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密谋”已久

阿勒泰,“密谋”已久
2024年05月30日 11:00 界面新闻

文|迈点 于波

谋事在前,成事在后。——菲·锡德尼

01 为什么去边疆

在《我的阿勒泰》爆火之前,阿勒泰地区(以下简称“阿勒泰”)对于多数国人而言,似乎有些陌生。隶属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的阿勒泰,地处祖国边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三国接壤。历史上,这里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曾经生活着赛种、匈奴、鲜卑、柔然、突厥、蒙古、哈萨克等游牧民族,并见证了匈奴、突厥、准噶尔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衰。

如今的阿勒泰,除了汉族以外,还生活着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35个少数民族,他们依然保持着少数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风俗文化。在《我的阿勒泰》中,作者李娟将这种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视作最珍贵的财富。

因为地处边疆,阿勒泰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不发达,是典型的“三、二、一”产业结构。以2023年为例,根据官方数据显示,阿勒泰的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占比分别为48%、35%、17%。

但并不发达的重工业,却让阿勒泰成为了宛若世外桃源的“人类净土”——“想要寻找一片纯净的天地,那就来阿勒泰吧!这里的天空湛蓝,空气清新,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遥远的童话世界。踏上雪山的巅峰,俯瞰脚下的世界,一切尘嚣都烟消云散。”

最具代表性的,或许就是喀纳斯湖,在蒙古语中,“喀纳斯”意为“美丽而神秘的湖”。它的美丽,其实文字表述并不是一种好的媒介——清澈见底的湖水、雪山环抱的周边,以及随四季变幻的“容颜”——这样的表述相较于它的美丽就有些平平无奇了。它的神秘,则深藏于湖水之中——随温度变化而变幻莫测的湖水颜色,以及曾经被拍成电影的“喀纳斯水怪”。在《有一种梦想叫新疆》一书中曾写到,“喀纳斯,只有到了那里你才知道什么是人间天堂。”

除了喀纳斯景区,阿勒泰还有大小东沟景区、白沙湖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布尔津五彩滩、乌伦古湖、桦村公园、蝴蝶沟和三道海子等诸多国家5A级、4A级景区,几乎囊括了雪山、森林、峡谷、湖泊、河流、戈壁、草原、湿地等所有自然风光。而且,这里还是“中国雪都”、人类滑雪运动起源地。或许,即使是以壮丽自然风光著称的瑞士,在它面前,也会黯然失色。

然而,兼具人文色彩与自然风光的阿勒泰,却并未成为“瑞士”。虽然它一直是游客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因为地处边疆、交通不便,让很多游客望而却步。以2023年官方披露的数据为例,阿勒泰的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分别为3150.51万人次和274.53亿元,仅为北京的9.58%和4.69%。

由于阿勒泰并未开通高铁,对于外省游客而言,飞机几乎是唯一可行的交通方式,但即使是飞机,也只有少数省外城市开通了直航。仅仅是往返交通,游客差不多就要耗费两天时间。因此,来阿勒泰游玩的,大多是那些有钱、有闲的人。而他们,又有很多选择,比如国外。这意味着,面对奔波的旅途,阿勒泰需要给予游客一个非去不可的理由。

02 被触动的灵魂

《我的阿勒泰》的热播,成为了那个理由。很多人认为,阿勒泰的火爆出圈,源自于剧中那令人陶醉的景色,但这只是表象,深层原因在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阿勒泰”,观众在剧中,找到了自己,这是一种灵魂的共鸣。

“我总是长时间地坐在河岸上吹风。河边很少有人过来。有时会有一个孩子坐在草地中间的大石头上,大声地读书。再把书反扣在草地上,大声地背诵。有时候背着背着,跳起来捡起几块石头就跑,追上一头啃食嫩草时不知不觉走远了的牛,把它往回赶,然后再坐会原来的石头上用功地温习课本。”

“吃过年夜饭,还一起兴致勃勃看了春晚——很多年来这也是第一次。然而信号太差,电视屏幕上的噪音与雪花点势均力敌......看到后来实在忍受不下去了,便出去踢了两脚天线锅。”

“我在乌鲁木齐打工,也没能赚上什么钱。但即使赚不上钱,还是愿意在那个城市待着......走在街上,无数种生活的可能性纷至沓来......晚上却只能紧缩成一团睡......我从乌鲁木齐回家,总是拖着天大的一只编织袋,然后骄傲地从里面一件一件地往外面掏东西。”

“老屋前前后后种着重重竹林,我从坡上走下来,一走进竹林,就听到外婆的声音。她正在塌了半边的老屋门口和一群乡下女子说笑......之前两天,我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差了十个钟头。接到噩耗后,我仍然坐在夜班车上继续往家赶,往已经死去了的外婆身边赶。”

“我在乡村舞会上认识了麦西拉。他是一个漂亮温和的年轻人,我一看就很喜欢他......麦西拉就像个国王一样。他高大、漂亮,有一颗柔和和清净的心,还有一双艺术的手.......就这样,整个秋天我都在想着爱情的事——我出于年轻而爱上了麦西拉,可那又能怎么样呢?”

原著中的这些片段,其实对于多数人而言,并不陌生,只需要把场景中的李娟换成自己,就能够找到曾经或者现在的自己。它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亲情和爱情交织之下的情感变化、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等,就像在原著中最后一节所讲述的那样,“在它偶然的命运里,其实也流淌着必然的河流”,这种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唤醒了读者心底那尘封已久的心门。

当《我的阿勒泰》以影视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时,它所描绘的,其实是一种“治愈系的风光”与“从前慢的生活”,在自然风光之中埋藏着人生的点滴。对比与之题材类似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因为缺乏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即使是展现出了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与壮美,也并未掀起多少浪花。

“我想传达的都是那种自由、豁达、不被别人眼光和评价束缚的人生,我们生而为人,在这个世界有自由选择如何度过自己一生的权利。”导演滕丛丛的这段采访,恰是《我的阿勒泰》火爆出圈的最佳注脚。

03 阿勒泰的密谋

毫无疑问,《我的阿勒泰》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但这一切看起来却有诸多巧合——它不仅成为了让游客不得不去的理由,而且在它火爆出圈后,阿勒泰当地文旅主管部门迅速接住了这“泼天的富贵”,一切看起来那么的井然有序。而在央视播出前的诸多细节也反映出,阿勒泰其实已经“密谋”已久。

在今年4月举行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阿勒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以及花城出版社宣布启动以“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剧,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我的阿勒泰”为主题的文旅联动计划。

与此同时,“新疆发布”、“新疆是个好地方”等官方自媒体账号,也联合推广李娟的作品及剧集。花城出版社更是在新浪微博、微信视频号、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起了热门话题,合计发布“李娟”系列宣传视频约170条,播放量更是突破了150万人次。

那么,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李娟的作品?阿勒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德丽达·那比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曾表示,“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我看了好几遍,在很多年前就看过,我们本地人都很喜欢她的作品。”

当然,这也并非受感性因素所支配。一方面,原著此前在文学界已经小有名气,先后入围全国文学类图书排行榜Top10、当当图书畅销总榜Top10、豆瓣图书总榜TOP250,并入选了首届“新华·山水阅读书单”;另一方面,在央视播出前,《我的阿勒泰》先后入选了国家广电总局2023年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第7届戛纳电视剧节最佳长剧集竞赛单元,并成为首部入围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的长篇华语剧集。

在《我的阿勒泰》火爆出圈后,当地文旅主管部门也迅速行动,不仅还原了剧中的张凤侠小卖部、文秀桥、巴太树等景点,还根据剧中景点推出了3-8天不等的旅游线路,并举办了人文色彩浓郁的民宿文化活动。与此同时,当地的酒店在满足游客基础住宿需求的同时,还会提供当地的特色美食以及车辆接送服务。

显然,《我的阿勒泰》堪称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文旅+影视”的营销案例,早在央视播出之前,新疆和阿勒泰便展开了相关的部署,最后的一炮而红,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罢了。

在营销上颇为成功的阿勒泰,也在竭力弥补自身在交通上的短板。例如,南方航空开通了每周一班的北京、广州的直航航线;阿勒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还将与南航、爱奇艺联合策划推出“我的阿勒泰”主题航班等。

04 结语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新疆提出了深入实施旅游兴疆的战略目标,其中阿勒泰是重要的战略支点之一。随着《我的阿勒泰》的火爆出圈,这座冰雪之城、运动之城、避暑之都,用市场化思维,掀开了阿勒泰乃至新疆文旅产业崭新的一页。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阿勒泰 我的阿勒泰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