行规范。

  同时,在《指引》的要求下,金融机构正逐渐“内收”催收业务。时代财经发现,仅是5月29日至6月3日期间,就有包括微众银行、湖南三湘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机构公开招聘催收人才。

  近期,多家催收公司人员对时代财经表示,“最晚作业到晚上七点半,加班的情况非常少,公司也不鼓励员工加班”。

  但也有从业人员对未来有一丝焦虑,“不知道业务能做多久,还是有点担心以后。”

  “暴力催收”逐渐退场

  夜晚曾经是催收作业的黄金时间。

  “每天晚上定时定点打电话,我晚上一般都关机”,两年前曾出现过信用卡逾期的王飞向时代财经表示,当时他的借款覆盖了多家银行,“借新还旧”是信用卡逾期用户的传统自救方式。

  随之而来的是,多家银行的催收电话“轮番轰炸”。王飞说:“同家银行也会更换不同的催收人员,每天接超过三个电话是很常见的,话术都差不多——会影响征信及后续借款等,但是当时确实没有能力还款,只能选择关机躲避催收。”

  但王飞算是幸运儿,他的逾期信息及相关催收人员并未找上其家人及公司。他告诉时代财经,“朋友中也有逾期的,对方直接打电话到公司人力资源部,非常尴尬,后续也影响朋友的工作。在这点上,信用卡借款比网贷还是正规一些。”

  “暴力催收”正在成为过去。

  5月15日,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保护债权人、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消费金融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同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相关从业机构共同研制《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国家标准。据了解,目前该标准已通过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

  值得关注的是,考虑到标准发布还需一段时间,协会以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研制了《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文中简称《指引》),已于4月17日经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金融管理部门,后续待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后,将替代现有《指引》。

  《指引》对催收对象、催收时间及催收记录等进行规范,其中明确提及,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应只向债务人催收,不应向联系人催收;双方未约定催收时间的,催收作业不应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催收等具体条款。

  刘艺是某三方催收机构的负责人,其告诉时代财经,所在机构目前严格遵守新规要求。“我们员工展业时间严格按照银行标准执行,(下午)6点半到7点基本都下班了。我们公司目前只承接银行的业务,银行业务稳定一些,我们员工也比较稳定,大多数员工都在公司两三年以上。”

  刘艺强调,“现在晚上10点过后至早上8点之前都不能作业,这是明文规定的,目前公司也没有人突破现有的规范。”

  对于过往常被诟病的“上门催收”,某华中地区催收公司主管对时代财经表示,“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方式了,都是电话催收为主,即便有特殊情况需要外出,都是有规范录音、录像设备,所有流程都是按规定来。”

  催收人的困局

  李小是催收从业人员中的一员,在他的描述中,催收似乎更像是一项销售工作。

  李小服务于华中某催收机构,他向时代财经表示,其就职的公司具备相关营业执照,是合规运营的第三方催收机构,主要合作项目是银行信用卡及互联网借贷平台,具体工作内容需要看近期业务端接回来什么项目。

  “新员工无责任底薪有3000元,如果没有迟到、早退或工作时间打游戏的话,一般都能拿到。但是催收这个行业有时候也很看运气,主管说个人魅力很重要,有的人就是能回款。”李小已经在这家公司工作两年多了,认为整体比较稳定,其并未透露自己的收入及业绩情况,但他表示,同事中也有人每月都能拿一两万。

  李小提到,自己公司主管也十分年轻,23岁左右。他认为,“这个行业就是有能力就能往上晋升,比较适合学历不高但是愿意努力的人,其实就是一份销售工作。”

  在提到做过催收是否影响后续其他择业,李小表示,目前还不知道,但是也听说前同事转做其他销售岗位的。“催收这个行业过去名声好像确实不太好,但也还是有很多正规公司的,至少目前看起来是个不错的工作,不会影响征信,不过有时候也会焦虑以后怎么办。”

  时代财经在多个搜索平台以“催收”为关键词检索,发现多名网友均提及“做过催收难就业”,也有部分自称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网友表示,不少公司对于有催收背景的候选人比较排斥。

  时代财经向某国有企业及另一合资企业HR求证该信息,对方均表示,并未有明确规定,但是目前尚未遇见有催收背景的候选人。

  尽管也有部分网友反应,离职后公司涉及暴力催收等违规行为被处罚。但时代财经调研多家催收公司均正常经营,并未出现相关情形。

  5月15日发布的《指引》中则进一步规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并从制度、组织人员、时间催收工具等各方面规范催收流程。

  《指引》第六条规定,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应加强催收组织管理,明确具体负责催收业务的管理部门,指定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相关工作,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组建专门负责催收业务的部门。此外,还要求金融机构应通过官方网站等本机构官方渠道统一公开委托的第三方催收机构名称、联系方式等有关信息并及时更新。

  有业内人士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认为,“这可能会改变催收行业的生态,未来催收从业人员的工作状况可能有很大变化。”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向时代财经表示,“在几乎无死角的新规面前,催收机构大洗牌将成为现实。不论是机构本身还是从业人员,均将受到新规的强力约束。尤其是催收机构必然将在合规工作下功夫,接受甲方的评估与挑选,评价每年至少开展1次,委托协议到期前也会至少开展1次。”

  逐步“内收”的催收业务

  催收行业目前或许是过剩的,而在《指引》的要求下,金融机构已经逐渐“内收”催收业务,近期已有多家机构公开招聘催收人才。

  5月29日,微众银行发布拟招聘业务运营支持岗(委外运营)人才信息,主要负责委外催收机构日常业绩指标及过程指标监控,负责委外催收作业、品质合规性、催收强度的检查监测等工作。

  5月31日,民营银行湖南三湘银行(下称“三湘银行”)公告称,为更好地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现面向全国引入各类高级人才。其中,三湘银行公开招聘5年及以上催收及相关行业管理或工作经验的高级催收管理人才和高级电催人才。

  6月3日,光大银行也发布催收相关招聘,其零售与财富管理部客户营运中心专属运营团队电话催收岗拟招聘3人。

  对以上招聘需求,苏筱芮表示,“之前金融机构多选用委外催收方式,而转向自营催收很重要的驱动力就是近年来委外催收合规性屡屡面临挑战,多家机构包括但不限于银行、银行信用卡中心、消费金融公司均收到因委外催收不到位而产生的罚单。观察近期银行的招聘要求,一方面旨在通过专业人才引进来夯实催收团队的整体实力;另一方面,此类人才熟知如何在合规前提下取得较好催收效果,从而为提升银行贷后工作质效打下坚实根基。”

  对于第三方催收机构的管理及运营也更加精细化,苏筱芮进一步指出,目前已有金融机构将通过评估的第三方催收机构进行名单制管理,同时对应在官方网站、移动应用程序等官方渠道的醒目位置对外披露,若被公示的机构出现被投诉等情形,恐怕将无缘后续业务。

  苏筱芮同时解释道,“更为残酷的是,行业可能不需要那么多催收机构。”

  例如,浙江宁银消费金融已披露合作的催收机构一共5家,如果把5家作为平均数,按31家持牌消金公司来看,至多也就155家。而目前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全国催收机构(机构名称含“催收”或经营范围含“对信贷逾期户及信用卡透支户进行催收服务”等)仍有3500余家。

截图来源:宁银消金截图来源:宁银消金

  新规之下,大浪淘沙。催收行业必将面临一轮洗牌,催收人们也站上了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飞、刘艺、李小均为化名)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银行 国家标准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