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减损“看得见”,数字化转型成为传统产业“必修课”

让减损“看得见”,数字化转型成为传统产业“必修课”
2024年06月03日 13:52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科技网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为首钢集团降低了33%的缺陷发生率,数智化系统为企业直接减损2亿元。”在5月31日的帆软用户大会期间,中国信通院企业数智人才标准特聘专家、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院长梅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包括首钢、徐工等传统行业的大型企业中,通过数据生产力降本增效已经成为“必修课”,随着数据的充分应用和挖掘,大幅降低仓储成本、预判设备异常等功能均已基本实现。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融入传统产业的生产过程中,在行业领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新华社旗下中国经济信息社当日发布的《数据生产力案例观察》中,北汽集团、中化国际、徐工集团、大庆油田等10家帆软标杆客户共同入选,展现了我国企业运用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推进数字化创新实践的突出成效。

让传统产业拥有数智“基因”

“钢材生产过程中的缺陷产生关键参数都实现了数字化,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计算获得参数与缺陷发生率之间的关系,锁定避免缺陷的最优路径,进而降低缺陷发生率。”梅杰表示,过去能够看得见的是“损耗”,现在不仅入炉温度、均热时间等能够通过数据的方式呈现,还可以对炼钢、冷轧、热轧等多个工序的数据贯通起来进行分析和优化,最终达到有效控制缺陷的目标。

让数据可见、让数据说话,用工具改变人的数据思维……新型的商业智能工具正在改变生产线,助力企业实现管控数字化、决策智慧化、服务平台化。

在徐工集团,数字化转型让企业可以预判设备零件“生病”的时间。“通过深度挖掘历史的数据,会发现一些设备出现异常前是有‘苗头’的。”梅杰说,如果能够摸清设备在什么情况下会有异常,或者需要维修和更换的周期,企业就可以进一步降低它的维修成本。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少设备异常带来的损失,或者通过预判提前调货到事故现场。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数字化系统的有效监控,设备故障造成的生产线工作延期的比例在徐工集团呈持续下降态势。此外,由于零部件的可预测使用,仓储和物流成本也在大幅缩减。

探索以数字技能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数字人才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当前既懂产业技术又懂数字技术的数字人才较为稀缺。

“我们希望在主要业务人员中,培养一批有数字技能的人才。”北京银建投资公司数智研发负责人赵学敏表示,“作为传统的出租车行业的企业,我们希望通过线上的方式为驾驶员办理业务,还希望对驾驶员的一些行为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汇总挖掘和利用,进一步提高驾驶员运营的效率和安全性。这些都需要我们的业务人员具备数字技能,不仅能够运营数字化平台,还可以结合业务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创新功能等。”

像银建这样渴求数字人才的企业不在少数,很多传统产业的大师实验室等已经展开实践,在行业能人中培养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新型人才,但数字技术存在门槛,这使得培养效率难以满足各行各业对数字化人才需求。

如何发挥数字企业的优势,为数字人才的规模化培养发力?“在与不同行业领域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我们持续以实践‘打磨’人才,让每家企业都能打造承载自身人才培养需求的数字化底座。”梅杰表示,帆软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培训服务,针对业务、技术、中高层人员,从思维、执行、战略维度分别按照人才诊断需求进行不同层级的培训,并通过技能提升、课题实操、企业大赛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全方位帮助企业沉淀数字化技能知识体系和成果,在内部逐步推广,以实现业务价值的最大化。

数据显示,600多家企业在帆软提供的数据人才服务中提升了业务队伍的数字化素质。近年来,25000多名专业化数据人才在企业内部组织的培训中脱颖而出,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传统产业 转型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