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始终贯穿百年党史

文稿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始终贯穿百年党史
2024年06月03日 17:34 媒体滚动

转自:千龙网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石。党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发展成拥有98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密不可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理论与实践。我们什么时候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彻得坚决彻底,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能进展顺利,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什么时候贯彻得不彻底,就会左右掣肘,遭受挫折,乃至于失败。党就是在接受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洗礼中不断发展壮大,变得更加坚强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实践的产物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首次提出“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提出“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强调“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已有近2000年历史。“实事求是”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其赞扬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刘德的实事求是是喜好先秦诸子的古书,考证古书时“求真是”“留其正本”。唐代颜师古将实事求是注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的第七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首次提到“实事求是”的概念,明确提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1940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时,第一次解答了什么是“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的内涵从传统的治学方法变成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将“实事求是”确立为全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在这次会议的口头报告中指出:“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强调,“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下根来。

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邓小平同志说,“我是实事求是派”“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态度、根本观点、根本方法”“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哲学的概括,是马列主义理论、马列主义方法的概括”“我们讲要继承和发扬毛主席为我们培育的优良传统,第一个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实事求是”。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时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提倡“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号召领导干部“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所以,我们党内对实事求是的认可度非常高,它是中国的语言文化环境、中国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中国共产党人将实事求是本身所具有的深刻的哲学内涵提升到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来认识。什么是“是”?我们把它解释为规律、必然性。实事求是也就是在求真、求实。西方哲学自巴门尼德以来就聚焦于存在(Being)这一点上。其实,将“Being”翻译成“存在”,没有完全表达出其哲学意蕴,没有包含其本身对事物存在状态的判断。在古汉语里,“是”“实事求是”则包含这样的意蕴。在现代汉语里,“是”已经变成了一个系动词,哲学意义被完全稀释了。所以,我们将“Being”翻译成“存在”。但正因为“是”的哲学意涵,“实事求是”才能站在哲学的高度,成为共产党人的思想武器。要把握好“实事求是”的内涵和价值,一方面要梳理百年党史,总结经验;另一方面也要从哲学的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方法论。只有把这两方面讲透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百年历程

党的百年历程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是不断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伴随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逐渐形成、确立并发展起来。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党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长期且复杂的历史演进过程。

(一)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之前的探索起步阶段

我们党在革命发展中不断丰富自身。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到1927年4月党的五大召开时,全国党员人数发展到近6万人,成为国内不可忽视的一股政治力量。在大革命时期,我们党积极开展工运、农运和学运,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探索革命的道路。毛泽东同志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强调农民力量的重要性,实事求是地看待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党的五大召开后,我们党经历了一段艰难时期。大革命失败后,党内不仅出现了右倾错误,更是多次出现“左”倾错误路线,尤其是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开始被迫长征。毛泽东同志对此指出,结果是丧失了除了陕甘边区以外的一切革命根据地,使红军由三十万人降到了几万人,使中国共产党由三十万党员降到了几万党员,而在国民党区域的党组织几乎全部丧失。究其根源是党的思想路线出现了偏差,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凭着主观经验或是照搬马列主义的教条,都是不可行的。一切政治路线、军事路线、组织路线的正确与否,都要看它们是否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出发,是否从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和中国人民的客观需要出发。这一点开始被党内所认识。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抵制党内“左”倾思想蔓延的同时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比如,在井冈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从实际出发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长征时期,经过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左”倾错误思想受到批判,实事求是的思想重新在党内占据了主流。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之后,我们党完成了万里长征,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再度实现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反对和纠正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过程中,不断和错误思想路线作斗争,从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日益清晰并逐渐成熟起来,为正式确立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之后的深入探索阶段

1941年5月,我们党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全面阐释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并将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到党性表现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作风的高度。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强调,共产党“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并号召全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1945年4月,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全党的思想路线。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党从政治上、思想上彻底肃清了教条主义在党内的影响,清除了前进道路上的思想障碍,对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有了更为准确的判断,进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与路线。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继续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探索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方针政策,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集中体现了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继续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邓小平同志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992年,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在描述思想路线时新增了“解放思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新增了“与时俱进”;2012年,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党章新增了“求真务实”,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更加丰富。

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极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实践要求进行了理论创新,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

这一时期,我们党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丰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了新的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我们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在心、付诸行动。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是对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要兴党强党,保证党永葆生机活力,就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和把握自己,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关键在党。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能否通过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能否彻底摆脱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能否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关系到党的长期执政。党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需要坚决贯彻实事求是原则。

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关键在于牢牢把握中国国情。我国目前最大的实际和基本国情是,我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要牢牢把握住这个基本国情不动摇。

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着力点在于将工作落到实处。党员干部应该深入人民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其中,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很重要的方法。党员干部要放下身段、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切实了解并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都要求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

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党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对已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作出准确判断与应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党准确把握客观规律和时代潮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尤其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我们更需要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规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经验启示

在百年革命、建设、改革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这些都离不开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百年坚持。

第一,坚持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形成的全过程,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和持续性。实践证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指引,是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立足点,唯有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之中,贯穿于党的各项事业建设之中,充分发挥其先导作用和引领作用,才能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第二,坚持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落实到实现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实践中,确保百年大党执政地位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党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本质要求上也是完全统一的。我们党秉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是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根基所在、血脉所在和力量所在。要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和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指导,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期待,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改革智慧和力量,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战略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为长期执政创造千秋伟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三,坚持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确保中国特色国家治理模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贯穿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进程,成为引领我们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无不将正确思想路线贯彻于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全过程,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无不按照时代发展的任务和要求制定大政方针,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构成了百年大党治理大国的体系与脉络。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全面审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发展大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建设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战略,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空前提升。

第四,坚持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在领导干部工作的全过程,增强全党践行实事求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成功实践,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纵观百年党史,在我们党的一切领导工作中都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体现了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作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

四、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关系

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参考三则材料:一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二是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三是1845年秋季至1846年夏季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我们要明确,在主客体关系当中研究存在是哲学的一贯传统,“主客二分”是既成的事实。我们如何打破“二分”的局限?必须要引入辩证法。如果没有辩证法,“二分”就是必然的。只有在辩证法的交互关系当中重新确认主客体的关系,我们才能找准认识。从康德开始的唯心主义就已经在试图破除“二分”界限。客体是相对主体而存在的,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主客体之分基于人的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的基础是现实中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讲的新哲学,是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扬弃,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则是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直接否定。马克思的新哲学不是要消除过往哲学的一切内容,而是站在了近代哲学的肩膀上作出重大变革与创新。我们要肯定费尔巴哈的历史性贡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指出,费尔巴哈是唯一对黑格尔辩证法采取严肃的、批判的态度的人;只有他在这个领域内作出了真正的发现,总之,他真正克服了旧哲学。马克思认为他建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费尔巴哈为彻底实现对黑格尔哲学的根本改造,将包含辩证法在内的整个哲学体系全部抛弃。费尔巴哈建立的感性哲学,把感性直观置于第一位,但是仅仅停留在感性直观,没能进一步发展为感性活动。以三段论为例,假设黑格尔认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费尔巴哈发现在某个地方存在黑天鹅,那么黑格尔建立的观念体系就破产了。但是,费尔巴哈仅凭感性认识就将所有的判断装进同一概念体系的做法与黑格尔无异,同样会犯错误。这时,只有引入辩证法才能改变局面。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缺陷是人与对象的关系是静止的,感性直观是一种静观,缺乏主体的凝视。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力量,既包含现实中的物质力量,也包含其他潜在的可能性。马克思指出,当现实的、肉体的、站在坚实的呈圆形的地球上呼出和吸入一切自然力的人通过自己的外化把自己现实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设定为异己的对象时,设定并不是主体;它是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人的能动性体现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唯心主义的活动方式仅仅完成了思维上的对象化,其对象性活动是从精神出发,再返回精神领域的过程,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对象性活动拉回现实,清晰地揭示出对象性活动的内涵。马克思指出,历史的全部运动,既是这种共产主义的现实的产生活动即它的经验存在的诞生活动,同时,对它的能思维的意识说来,又是它的被理解到和被认识到的生成运动。所以,辩证法将真理与实践进行有机统一。实践本身就包含真理。

马克思认为,一切旧唯物主义尽管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但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与此相反,唯心主义不承认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更不承认人的感性活动。费尔巴哈哲学尽管是以人为本的唯物主义,但由于无法理解人的对象化活动及其与历史演进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因而在历史观问题上陷入了唯心主义泥淖。

实践是人的主体活动对象化的动态过程,是人作为历史主体现实地、能动地、革命地改造客观事物的感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关系的社会实践和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不同的实践形式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社会经济领域、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社会交往领域、以精神生活为基础的人类思维领域。三种领域紧密相关、相互影响。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自身生活的物质条件、形成各种社会关系、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物质生产实践作为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马克思指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