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起,京广高铁武广段、杭深铁路杭甬段和沪昆高铁沪杭段、杭长段4条高铁上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由原来的固定、单一票价机制优化调整为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场化票价机制,相关列车车票已于6月1日开始发售。这4条高铁票价为什么调整?市场化票价机制是什么?有升有降怎么体现?一起来看本期快问快答↓
Q
为什么要调整这4条高铁的票价?
A: 这4条高铁覆盖华南、东中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较完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竞争充分,且开通10余年来一直实行固定、单一票价机制,其间高铁运营维护成本发生了较大变化,现行票价机制已明显不适应市场化经营形势。高铁票价优化调整后,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的比价关系更为合理,有利于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用,与周边其它高铁线路上运行的同类动车组列车票价水平也更为平衡。
Q
什么是市场化票价机制?
A: 市场化票价机制是指综合考虑季节、日期、时段、旅时等因素,以公布票价为上限,对动车组列车票价实行不同幅度的折扣,充分体现有升有降、优质优价的市场原则。
比如,调整前,武广高铁上运行的广州南至武汉间G82次和G1132次动车组列车,G82次旅行时间为3小时47分,而G1132次旅行时间为4小时50分,二等座票价均为463.5元,这两趟列车旅时不同,但票价相同;调整后,G82次二等座票价为553元,G1132次二等座票价为304元,旅时较长票价比旅时较短票价便宜249元。
Q
市场化票价机制中的“有升有降”怎么体现?
A: 高铁实行市场化票价机制后,将综合考虑列车发到时刻、停站多少、旅时长短和客流分布等因素,以公布票价为上限合理确定各次列车车票的具体执行票价。对一些旅速较快、长期供不应求的列车车票执行不打折票价,对一些停站较多、方便沿线旅客出行的列车车票执行打折票价。以武广高铁为例,这次执行不打折票价的均为上座率较高的列车,而执行打折票价的均为上座率较低的列车。
整体看,实行市场化票价机制后,执行不打折票价和执行打折票价的列车数量基本相当,体现了“有升有降”。票价“有升有降”既丰富了旅客乘车选择,也能够通过价格杠杆调节均衡客流,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资源利用效率。
Q
高铁客流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 目前高铁客流不均衡主要表现为:
一是不同日历客流差异大。节假日、双休日旅客发送量一般为800万~1800万人,而周一至周五工作日则在600万~1200万人,峰谷差近三分之一。
二是不同停站客流差异大。列车途中停站多少、旅行时间长短,对客座率影响明显。
三是不同时段客流差异大。因为票价没有差异,早7点前、晚21点后开行的高铁列车客座率普遍不足60%,明显低于全路高铁列车73%的平均水平。
票价“有升有降”既丰富了旅客乘车选择,也能够通过价格杠杆调节均衡客流,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资源利用效率。
Q
这次票价调整怎么体现优质优价?
A: 在此次高铁票价优化调整中,铁路部门将开行更多旅时更短的列车,提供更多优惠打折的客运产品,丰富旅客出行选择。对于旅时较短、开行时刻较好、长期供不应求的高铁列车,执行不打折票价;对于其它非高峰时段开行旅时稍长的高铁列车,加大票价折扣力度,充分体现了优质优价、公平合理的市场原则。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均衡运输,优化了旅客乘车环境。
Q
市场化票价机制效果怎么样?
A: 2020年以来,先后有京沪高铁、厦深高铁、成渝高铁、南广高铁、京广高铁京武段等多条既有线路实行了市场化票价机制,新开通的高铁线路同步实行了该机制,价格杠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引导了旅客错峰出行,促进了客流均衡化,平衡了市场供需,综合运输效能得到提升,市场反响较好。
比如,2020年京沪高铁开始实行市场化票价机制,其中,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的G19次和G149次两趟列车,G19次中途停2站,旅行时间为4小时28分,之前平均客座率为94.3%,之后平均客座率下降为90.3%;G149次中途停10站,旅行时间为6小时2分,之前平均客座率为62.4%,之后平均客座率上升为73%。
快问快答 你问我答
大家还有哪些问题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