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同心圆”,同筑“一个家”

共绘“同心圆”,同筑“一个家”
2024年06月05日 05:38 媒体滚动

游客身着汉服在中国大运河原点公园游玩。 (扬州市邗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供图)

水乡客厅效果图。 (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供图)

蓝天白云下,昆山淀山湖畔农田绿地风景如画。袁新宇 摄

□ 本报记者 王建朋 洪叶 颜颖

东南形胜、连江通海,沪苏浙皖合抱而成长三角,在这里,“长三角人”来来往往。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

同风起,共潮生。置身于这片面积约35.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东部发展热土,长三角正以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共同打造新发展理念的“样板间”。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时间轴悄然划至第六个年头,“越来越可亲可感”,是“蓝图规划”变为“现实画卷”的最真实写照———25条高铁,陆域所有地级市都有动车通达,时空距离越来越近;41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6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3项政务服务事项可跨省通办,跨域服务“清单”仍在不断“上新”……

毗邻区一体化发展来往愈发密切 跨域共建,“发展样板”互学互鉴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近日传出消息:位于苏浙沪三地交界处的“水乡客厅”方厅水院的上海馆、江苏馆完成结构封顶,连接上海和江苏的北步行廊桥完成所有的桥梁结构合龙和上部结构吊装工作。

“今年10月,方厅水院项目太浦河以北‘两馆三桥’的形象将完工,整体项目争取明年5月全面完工。”方厅水院项目经理江峰说,水乡客厅是两省一市共同打造的示范工程项目,三地共同成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公司,再由该公司协同推进跨区域项目建设,统一在吴江、青浦分别建设江苏馆、上海馆,在嘉善建设浙江馆、安徽馆以及主会馆。

人们对方厅水院的期待,被融入示范区广为流传的一句广告语中——“一刻钟走完沪苏浙,一天逛完沪苏浙皖”。

对水乡客厅的布局建设,是示范区共建取得的重大成效之一。“这是我国第一次跨省域规划和跨省域共同实施的空间,从制度创新制定到整体实施,再到各地配合,整体进展非常顺利,是长三角一体化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制度创新试验田。”示范区水乡客厅总规划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段进说。

放眼整个长三角,在省与省、市与市的交界处,来来往往愈发密切。

北边是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南边是浙江省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地跨沪浙的南北山塘村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在“抱团共建”中觅得发展机遇,一座座“番茄工厂”“草莓工厂”“生菜工厂”拔地而起,农业产业跨域共生长。

距离山塘村60公里处,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镇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青浦区白鹤镇比邻而居。这里藏着人们生活、工作的AB面——“居住在昆山,工作在上海”是沪昆省际毗邻区一体化发展的A面,“研发在上海、生产在昆山”的产业互补式发展则是B面。

相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群”,“共建”是群聊中的热词。以园区共建为例——今年,苏州工业园区迎来开发建设30周年。翻开长三角工业园区共建版图,“园区经验”开花结果,从苏皖两省首次跨省合作共建的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站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超级风口”的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无一不是成功范例。

四地共治跨域协同互为风景

生态共护,“绿色之地”可亲可感

初夏时节,碧空清澈。在启东摄影爱好者们的镜头里,60多公里外的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等上海地标清晰可见。“好天气、好空气加上好运气,从前想都没想过的美景就这么呈现在眼前。”从去年开始,摄影师施佳男不止一次航拍到长江对岸的浦东“三件套”。

头顶同一片蓝天,共饮同一江碧水,长三角城市互为风景,正是四地共治跨界环境污染、共创治理协同机制的生动展现。

近年来,长三角建立我国首个跨省湖泊湖长议事协商平台;区域内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实现共享,进行空气质量联合预测预报。昆山先后与嘉定、太仓签署《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三地多次针对交界地区大气污染现状开展联合监测和执法行动,共同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上海、江苏签署《沪苏交界地区跨界河湖共保联治备忘录》,在省界毗邻地区的跨界河湖,复制、推广跨界水体共保联治机制……

气无边、水无界,像这样打破行政边界壁垒、建立跨域协同机制,携手治污的绿色故事正在不断上演。

环境的变化,数据作证——去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83.7%,5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93.4%。

生态的改善,可见可感——时隔多年,长江南通段再次成为江豚的“快乐家园”;太湖流域消失已久的“吉祥三宝”等对生存环境有着很高要求的敏感物种大量回归。

“作为大型制造业企业,南钢应该成为绿色制造先行者。”长三角碳中和产业创新投资联盟发起单位、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徐晓春介绍,为推动节能降碳,南钢搭建起低碳智慧能源管理体系,运行以来吨钢综合能耗降低6.4%。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合力打造区域绿色产业体系,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惠民一卡通畅游长三角

便利共享,“长三角人”同城同心

“我长期吃的降血压药,之前在嘉善只能自费购买,要回吴江才能用社保卡买。现在不但可以在嘉善的定点医院直接刷医保卡就诊,还能在嘉善的定点零售药店刷卡买药。”家住苏州吴江的吴红英,在吴江参保,因为女儿在浙江嘉善工作,常常会去嘉善。最近一说起解决了这个经常困扰她的问题,就喜上眉梢。

2018年9月,长三角在全国率先启动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试点。如今,三省一市医保结算系统均接入国家层面的统一信息平台,在区域内实现联通。这也意味着,在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上,长三角实现统筹区和医疗机构的全覆盖,涉及41个城市1.8万家医疗机构。

看白云低走,享晚年幸福,康养是“长三角人”共享便利服务的另一侧面。

位于江苏宜兴的九如城湖·颐养中心,是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之一。良好的环境、地缘人缘相亲的氛围,让来自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居民,纷纷选择这里作为第二居所和养老之地。

长三角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文脉悠远绵长,是全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华文明优秀成果最富集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同样风生水起。

过去一年,三省一市赓续历史文脉,深化区域考古合作机制,并围绕考古研究、活化利用、科技支撑、人才交流等重点领域,构建以“良渚文明”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核心文化标识。同时签署《长三角文化和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2023浦江宣言》,联合推出20条“长三角革命文物主题游径”线路等一体化联动产品,持续推进以社保卡为载体的长三角居民服务“一卡通”在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方面实现“同城待遇”,并推出“畅游长三角”“惠民一卡通”等产品。

选择长三角,还源自这里有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不断涌现——三省一市持续推动长三角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以社保卡为载体实现52个居民服务事项“一卡通”;建立多个教育一体化发展联盟,健全教师联动培训机制,联合开启“长三角地区骨干教师交流研修和访问学者计划”,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深化区域警务、社会治理合作,公众安全感稳定在99%以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长三角 一体化发展 上海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