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为先 实绩说话 实效交卷

实干为先 实绩说话 实效交卷
2024年06月06日 05:35 重庆日报

  6月5日上午,北京西长安街11号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重庆专场,现场座无虚席。多家境内外媒体的记者早早来到现场,将镜头对准当天的主角——重庆。

  近年来,巴渝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促进高效能治理,巴渝大地上发生着深刻蝶变,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记者们的提问,有的关乎全局,有的着眼一域:这两年,重庆“新春第一会”均聚焦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双城记”未来还有怎样的精彩?火上热搜的重庆“背篓专线”背后是怎样的民生温度?数字重庆如何改变老百姓的生活?国际局势给中欧班列带来哪些影响……

  面对提问,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市委常委、秘书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陈新武,副市长郑向东、江敦涛一一作答。

  3万亿、62分钟、16000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双城经济圈、“重庆造”新能源汽车、高强度玻璃、开往春天的列车、白居寺大桥“星际穿越”、背篓专线、新生儿一件事……一组组数据铿锵有力、一个个故事生动鲜活,勾勒出可知可感的重庆形象。

  “重庆到成都现在居然这么快”“说不定我手中的电脑都是重庆造的”“从轨道穿楼到‘星际穿越’,重庆真是赛博朋克”“作为一个内陆城市,重庆的开放程度真让人意想不到”……记者们对重庆的飞速发展惊叹不已。

  一个勇担重任、活力四射、生动立体、热辣滚烫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呈现在世界面前。

  “双城记”越唱越精彩

  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重庆承担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重庆发展,2016年、2019年两次视察重庆,今年4月再次亲临重庆视察指导,要求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发布会上的一组组数据,一个个生动的发展故事,有力展现了重庆“立足西部、服务大局”的担当——

  先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下午在成都看熊猫、晚上就可以到重庆吃火锅;从重庆沙坪坝站坐“复兴号”到成都东站,最快只要62分钟,待2027年成渝中线通车后,通勤时间将进一步缩短至50分钟。不仅是高铁,两地还累计开行22条跨省公交,省际在建及建成高速公路达20条。

  成渝“双城记”越唱越精彩,还体现在产业协作上:成都造的沃尔沃,装着重庆产的零配件;重庆产的长安深蓝汽车,搭载着四川宜宾造的电池……四川已成为重庆最大销售目的地和第二大采购来源地,川渝贸易往来年均超过8700亿元;川渝地区生产总值4年增长2万亿元,2023年达到9万亿元。

  再来看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重庆协同国家有关部委和沿线省(区)以及东盟各国,共同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可通达123个国家和地区的514个港口。2023年,通道运输综合物流成本同比下降3.5%。

  作为最早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重庆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近16000列,发运货物130万标箱、运输货值超过5300亿元。目前开行线路达到51条、可通达欧亚113个城市节点,并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联动,基本实现欧亚地区全覆盖。

  跨越山海、走向世界,重庆这座内陆城市已经成为向西向南开放的前沿。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上提到的一款“重庆造”手机盖板玻璃,令在场的人啧啧称奇。其凭借超强的抗跌落能力,在华为等国产高端旗舰手机上应用,成功填补该领域国内空白。

  正是凭借“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和“以科技创新为引领”,2023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GDP超3万亿元的城市,今年一季度增长6.2%,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回升向好。

  “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李敬认为,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重庆GDP能维持在6%以上水平,诀窍在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3年,重庆提出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通过迭代升级制造业产业结构,让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活力。

  如今,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正加快成长为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汽车产量超过23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全球每生产三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重庆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如“满天繁星”,从业人员两年增加近15万、总量达到36.9万,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600亿元。

  扬优势、补短板,抓当前、谋未来。一批批重大项目、优质企业,正在为重庆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入“源头活水”。

  大美城乡承载高品质生活

  从洪崖洞的璀璨灯火,到“开往春天的列车”,再到白居寺大桥“星际穿越”,近年来,重庆凭借“一城千面”独特魅力,持续引发全球关注。

  更多美好场景在重庆持续“上新”,胡衡华用三个“如果”,向记者介绍了重庆城乡大美格局——

  如果您在城市漫步,会看到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的新变化,700多公里山城步道串起山与水、人与城,200多个口袋公园点缀城市边角,每年有20多万大学生因为爱上山城而留在重庆。

  如果您去农村寻找乡愁,会发现巴渝和美乡村呈现新风貌,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富了农民腰包,涪陵榨菜、奉节脐橙、潼南柠檬、巫山脆李等“土特产”成了“爆品”“爆款”。

  如果您放眼重庆的山山水水,可以感受到美丽重庆建设的成果,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为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4年在325天以上,长江“十年禁渔”3年来监测到的鱼类增加了1倍多。

  重庆市民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已成为全国游客竞相“打卡”的城市风景。今年“五一”假期期间,重庆过夜游客接待量为160.14万人次,同比增长11.3%,在携程、飞猪等多个平台热门旅游目的地盘点中,重庆均成为“霸榜”主角。

  在重庆这座有着好风光、烟火气、人情味的城市,发展成果正源源不断转化为民生福祉。

  高效能治理背后的人民城市理念

  最近,重庆“背篓专线”刷屏了。这个故事,也被现场记者问及。

  “背篓专线”,是人们对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的称呼。轨道交通4号线全长48.5公里,连通渝北区石船镇与市中心。每天早晨,郊区菜农可背着背篓乘坐轨道交通4号线到市中心卖菜。为方便老百姓卖菜,重庆从专线的安检、座位的设置,乃至菜场的规划都作了安排。网友纷纷点赞:“重庆轨道交通,装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菜背篓。”

  前不久举行的重庆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在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上走在前列、引领示范,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何为人民城市?就是城市发展处处见“人”、城市治理服务于“人”。

  比如,城市交通方面,重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累计建成城市轨道13条、538公里,“量身定制”接驳公交线592条、小巷公交线58条、敬老公交线23条。

  又如,城市更新方面,通过“四增三减”,重庆累计更新老旧小区7200多个,加装电梯5500多部,一批老街区、旧小区焕发“新活力”,民主村、北仓里等城市更新项目成功“出圈”,成了“打卡点”。

  高效能治理,也在一件件民生实事中得到生动呈现。

  重庆重点推出小切口、见效快的民生项目,力争为群众办成一批“关键小事”“暖心好事”。比如,在工会活动之家、社区服务中心、银行超市以及环卫设施附近,建成了1400座“劳动者港湾”,让户外劳动者们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饿了能吃饭,手机没电了还可以充电。

  重庆还在探索数字化赋能城市治理。新生儿出生后的7个事项一次性办妥,实现“零材料”申请、“零跑动”办理,让不少新手爸妈直呼“方便”。重庆“一件事一次办”数字化应用场景,目前已上线超过80个主题套餐,覆盖90%以上涉民生和企业服务的高频事项。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每年谋划和滚动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重庆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惠。

  一场发布会,向世界勾勒出这样一个重庆——鼓足干劲,拼搏进取,坚持实干为先、实绩说话、实效交卷,于“热辣滚烫”中迸发出无限活力。

  发布会上,胡衡华向在场媒体和社会各界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大家多到重庆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体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蓬勃活力,记录重庆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生动实践,发掘好故事、传播好声音。”

  数读重庆高质量发展>>>

2023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

  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GDP超3万亿元的城市

  2024年一季度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

  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回升向好

  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重庆作为制造重镇,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

  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不动摇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正加快成长为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汽车产量超过23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

  ●全球每生产三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是“重庆造”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先进制造

  ●西部金融中心集聚1800多家金融机构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形成“满天繁星”的发展态势,从业人员两年增加近15万、总量达到36.9万,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600亿元

  ■区域协作、开放发展拓展新空间

  ●成渝“双城记”越唱越精彩

  ●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23个国家和地区的514个港口,越来越多的重庆产品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重庆这座内陆城市已经成为向西向南开放的前沿

  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

  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民生福祉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构建城乡大美格局

  办好重点民生实事

  ■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有了新变化

  ●700多公里山城步道串起了山与水、人与城

  ●200多个口袋公园点缀城市边角

  ●每年有20多万大学生因为爱上山城而留在重庆

  ■巴渝和美乡村呈现新风貌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富了农民腰包

  ●涪陵榨菜、奉节脐橙、潼南柠檬、巫山脆李等“土特产”成为了“爆品”“爆款”

  ■美丽重庆建设取得新成果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为优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4年在325天以上

  ●长江“十年禁渔”3年来监测到的鱼类增加了1倍多

  持续创新高效能治理

  加快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

  ■数字重庆建设让管理和服务直达基层

  ●新生儿上户口、市民办社保、企业开办等事项实现网上办

  ●遇到危岩地灾等突发事件,信息直报市级指挥中心、指令直达基层网格员

  ●全天候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

  ■政府治理效能提升,带来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累计设立外商投资经营主体超过7200家

  ●在渝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19家

  ●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不断增强

  资料来源:佘振芳 整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