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贷款实现“简、快、准”

水产养殖贷款实现“简、快、准”
2024年06月06日 06:35 媒体滚动

转自:农民日报

  陈强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工人在挑拣黄颡鱼。

  初夏时节,走进江苏省溧阳市前马塘陈强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暂养池的工人忙得热火朝天,一筐筐肥美的黄颡鱼被前来买鱼的采购商装车运走。“太感谢你们的担保贷款了,关键时候帮我解了燃眉之急。”公司负责人陈强紧紧握着江苏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回访工作人员的手,十分感慨。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各主体对经营资金的需求逐渐加大,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融资慢等问题也愈发突出。为解决各类融资难题,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建立了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农担体系累计服务农业项目超422万个,累计担保金额约1.4万亿元,在保余额超3950亿元。其中渔业生产在保项目超5.2万个,在保余额216亿元。

  “降门槛”——

  水产养殖户贷款不再难

  农业贷款为什么难?无外乎两点原因。

  一是风险大。和其他行业不同,农业有“看天吃饭”的特性。尤其对于渔业来讲,水产动物在水下生长,看不见摸不着,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和疾病灾害,很难把握水下情况,稍有不慎便会损失惨重。二是缺抵押物。对于银行来说,贷款产品一般都需要住房、车等资产进行抵押。但是中小养殖企业往往守着田间塘头,没有可抵押的资产。即便有一定抵押物,在银行也很难找到合适的贷款产品。

  陈强和儿子陈肖玮养殖黄颡鱼多年,也一度陷入融资困境。2018年,为了改善养殖条件,扩大养殖规模,父子俩决定对池塘进行高标准改造。“我们预计投入1000万元改造资金,大概有300万元融资缺口。”陈肖玮现在主要负责公司的经营,他说之前建厂已经用房产在银行获得过抵押贷款,再没有其余抵押物再次申请贷款。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了顺利推进厂子转型升级,陈肖玮各方打听,终于找到江苏农担公司的业务人员申请了担保贷款。业务人员上门现场调查后发现,该公司经营状况稳定,营收稳步增长,且材料齐全、养殖规范,融资理由合理,就可以给予该公司担保。

  “针对中小养殖企业,只要通过我们的申请标准和进场调查,不需要额外的抵押物,我们就会作为担保方向合作银行申请放贷。”江苏农担的工作人员介绍,以担促贷这种形式极大地降低了农业贷款的准入门槛,破解了中小养殖企业的融资困境。

  完成池塘改造后,2021年,陈强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顺利获得GAA(全球水产养殖联盟)颁发的BAP(最佳水产养殖规范)证书,成为全球首家通过BAP认证的黄颡鱼养殖基地,该企业也一跃成了叮咚买菜、海底捞、盒马生鲜等知名企业的供货商,企业得以迅猛发展。

  截至2024年4月底,江苏农担累计服务全省渔业主体16306户,累计担保规模100.54亿元,针对鱼类、虾类、蟹类等多个品类设计了个性化的担保贷款产品。

  “数字化”——

  智能审批提升服务效率

  一般来说,申请贷款需要走完准备资料、递交申请、银行审批、签订合同等步骤才能完成放款,申请人没有个把月的时间都难拿到钱款。数字化加持下的担保贷款,贷款最快多久到账?今年初,浙江省台州市三门蛇蟠乡的水产养殖户王飞在2天内就拿到了30万元的贷款。

  热闹的新年刚过完,水产养殖户很快就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王飞从事青蟹养殖多年,为了提高产能,今年他打算扩建20亩池塘,但实施过程中发现塘租、苗种、饲料等支出超出了预算,急需资金周转。碰巧的是,就在王飞为贷款一事发愁时,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台州办事处正在开展“走基层、送服务”活动,进村入户摸排农户融资需求。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办事处和银行客户经理马上进场进行了评估,第二天就给他放了贷款。

  王飞拿到的这笔担保贷款是在线上办理获得的,申请客户只需要在手机上的“共富渔塘”数字化应用中找到“浙里担”服务,选择合适的贷款产品并提交申请信息。随后审核人员会依托大数据模型,在线核定担保额度,审批通过后即刻放款。

  “我们实现了担保项目申请信息数据线上传输交互和全流程线上处理,大幅精简了申请材料,压缩了办贷时间。养殖户上传信息后,审核人员可以在线获取他的鱼塘面积、养殖品种、承包年限、面积等相关数据,通过风控模型审核和额度模型测算后,核定担保额度并确定最终贷款额度。”浙江农担公司总经理赵虹介绍,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结合地方办事处的现场调查,能给农业主体精准画像,更好地为客户增信,进而提供免抵押、纯信用、高效便捷的担保服务。

  据了解,三门县开发的“共富渔塘”数字化应用汇集了当地水产养殖产业及经营主体各项数据,可以一屏展示全县水产养殖生产信息,能为农业主体实现精准管理和服务。浙江农担公司在内嵌入“浙里担”应用也涵盖了担保业务所需的各类风控模型,通过线上与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系统对接,能实现银担数据的交互、业务线上办理。两个应用的镶嵌对接极大方便了养殖户的贷款办理。

  浙江农担公司的数字化手段有效打破了金融机构和农业主体信息不对称局面,解决了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贷、不敢贷、不能贷”的问题。“通过农担担保出来的贷款到账快、保费低,真正为我们这些农户送了及时雨。鱼塘扩建后,今年收入预计可增长20万元。”王飞说。

  “学技术”——

  精准把控贷款额度

  “我们在实际业务中有个问题。水产养殖的动物都在水下,怎么才能测算出实际的养殖产量?”4月底,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开展了“丰收地图农担行”暨全国农担体系支持水产(淡水)产业发展专题研讨观摩会。会上,江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刚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提出了专业问题。

  “可以问他每天的投饵量,投饵量是鱼载量的3%~5%。现场监测中,可以在不同地点撒网称出鱼重量,结合公式计算后也能得出池内养殖产量。”会议上,徐跑不仅给出了专业解答,还针对当前国内渔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讲解。

  在放贷额度核定中,持续稳定的产能是一项重要的指标。但实际的进场调查工作中,复杂情况较多,业务人员只能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借助养殖户的养殖面积、饲料购买量、投饵量等情况,并结合走访经验,最终对养殖产量有一个大概评估。

  “我们经常会参加这样的培训课程,懂些水产养殖知识才能变成‘行内人’,在实际进场时才能更精准的评估。”海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人员韩冰说,随着实际经验的增长,再结合线上汇集的各项数据,对养殖户的各项生产数据能实现较为精准的评估。

  据了解,为了做好各个行业内的担保工作,全国农担体系通过与专业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协会等开展积极合作,增强自身的研判能力,促进形成协同支农成果。今年,国家农担公司还将搭建“农担专家工作室”平台,建立各类从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工作视角出发的农业产业研究小组,形成发展核心能力建设、支持重要农产品供给、风险防控等方向的研究协作网络,引入外部农业专家,精准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需求。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陈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