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信一号”:为高职育人注入“芯动能”

“苏信一号”:为高职育人注入“芯动能”
2024年06月06日 05:23 媒体滚动

近日,在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学院,“苏信一号”32位SoC芯片流片成功(试生产成功)。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有着7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我国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佳绩。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这里就曾诞生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块3.5英寸硅晶片。作为全国集成电路类专业办学中的“佼佼者”,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日前刚刚发布的第五次“金平果”年度高职专业排行榜中,蝉联“集成电路类”竞争力第一名,学校的微电子技术专业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一。

2021年,全省高职院校首家由政府主导的现代产业学院——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学院落户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如今,学校正以前瞻性的眼光在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学院这个新平台上大展身手,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为己任,在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搏浪前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苏信人的智慧。

一颗更迭育人模式的芯片

“‘苏信一号’流片成功,标志着我们把芯片设计企业实际的研发环境复制到了学校里面,这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讲,将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说起“苏信一号”这颗芯片,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院长、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执行院长居水荣教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团队为这颗芯片费了9个多月的心血,熬了这么多通宵,现在看来一切都值得。”

“苏信一号”由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与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芯中科”)联合研发。微电子学院的教师作为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学院的科研骨干,“苏信一号”成为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学院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这颗芯片也是龙芯中科与国内高职院校合作流片成功的首颗国产32位SoC芯片,对于身为产业龙头的龙芯中科来说,芯片流片成功也是其“百芯计划”的坚实一步。

全程参与项目的丁晟博士介绍,“苏信一号”基于车载多传感互联控制应用背景,是一块嵌入式低功耗高性能的32位SoC处理芯片,拥有出色的运算能力和低功耗特性,并针对车载应用领域进行了优化。基于这颗芯片,研发团队进一步开发了“苏信一号”应用开发平台,该平台具有液晶显示、以太网、VGA、SD卡、USB、串口通信等硬件功能,能够实现各种基于“苏信一号”的软件开发应用。

而在居水荣看来,“苏信一号”的意义还不仅于此。“可以说这颗芯片带来了设计教学层面上的科技自主化质变。以前我们教学,都是用的进口芯片,开发环境也得跟着人家走。现在有了这颗基于‘龙芯’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我们的育人模式就可以围绕这颗芯片展开,不仅可以在真实场景下实现芯片设计与应用开发教学,更能让学生从头掌握我们国家自主的龙芯芯片开发环境,从而探索出一条在教育层面上解决关键核心问题的路径。”

一个前瞻自主的科教平台

“苏信一号”在成立仅两年多的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呱呱落地”,对于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这个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平台,同样意义非凡。

作为全省高职院校首家由政府主导的现代产业学院,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在成立之初就以芯片科研领域的自主性为先导思路,以服务无锡乃至长三角区域集成电路发展战略为目标,意在打造集成电路产业的人才高地。同时,这个平台也是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的载体。

“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瑜表示,学校的很多老师原来都是企业中的技术骨干,把他们引进到学校来,是希望把他们对产业发展的敏感度和专业度融入教学中,最大程度让学生学到“新鲜”的知识;学校还会不定期把老师送到企业中去,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同时也让老师与先进技术进行对接,让他们的知识库保持更新。在这里,产教融合不仅围绕专业建设、师资互聘、学生培养等方面,一些企业甚至会将一些攻坚的实验型课题引入学校。

苏信—麟聚联合研发中心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张天舜,就是一位从企业走进学校的老师。2023年底,他带领学生与企业合作完成了“超低功耗RTC芯片开发”项目。紧接着,他们又接到了企业的另一个“车规级LIN总线收发器芯片开发”项目。目前,类似这样的合作开发项目在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学院还有10余项。“带着学生和企业一起做项目,在发挥师生专业优势的同时,也让我们接触到市场前沿技术,从而打开了新的思路。”张天舜说。

2023年,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先后与华润微集成电路(无锡)有限公司、江苏晋誉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华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芯年技术有限公司、成都泰码思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斯米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推进平台建设;成功牵头申报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智能车用集成电路工程研究中心”;构建集成电路协同创新平台、集成电路科技公共服务中心、专业集成电路开发工程中心等产业学院重大科技平台。2024年4月,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成功获批省级首批现代产业学院,这不仅是对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区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成效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该校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职教改革、创新育人模式的高度认可。

“江苏是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高地,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又是国内微电子领域教学的佼佼者,牵头成立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在这个新的平台上整合资源,以更前瞻性的眼光与企业深度融合,以不断闯关的姿态进行芯片的科研攻关,以革新的办学模式培育人才,这些都是我们苏信人责无旁贷的使命。”张瑜表示,“学校要求微电子学院的学生每人都要设计一块芯片,我们培养的人才,一定要想尽各种办法满足企业实际乃至超前的需求。对于企业来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所见即所得,来了就能用。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有的时候甚至要想到企业前面,这才是高质量的产教融合。”

一次产教融合的改革创新

按照计划,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未来每年要培养1000名以上专科生、300到500名本科生、50名左右研究生。如今,“苏信一号”的流片成功,不仅意味着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学院的科研取得了进一步成果,也意味着“为国育才”的初心愿景有了更坚实的基础,更意味着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这个平台上践行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踏出了重要一步。

在学校里的一面展示墙上,联想集团、海澜集团、保时捷(中国)、雷诺、中兴通讯、华虹半导体、新大陆、北京精雕、福建三锋、上海睿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品牌标志显得格外亮眼。从2014年至今,10年间,12个校企合作的产业学院在这里落地,涵盖了集成电路技术应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售后服务、高端纺织服装、数字媒体设计等产业领域,辐射专业数十个,为学校提供了紧跟区域乃至国家产业发展需求的“产学研创”平台。对于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而言,校企深度合作的“融合育人”只是创新育人的一部分,更宽泛领域的创新育人早已植根于育人的方方面面,从“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到学校内部的“全员育人”,再到引导学生屡获佳绩的“以赛促教”,学校创新育人的每一步,都力争立于时代潮头。

2024年3月,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获评2023年度省属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70多年来,学校教学模式的每一次变革,每一步都坚持‘党建引领’,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每一次创新都对应着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方向。‘苏信一号’的流片成功,是学校坚持创新育人的最新成果,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学院获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意味着在这个平台上实现更高质量的产教融合有了更多可能性,为江苏乃至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也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同样重要的是,‘苏信一号’也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打造高职教学改革样板提供了强大的‘芯动能’。”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孔捷表示。

罗志军 黄之晓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