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授信:把金融“水管”铺到村头

整村授信:把金融“水管”铺到村头
2024年06月06日 08:37 媒体滚动

转自:安徽新闻网

初夏时节,蒙城县的瓜田里,迎来了丰收。

站在自家门口,刘大伟目送着爱人戴延安拉着满满一车西瓜前往浙江。“今年货运生意能越做越好,离不开去年底的信用贷款支持,这笔钱还是银行主动送上门的。”刘大伟说。

刘大伟口中送上门的信用贷款源自安徽农商银行系统的一项创新——整村授信。

农村地区银行网点较少,金融服务覆盖面低,经营主体、农户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农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一直是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安徽省联社带领全省农商银行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逐村逐户采集信用信息,将贷款送到家门口,让信用换来“真金白银”,进一步提高了融资便利性。

截至目前,全省农商银行已与14000多个行政村签订整村授信协议,覆盖安徽省99.95%的行政村,为农户授信5872.31亿元,贷款余额3820.64亿元。

整村授信近乎“全覆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一项标志性成绩。

其突出的运行机理就在于,让信用贷款与乡村“熟人社会”的特征有效嫁接,通过金融“村官”等制度安排,以介入乡村熟人社会的方式深耕农村信贷需求市场。

这无疑是“接地气”的管用办法。

但农业是弱质产业,“熟人”也会面临不确定性。

这就需要在加大农户信贷支持的同时,边干边摸索,综合运用农业保险、信用担保等各类手段逐步构建应对潜在风险的市场化机制,让整村授信走得更稳、更可持续,更好助力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

拧开“龙头”,就能用上“活水”

“叶行长,又来啦!去我那看看,贷款盖了3个鸡棚,现在年出栏有2万只鸡。”5月底,黄山市屯溪区黎阳镇凤霞村养殖户刘海峰笑呵呵地说。

他口中的叶行长,全名叶凡。在凤霞村村部,叶凡有张独立办公桌,桌上放着他的工作牌,村民有金融需求,不出村,在这里就能得到专业解答。

“以前缺钱,没想过也不敢找银行,怕门槛高,还要一堆材料,我不会搞。”刘海峰告诉记者,“现在整村授信了,还有银行的人在村里,有需求直接找他们。我想扩大养鸡规模,在村里跑跑,70万元贷款就办下来了。”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数量庞大,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面临的第一个难点是信用信息不足,较难评估其信用状况而影响贷款审批;另一方面,贷款需求呈现期限短、金额小、频率高的特征,金融服务成本较高。

自2022年起,安徽省联社开始全面推广整村授信。一方面农商银行与各行政村签约,全面采集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信息,作为评级授信依据;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党建引领信用村数据成果,为“信用村”“信用户”批量授信。

养牛大户胡军勇就是受益者。这名休宁县万安镇上黄村的脱贫户,去年高峰期饲养了100多头黄牛。由于养殖周期长、投入大,需要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多亏了农商银行开展的整村授信,给我授信40万元。资金有缺口时,我在手机上点一点,钱就到账了,而且可以随借随还,成本也降低了。”

“通过采集农户信用信息,我们掌握了每户的资产负债情况,依靠大数据分析,为符合条件的农户测算出贷款额度。”休宁农商银行副行长程秀君解释,整村授信打破了以往银行传统的信贷流程,即由等贷上门变送贷上门,省去写贷款申请、等待审批放款等环节。

从另一角度看,整村授信相当于把金融“水流管网”铺设到村到户,农户有资金需求时,不需要到银行网点来回奔波,只要在家拧开“龙头”——打开手机银行App,就可以用到金融“活水”。安徽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黄然表示:“这是我们做优做强支农支小主业,切实发挥普惠金融主力军作用,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全省农商银行整村授信农户数达295.87万户,农户授信覆盖率43%。其中,首贷户占比近六成。

信用变现,“贷”动产业快发展

“上周又买了40多头小牛,花了30多万元。”5月27日,濉溪县五沟镇石门村肉牛养殖户王顺告诉记者,“现在存栏量有130多头。”

9年前,在乡亲们的带领下,王顺养起了肉牛。

“最初只养了30多头牛,后面规模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流动资金很重要,买小牛、买饲料都需要钱。”王顺说,“开始,我以为从银行贷款很难。没想到,濉溪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来家里了解资金需求后,通过整村授信,很快为我们办理了50万元的贷款。有了资金保障,现在县里又重点发展肉牛产业,我们养殖户可不就越干越有劲。”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全省农商银行以整村授信为契机,大力支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助力皖北肉牛、皖西大白鹅、皖南茶叶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金丝皇菊、乒乓菊、墨菊、桃菊……初夏时节,走进休宁县海阳镇盐铺村,一片片菊花苗郁郁葱葱、长势旺盛。

该村党总支副书记何晶告诉记者,村里栽植菊花已有20多年,全村种植面积近2000亩,去年每亩收入达到8000元,超八成的村民加入了菊花种植的队伍。

村民华长来便是其中之一。“今年我的家庭农场又流转了土地,种了8亩地的菊花,还承包了一处鱼塘。”华长来说,“整村授信之后,贷款方便多了,40万元的信用贷不仅很快到账,利率也不高。”

据了解,休宁农商银行已完成盐铺村444户农户信息采集和评级,并创新推出菊花贷,为全村152户农户集中授信,金额超2000万元。

除了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外,整村授信还全面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评级授信,进一步拓宽村集体经济融资渠道。

作为远近闻名的菊花村,盐铺村正尝试探索“三产融合”,去年村里承接十多场培训、研学活动,举办跨年烟花篝火晚会,吸引千余名游客慕名而来,为村级合作社增收30多万元。

4月30日,休宁农商银行为盐铺村集体经济组织授信100万元。“有了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我们村发展肯定越来越好。”何晶说。

据统计,全省农商银行已组织采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41.12万户,贷款余额超410亿元。面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开立“三资”账户近15000户,覆盖率达91.84%。

服务下沉,银行柜台“搬”进村里

走进屯溪区屯光镇南溪南村,迎面走来的村民纷纷和毕爱娟打着招呼。

毕爱娟是屯溪农商银行屯光支行行长,担任“金融村官”以来,她发挥专业所长,帮助村“两委”做好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等工作,在当地混了个“脸熟”,有金融方面的需求,总会有人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她。“村子里属于熟人社会,以前银行跟村民打交道得少,有距离感。现在作为‘金融村官’,我经常在村里跑,跟大家越来越熟悉。”毕爱娟说。

据悉,全省农商银行通过下派“金融村官”,将银行柜台从乡镇网点搬到了村里。

“我这里是超市,也是老年人话事中心,大家闲着的时候,都来我这里闲聊。”与一般超市不同,南溪南村村民谢智慧的店里,摆放着一台助农取款设备,既方便村民小额取款、缴水电费等,也给超市增添了人气,“毕行长经常上门巡检,跟大家一起聊天,同时也帮我解决了一些难题。”

■ 本报记者 何 珂

去年过年,超市补货需要临时周转资金。“在跟毕行长闲聊的时候,才知道我也可以从银行贷款,10万元的信用贷款很快就到账了。”谢智慧说。

参与经济普查、普及金融知识、上门开展志愿服务、帮忙销售滞销农产品……从金融服务到志愿服务,从田间地头到街头巷尾,都能看到“金融村官”忙碌的身影。

“我们累计选派了1500多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业务骨干,由地方组织部门任命,到乡镇或村担任‘金融村官’,为农户授信精准画像的同时,全面参与基层治理。”黄然说。

深耕农村金融市场,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也没有统一的答案可以复制,金融机构只有潜下心、俯下身,探索符合乡村振兴实际需求的金融发展路径。“金融村官”主动下沉服务村委、农户,通过送政策、送贷款、送服务,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