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实:打造“投资中国”品牌需双向发力

2024年06月04日09:52    作者:程实  

  意见领袖 | 程实

  过去一段时间,外资对中国的态度和关注度持续上升,探讨如何通过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效应,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实证研究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需要从两个视角入手。

  从全球视角出发,全球数据实证结果显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外资的助推。从时间维度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著且积极的,尤其在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方面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国家维度来看,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稳定外资流入,并进一步放大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

  从中国视角出发,深耕中国故事,打造更为鲜明的“投资中国”品牌效应,从而实现投资的双向奔赴。一方面,需要尊重国际规则,让外资在中国有利可图。通过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构筑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需要消除隔阂,实现双向投资交流。通过改革提升制度支持,以开放政策增强国际认可,从而提振国际社会“投资中国”的信心。

  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积极的

  从时间维度来看,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特别是在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等方面有着持续贡献。实证研究表明,在接受FDI的发展中国家中,长期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FDI带来的多方面积极效应。

  首先,FDI提升了生产效率。FDI不仅增加了总投资额,还引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都是本地企业较难在短期内自行获取的资源。通过这种方式,FDI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强这些国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其次,FDI促进了技术转移。外资企业通常带来新的技术和业务实践,本地企业通过与这些外资企业的合作关系,逐渐学习和吸收这些新技术和管理知识。这种技术和知识层面的扩散对提升本地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具有长远影响。

  再次,FDI改善了就业结构,增加了就业机会。随着FDI项目的不断增加和日益成熟,会创造出更多高技能、高收入的就业岗位。这些岗位不仅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机会,还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促进了人力资本的积累。

  最后,FDI改善了国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外资企业的入驻往往需要较好的基础设施支持,如交通、通信和能源供应,这促使接受国政府投资这些领域的建设和升级。此外,FDI还能增加政府税收,提供更多公共资金用于教育、卫生和其他公共服务的改善。

  较高的制度质量有助于吸引外资流入

  优质的制度环境可以吸引持续的外资流入。通过对全球16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良好的制度环境与FDI流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凸显了强化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经济不稳定的时期。不仅如此,较高的制度质量还有助于降低FDI波动。拥有较高制度质量的国家,即使在全球或地区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较为稳定的外资流入。

  具体而言,制度质量高的国家能通过有效的政府政策和有力的法律框架,为外商投资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激励。例如,在法治环境健全、政府行为透明、商业法规清晰且一致的国家,外资企业能够在较低的政治和法律风险中运营,这直接减少了投资的波动性。此外,这些国家往往能提供较为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优惠的投资政策,进一步吸引并稳定外资。

  然而,制度质量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国家在政策制定、法律执行以及公共服务领域进行长期且系统的改革。从国际经验看,成功的制度质量往往涉及多个层面的改革,包括加强财产权保护、优化商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打击腐败等。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稳定外资,还能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为经济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内外部环境。

  尊重规则,让外资有利可图

  资本是逐利的,如何让外资与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更加密切的利益协同是关键。综合全球数据对比,中国作为主要的经济大国,其经济活跃度和增长机会显著强于其他主要经济体。

  首先,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高于其他国家。基于索罗增长理论,我们通过构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2022~2035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模拟和预测。基准情景下,2022~2025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为5.2%;2026~2030年潜在经济增长率为4.51%;2031~2035年潜在经济增长率为3.83%。通过对比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美国、欧元区)潜在经济增速,我们发现尽管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的绝对增速呈趋势下行,但相对增速依旧明显高于欧美等主要发达经济体。

  其次,中国产业链完善与转型升级具有突出优势。中国在制造业、高科技和服务业等领域建立了完整的供应链和生产体系。立足于“自立自强”的科技政策,中国将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未来中国产业政策将进一步向高端创新、绿色环保、智能化三大方向推进。中国的市场规模与产业链完善的双重优势,共同构成了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坚实基础,国际投资者也正在逐步增加对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资产的配置。IIF(国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下半年起(尤其是四季度),流入中国债市的现金流大增;2024年1~3月,中国股市共录得82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主流国际投资更加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和未来的中长期投资机遇。

  消除隔阂,让投资双向奔赴

  要“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透明、更准确的信息传递,而核心关键在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从内向外而言,通过制度改革和提升政策透明度,强调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强化法律框架和企业治理,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增强金融监管,提供适时的市场干预,保护不同所有制企业免受不公平竞争。这些努力不仅提高了外资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也增强了中国在国际投资者心目中的吸引力。例如,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加强,直接回应了外资企业的关切,增加了他们在中国长期投资的信心。

  从外向内而言,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举办国际会议和展览会,展示中国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成就,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认可和信任。这不仅有助于消除国际社会的疑虑和误解,也为外商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例如,中国每年举办的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展示了中国市场的开放姿态,也为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平台。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共建国家的经济合作,不仅增强了区域内的互联互通,也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多合作机会。

  利用FDI的多维策略

  研究表明,尽管FDI在短期内可能对接受国经济产生短暂的负面影响,如增加市场波动和对本地企业构成竞争压力,但长期来看,它对促进经济增长、技术转移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显著效益。因此,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多维策略。

  一方面,在产业领域,以改善资源配置为核心。聚焦于利用FDI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引导FDI进入高科技和环保产业,推动国内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同时,优化FDI在关键行业的分布,确保其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符。例如,在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时,充分考虑了数字物流、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人力资源领域,以提升本地劳动力技能为核心。通过教育和培训项目提升本地劳动力技能,确保本地劳动力能够适应和掌握新技术,从而提高整体生产力。例如,中国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的投入,为培养高素质劳动力提供了保障。

  最后,具体到中国而言,可以从树立“投资中国”品牌入手。打造资本市场的“中国品牌”形象,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监管合规及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培育优秀企业、强化品牌形象,鼓励引入更多的中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

  (本文作者介绍: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领域为全球宏观、中国宏观和金融市场。)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