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非典精神:书写人类同疾病斗争的中国奇迹

抗击非典精神:书写人类同疾病斗争的中国奇迹
2024年06月03日 16:26 媒体滚动

转自:党建网

方闻昊

  2003年2月中下旬,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疫情在广东局部地区流行,3月上旬在华北地区传播和蔓延,4月中下旬波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呈暴发状态。面对这一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共克时艰,有效控制了疫情,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至6月下旬,我国抗击非典疫情取得决定性胜利。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决心和能力,震撼了世界。

  在同疫情的殊死较量中铸就抗击非典精神

  大疫如大考。面对进入新世纪的第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总体要求,我们及时成立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安排充足资金设立非典防治基金,加快推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将非典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公布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抗击疫情提供有力保障;迅速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疫情报告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每天公布疫情、宣传预防和治疗方案;加强重点场所管理,中小学停课,高校封闭运行,公共场所定期消毒,疫情场所整体隔离。与此同时,党中央正确处理抗击疫情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及时作出“坚持一手抓防治工作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齐心协力夺取抗击非典和促进发展双胜利”的重大决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团结一致、守望相助,汇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这里危险,让我来”,“选择了从医,就选择了奉献”,“只要还有一名患者没有脱离危险,我就不能离开前线”……广大医护人员在关键时刻不惧危险、不畏死亡,挺身而出、不辱使命,始终战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面对前所未见的病毒,广大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刻苦攻关,短短数周发现非典病原体,36小时完成病毒基因测序,为研制早期诊断试剂和有效治疗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在城市,广大市民动员起来,群防群控越来越严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行动成为千百万人的自觉实践。在农村,即便是偏远的山区也能随时监测疫情的变化,即便是困难的群众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当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到抗击非典疫情的伟大斗争中,我们就迅速由被动转为主动,使旧中国那种“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境况不再重演。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病魔进行殊死较量的人民战争中,我们铸就了伟大的抗击非典精神,为赢得最终的胜利提供了精神力量。

  抗击非典精神的丰富内涵

  抗击非典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抗击非典疫情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我们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这成为抗击非典精神的丰富内涵。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是全党全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部署上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党全国拧成一股绳,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中华民族久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而愈强,靠的就是亿万中国人民在关键时刻团结如钢、共抗强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从主战场到大后方,从实验室到流调队,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面对疫情、面对死亡,广大医护人员视疫情如命令,视病房如战场,视病人如亲人,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临危不惧、忘我工作,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为了战胜病毒,广大科研人员顽强奋战、合力攻关,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在与非典疫情抗争的日日夜夜里,每个人都被别人的事迹感动着,同时又不断以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动着他人。

  团结互助、和衷共济,就是全社会广泛动员起来,团结一致、共同行动,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给患病群众以无微不至的关爱,给医护人员以满腔热情的支持,给发病地区以切实有力的帮助,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应对疫情的挑战。“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抗击非典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人民战争。白衣天使舍生忘死、无私无畏地救治病人,普通群众坚守工作岗位、严守防疫纪律,不幸感染病毒的患者服从命令听指挥、积极配合治疗,都是在为抗击非典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北京抗击非典疫情的攻坚阶段,全军1200名医护人员千里驰援,其他省区市紧急调拨大批医疗物资;河北、山西疫情蔓延的时候,广东、山东、上海派出最好的医疗队伍、调配最好的医疗器材全力支援;北京疫情刚刚缓解,又向其他地区伸出援助之手,真正做到了全国上下同心合力、同向而行。病魔肆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在与疫情的斗争中,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亲切,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得到了锤炼和升华,社会文明新风尚得到了进一步弘扬和发展。

  迎难而上、敢于胜利,就是坚定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忍不拔地克服困难,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惊慌、不退缩、不悲观,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坚决同病魔斗争到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面对困难和挑战,坚强勇敢的中国人民从来都是选择迎难而上,而不是消极退缩。在非典疫情最早暴发的广东,临危受命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就职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钟南山和他的同事们,率先提出“将最危险的病人集中收治到我们这里”,深入疫区与病人零距离接触,取检材料上万份,由此总结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措施,为广东、全国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防治非典作出突出贡献。当有记者问他:“这个病你们怕不怕?”他回答说:“怕,当然怕。但我们像战场上的扫雷班,你不扫雷,谁去扫?”在抗击非典疫情的战场上,英雄们前赴后继,仅广东一省就有3059名医务人员递交入党申请书,896名白衣战士火线入党。他们以临危不惧、勇挑重担的豪情,在南粤杏林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之歌。

  以抗击非典精神凝聚奋进新征程的时代伟力

  抗击非典疫情的胜利,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抗击非典精神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不断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

必须毫不动摇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表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在抗击非典疫情的战斗中,正是因为始终有党中央的坚强统一领导,有全体人民对党中央的坚决信任和拥护,一座众志成城的伟大丰碑才得以巍然矗立。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要教育引导全党同志着力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等能力,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的有机结合中,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对核心的情感认同,一刻不停地增强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在抗击非典疫情的战斗中,正是因为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我们才能迅速形成防治疫情的强大合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过程中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遵循,对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倍加珍惜、坚定不移。要把这一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进一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要在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时刻保持这一制度在把方向、管根本上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不偏向。

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社会总是充满矛盾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要在斗争中经受检验、在斗争中得到锻炼、在斗争中实现飞跃。在抗击非典疫情的战斗中,正是因为全体中华儿女充分发扬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大无畏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艰难挑战,才使我们有了赢得最终胜利的最大底气。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矢志不渝坚定正确斗争方向,在波诡云谲的斗争环境中认清形势、站稳立场、把牢方向,做到“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要坚持不懈磨砺顽强斗争意志,坚持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到重大斗争中真刀真枪地奋力拼搏,到攻克难关中实实在在地增长才干。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上要坚定不移,真正做到不在困难面前退缩、不在挑战面前低头。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孟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新冠肺炎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