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澎湃中的“铿锵玫瑰”

“新”潮澎湃中的“铿锵玫瑰”
2024年06月05日 06:17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程浏可

    “全长三角造”机器人、汽车连接器智能工厂、大模型技术应用展现出的“硬核科技”感让人眼前一亮;10万吨级整机运输船、可容纳5246人的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等一批高端装备的突破令人惊艳;“入海”潜心研究,“上天”聚力探索,既有对科学问题的深度追问,又有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创新……

    在生机盎然的初夏之时,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来到上海采访时发现,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当下,上海正在发生令人惊喜的新变化。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质生产力孕育和形成的战略机遇期,上海聚焦“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这里,无数建设者正用智慧和汗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其中不乏一朵朵“铿锵玫瑰”,她们斗志昂扬,飒爽英姿不让须眉。

    建设国之重器 服务国之所需

    位于长江口长兴岛的上海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是上海振华重工最大的生产基地,其0号海工码头被称为“岸桥的万博馆”,记者在这里看到了一排排将发往全球不同港口的五颜六色、不同规格的岸桥。在这些“钢铁巨人”的背后,有一位“铁娘子”以看似瘦小的臂膀肩负着大国重器制造的使命担当,她就是上海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副总经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周亚芬。

    1995年,周亚芬就加入上海振华重工,近三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工作生活与上海振华重工的发展使命融为一体。“我和每一位振华人一样,把工厂当成自己的家。”周亚芬说。

    从一开始负责质量检验工作,到后来负责生产管理,周亚芬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产品放在第一位。“项目主要结构的焊缝已经完成多少米、产品进展到什么程度、面临什么问题、什么时候装船,我都十分清楚。”长兴分公司大约5.5公里的岸线,周亚芬基本每天都要走一个来回,以便掌握生产进度。2017年完成港珠澳大桥沉管接头最后焊接,实现水下管道全部贯通;2021年打造“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港岸桥”项目。周亚芬在岗位上坚守和奉献的同时,也见证了上海振华重工从站稳脚到走出去,从跟随到超越引领的民族品牌的崛起,也见证了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用高质量履约打造出值得信赖的世界品牌。”周亚芬十分自豪。上海振华重工港口岸桥产品连续27年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自2008年起全球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70%左右。近年来,上海振华重工加快推动传统港机主业转型升级,加大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传统码头的赋能,提出包括硬件、软件等在内的自动化码头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周亚芬看来,自动化的实现能打破许多限制,让更多像她一样有志于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女性撬动起更广阔的天地。

    来自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的谭宁也是一位在生产建设一线的奋斗者,自博士后出站后她就埋头“只干一件事”。作为铝硅产品负责人,她勇于担当,带领团队坚持自主创新,实现技术突破,完成了宝钢铝硅产品的系列化研发与生产,形成了宝钢铝硅全产业链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实现宝钢铝硅热冲压钢产品快速放量。

    谭宁生完孩子后不久,正值市场拓展的关键期,她毅然回到工作岗位上。“做好重要产品的市场推广对整个产业链的企业都非常重要,宝武钢铁集团有这种担当,我也要有。”谭宁回想起当时的情形,依然十分坚定地说。

    谭宁告诉记者,在镀层分支里女性占比较高,越来越多的“她力量”用细心和耐心抽丝剥茧,不断推理和验证一个个问题,让产品性能更高,推动着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刘亚东,自2000年留校工作以来,全过程深度参与了“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并以主要完成人身份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绞吸挖泥船的自主研发是刘亚东加入交大科研团队参与的第一个工程项目,经过团队近20年的努力,实现了该项目从“0”到“1”的突破,并形成了全过程的产业链,为维护南海领土主权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亚东目前正在参与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远海全天候驻留浮式研究设施的建设,该设施面向高端海洋装备国产化、海洋极端气象预报、维护海洋安全、积累海洋数据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绵薄之力,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刘亚东说。

    胸怀国之大者,建设国之重器,服务国之所需。刘亚东自觉“十分幸运”:“工程技术研究必须瞄准国家战略需求解决关键的实际问题,秉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推动实现海洋工程装备技术高水平自立自强,只能靠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出来、闯出来。”

    投身智能领域 引领市场发展

    通过自主开发与设计能力,实现装配作业自动化、注塑成型无人化、立体仓储智能化和厂内物流精准化;联合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所有零部件均由长三角区域供应的“全长三角造”机器人——人工智能不仅在智能制造上应用成效显著,还增强了产业链安全和供应链韧性。在当前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下,许多女性投身智能领域,为新篇章的开拓贡献力量。

    安波福中国模具中心厂长陆文晴在厂里工作已经20年了。从第一套自主研发的小模具,到1微米精度的高精机器,安波福连接器系统赋智于创新,落实开发与设计,赋力于设备,推进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于数据,再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这一系列变化,陆文晴都有幸见证。

    陆文晴自豪每一个智能创新突破的成就,更自豪的是这些突破有些她还亲身参与。她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一个冲程生产八个端子的汽车连接器高速冲压级进模,其运行速度达到了惊人的每分钟800次;开发了两片式一个冲程生产4个端子的高技术含量的汽车连接器高速冲压级进模;同时实现了无纸化模具加工技术,将3D打印技术成功并广泛应用于模具加工;还建立了智能模具设计系统,使模具设计标准化、统一化,大大降低了错误率。

    “作为安波福连接器系统中国唯一的女性厂长,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希望发挥女性细腻的独特优势,关心团队成员的成长和身心健康,确保团队的稳定性和战斗力。我坚信,大家齐心协力,我们能研发出更前沿、更有技术价值的高端模具,引领市场的发展。”陆文晴说。

    长三角三省一市是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机器人产能全国占比超过50%。1994年出生的陈雯祎是智能领域的“萌新”,但却对国产机器人有着无限热忱。“我刚毕业时在苏州做电气工程师,在工作中接触到了工业机器人。当时有人不看好国产机器人,但是我觉得国产机器人很有发展前景。”就这样,陈雯祎带着这股闯劲儿加入了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从苏州到上海,陈雯祎在长三角开启事业奋斗之路,而新时达作为打造“全长三角造”机器人的首轮“链主”,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经信委指导下,联合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12家企业,不断冲破重重阻碍,共同打造出所有零部件均由长三角区域供应的“全长三角造”机器人,以抵御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进口依赖程度高所导致的产业链、供应链风险。

    “我最近做了一个自动码垛系统,前后大概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加入算法后可以适应更多产品、更快速切换产品,更简单灵活,很有成就感。”陈雯祎与记者分享了近期的小成果,展望未来,陈雯祎觉得这个行业有无限可能,值得一直向前探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上海振华 刘亚东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