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持续积蓄发展新动能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持续积蓄发展新动能
2024年06月05日 05:25 媒体滚动

转自:内蒙古日报

□郑学良 刘军 梁婧姝

  走进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中环产业园,内蒙古鑫环硅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颗粒硅项目厂区内5座精馏塔高耸直立,钢架结构的生产设备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金属光泽,成品库内外穿梭着满载整箱颗粒硅产品的装运叉车,整个厂区被大型运输车包围着。

  到4月底,内蒙古鑫环硅能科技有限公司规划建设的5条生产线已全部投产,累计生产颗粒硅2万余吨。2024年,预计可实现生产颗粒硅9.4万吨,提供就业岗位1450余个。

  截至目前,中环产业园已累计完成投资532亿元,陆续培育引进16家半导体和光伏行业知名企业,半导体单晶晶体年产能2500吨,光伏单晶晶体年产能105GW,光伏单晶晶片年产能28GW,已建成半导体单晶硅、新能源光伏单晶硅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先进制造基地。

  如今,中环产业园正致力于建设全球领先的单晶硅棒生产基地,形成光伏产业竞争优势,成为具有全球优势的太阳能硅晶体制造中心。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加快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加快构建体现内蒙古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去年以来,呼和浩特聚焦“五大任务”,坚持以“首善之地”的标准,聚力“六大产业集群”,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布局产业新赛道,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积蓄发展新动能,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注入强大动力。

  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项目正高效推进,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正快速集聚、加速形成

  4月28日,中国移动正式对外发布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智算中心——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呼和浩特)投产使用。该智算中心项目入选“2023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部署约2万张AI加速卡,AI芯片国产化率超85%,智能算力规模高达6.7EFLOPS。

  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绿色能源供给示范项目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地基打桩、预埋件浇筑等作业,目前已完成1419个灌注桩浇筑,计划今年11月底全部建成投产。

  与此同时,在呼和浩特市蒙瓦阀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生产机械运转不停,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着切割、抛光等各项操作,动作娴熟准确,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

  “2023年我公司出口货值1408万美元,年产阀门及零件1344吨,今年1至2月出口货值215万美元,同比增长23%。今年批准新建不锈钢阀门科技智造项目,占地60亩,公司投资3.4亿元,新项目5月开工建设,达产后可年产300万只不锈钢阀门。” 呼和浩特市蒙瓦阀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利介绍,此次新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完善智能智造产业链条,有利于机械生产技术水平与智能制造水平的飞速提升,进一步提高公司品牌影响力和整体竞争力。

  打好主动牌、下好先手棋。

  呼和浩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优势领域,制定“路线图”、明确重点任务,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集中签约了一批项目,包括星河动力新一代商业运载火箭制造基地项目、国电高科卫星物联网星座项目、感知起源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生产制造项目、箭元科技不锈钢商业液体火箭制造项目、海穆康通航飞机生产制造项目和星捷科技中国空间站低成本货运飞船总装集成测试生产线项目,涵盖多个战略性新兴领域。

  和林格尔新区坚持产业先行、以产立城,立足产业优势,着力构建算数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临空经济产业链“4条产业链”,围绕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按照年初设定的全年目标,聚焦主导产业,引进更多优质项目,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培育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产业为依托、以项目为抓手、以服务为支撑,加快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向“千亿级”园区迈进。

  ……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

  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项目正高效推进,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正快速集聚、加速形成。

  形成了“研发一批技术、攻坚一批难题、转化一批成果”创新发展模式,加快以科技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交出了首府科技创新的亮眼成绩单

  2023年8月,世界奶业大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开幕式上,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中国奶业协会分别授予呼和浩特市“世界乳业科技之都”“中国奶业育种之都”称号,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正式启动。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取得98项技术成果,其中创新集成高产奶牛性别控制胚胎生产关键技术,促使胚胎牛年单产达14吨、单头利润提高50%,推动我国奶牛良种性能快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力量。去年以来,呼和浩特紧扣建设全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建立了“政府+园区+科创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打通了“科研强企、人才优企、成果兴企”路径,形成了“研发一批技术、攻坚一批难题、转化一批成果”创新发展模式,加快以科技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交出了首府科技创新的亮眼成绩单。

  2023年,在全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30位,居各盟市首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49家,持续排名全区第一;争取上级科技专项资金7.45亿元,较上年增长175.93%,创历史新高;认定登记技术合同832项,合同成交额15.06亿元,同比增长16%,处于全区第一梯队;获批建设大青山实验室,填补了省级实验室空白……

  一项项科技创新的突破与支撑,彰显了呼和浩特市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近年来,呼和浩特始终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行创新布局,围绕“六大产业集群”重大创新需求,通过出台政策、项目引导等方式,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和高校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的作用,在产业链、延链、补链上下足功夫,把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在一起,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攻关体系,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筑牢创新底座。

  2024年,呼和浩特市将依托科技综合服务总窗口,建好用好“蒙科聚”创新平台,重视科技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积极探索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新模式,搭建技术转移人才学习提升和施展才华的平台。

  同时,充分发挥政校企联盟作用,举办呼包协同人才科创大会,开展高校院所协同创新路演,促进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转化为生产力。

  “今年,呼和浩特市将由两院院士亲自挂帅、顶级专家团队聚焦突围方向领衔实施2项国家重点项目,争取在乳业、动物疫苗、生物育种、益生菌、航天航空等优势领域找点位、找团队,从自治区、市级两个层面开展突围,在一两个点上取得突破,做到起跑就领先。”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孔燕表示。

  聚力呼包同城化发展,在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乳业、大数据、生物医药、现代化工等领域组建若干产业联盟,在产业聚焦强链补链固链延链上下功夫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3月23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加快同城化发展 推进校企科技成果转化暨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举行,发布了呼包两市人力资源需求、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为呼包两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创新联合体和科技领军企业代表授牌;启动、签约了呼包两市“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暨校企协同创新项目。

  “我们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更大力度推进招才引智工作,培育科技产业,一方面,持续将高校院所的新技术、新成果嫁接到产业和产业链上,通过先进技术成果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另一方面,搭建更广更深层次的校企协同路演成果对接转化平台,持续将驻呼高校、全国的高校甚至海外的先进资源,以路演的形式,将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手牵起来,精准转化一批先进技术成果,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呼包两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李孔燕说。

  “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随着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呼包科技牵手合作也愈加频繁。

  近年来,呼和浩特主动融入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已建成国家级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自治区级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正在筹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全市拥有自治区级新型研发机构16家,涉及乳业、动物疫苗、草业、家畜繁育、农牧业、电子信息等领域。院士专家工作站20家,其中依托市属企事业单位建立7家,涉及生态环境、蒙医药、现代农牧业、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目前,呼和浩特市专家库拥有专家4000余名,入网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设备共2672台(套)。

  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打破阻碍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以更高的资源流动效率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为进一步释放新型生产要素活力,呼和浩特市加快推进呼包同城化发展《2024年重点推进事项清单》实施落地,截至目前,12个方面30项重点事项全部启动实施,其中26项取得阶段性成果,4项已经完成。

  “呼和浩特市与包头市签署加快同城化发展协议以来,两市发改委携手前行,签署了《产业合作领域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共同在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乳业、大数据、生物医药、现代化工等领域组建若干产业联盟,在产业聚焦强链补链固链延链上下功夫,着力在实现两市协同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呼和浩特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伊德尔说。

  “精准滴灌”实体经济,金融系统为呼和浩特市项目支撑、平台建设、企业发展引入源源不断金融“活水”,助力项目跑出加速度

  去年以来,呼和浩特立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开展金融政策、产品、服务创新,加强金融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伊利集团是呼和浩特“奶业振兴”标杆,中国乳业龙头,其发展壮大与金融机构支持密不可分。

  2023年,农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灵活运用信贷授信、票据融资等工具支持伊利集团发展。全年实现信贷投放66亿元,债券承销90亿元,开立承兑汇票73亿元,助力企业经营周转。2023年,伊利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排名跃升了16位,成为跨国公司100大排行榜中唯一上榜乳企。 

  久泰新材料是落户呼和浩特的大型现代化工企业,采用国内成熟、世界领先的工艺技术制备乙二醇,年产可达100万吨,是全球最大氢羧基化法煤制乙二醇项目。

  项目建设初期亟待解决融资瓶颈。中国进出口银行内蒙古分行为该项目投放进口信贷固定资产贷款3亿元,是该项目落实到位的首笔贷款,也为项目后续融资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助力新兴煤化工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型优化。

  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电厂百万千瓦级新能源打捆外送项目,是国家第一批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邮储银行呼和浩特市分行支持了大唐清水河、和林格尔2家新能源有限公司,授信总额共51.64亿元,期限15年,是该项目获批的首笔银行贷款,该项目批复后仅用3天完成放款,第一时间解决了项目前期资金需求。

  “精准滴灌”实体经济,金融系统为呼和浩特市项目支撑、平台建设、企业发展引入源源不断金融“活水”,助力项目跑出“加速度”。

  3月14日,呼和浩特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政金企对接会召开,市政府与有关金融机构就城中村改造、新机场建设签署了政银合作协议;多家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围绕引黄入呼三期、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项目建设和企业上市辅导签署了合作协议,签约授信金额超560亿元。

  如今,呼和浩特金融资源持续集聚。全市现有金融机构137家,地方金融组织68家,大型金融机构区域总部66家,上市企业、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挂牌企业数量均居全区首位。

  “我市要持续推动‘双千’目标,每年固定投资规模要保持在1000亿的规模,就需要金融‘活水’的助力,搭建好服务‘六大产业集群’企业的平台,通过金融业助力推动实体产业二产的做大做强,以及服务业的发展,后续工作当中要通过投资加投行、基金加资本金、专项债加政策性金融多种政策工具叠加应用,把货币政策工具充分运用到实体经济环节,让金融‘活水’更好地助力我市产业发展。”伊德尔说。

  在这个朝气蓬勃的季节,呼和浩特向“新”而行,通过高质量的“引进来”和高水平的“走出去”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3月11日,呼和浩特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等工作。

  3月15日,呼和浩特市与华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华夏航空将在新机场前端航空总部基地内,与和林格尔新区合作建设华夏航空运营基地,项目计划与新机场同步建成使用,届时将进一步提升新机场枢纽能级,完善航线网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月22日,呼和浩特市与京能集团在京签署新型长时储能装备制造项目投资框架协议,签约项目总投资70亿元,京能集团将在呼投资建设新型长时储能电站,同时引进配套长时全钒液流储能电池装备制造等项目,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助力首府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5月10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包钢会见京东集团SEC成员、京东科技总裁徐丰,京东集团副总裁龙宝正、刘辰一行。

  5月15日,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贺海东赴广州海克森能源有限公司,参观企业展厅和产品生产线,商谈对接相关合作事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在这个朝气蓬勃的季节,呼和浩特向“新”而行,通过高质量的“引进来”和高水平的“走出去”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2024年全区招商引资暨诚信建设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后,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部署招商引资重点任务,市党政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赴外考察、对接项目,积极参与项目研商、谈判、签约,召开专门会议协调解决项目招引中具体困难和问题,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紧盯企业投资动向,迅速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

  一季度,呼和浩特市新签约项目127个,协议投资额1328.33亿元,其中已经落地48个,开工13个。1至3月招商引资项目累计到位资金91亿元。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

  呼和浩特市将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深入贯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求,以更高站位把首府经济社会发展放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局中谋划推进。坚持“先立后破”,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物医药、硅材料、大数据、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下游延伸,提升科技含量和产业竞争力。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有针对性地布局人工智能、未来网络、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推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呼和浩特日报》提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