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富吉瑞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富吉瑞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05月30日 00:0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如上表所示,公司前五大应收账款客户主要为长期合作的军品客户,受军品结算周期与总体单位付款流程影响,回款较慢,K0013为公司常年合作的民品客户,应收账款账龄为1年以内,2024年主要客户均在正常合作且已陆续回款。前五大客户应收账款账龄主要为1年以内,G0001 1至2年的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主要系该客户为军工项目的总体单位,与公司的合同约定付款方式为背靠背付款,其未收到总体客户的款项,故未支付给公司款项,2024年该客户已陆续回款。

  同时,公司持续跟踪大额应收款客户的回款情况,关注客户的经营状况以及诉讼情况,与客户保持良好联系,针对长期逾期款项,成立催收小组,由销售副总牵头,销售人员配合,积极催收款项。随着公司加强款项催收力度,公司2023年末应收账款金额,特别是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金额减少,整体账龄结构有所优化。

  综上,公司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较低。

  3、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坏账计提政策如下:

  ■

  如上表,公司的坏账政策与同行业公司基本一致。

  同行业可比公司坏账计提比例如下:

  ■

  注1: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

  注2:睿创微纳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采用不同的坏账计提比例,此处选取“A类客户”的计提比例;

  注3:久之洋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采用不同的坏账计提比例,此处选取“账龄组合”的计提比例;久之洋针对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组合计提方法进一步区分,对于6个月以内和6个月-1年(含1年)账龄区间的应收账款分别计提0.00%和0.50%、0.15%(账龄组合为0.5%,集团合并范围内关联方组合为0.15%)的坏账准备,此处选取“6个月-1年(含1年)-账龄组合”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作为久之洋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

  如上表所示,报告期内,除一年以内的坏账计提比例公司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他年度坏账计提比例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坏账计提比例为按照预期损失模型计算,2023年随着公司催收力度的加强,公司2023年末应收账款金额,特别是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金额减少,整体账龄结构有所优化,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相应较低,并且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对应业务主要为公司常年合作的军工单位与大型民营客户,业务均为2023年确认,对应应收账款坏账风险较低,坏账计提比例合理。

  综上,公司的坏账政策与坏账比例与同行业公司基本一致,不存在显著差异,公司均在组合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相关坏账准备均已计提充分。

  二、保荐机构核查情况

  (一)保荐机构履行的主要核查程序

  1、获取公司收入明细、应收账款明细,查阅主要客户工商材料、信用政策等;

  2、获取应收账款明细及期后回款情况,查阅主要客户销售合同,了解相关业务背景;

  3、分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包括确定应收账款组合的依据、预期信用损失率、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判断等;对比同行业坏账政策与坏账计提比例;

  4、获取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算表,了解计提方法是否按照坏账准备会计政策执行,了解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金额是否准确;

  5、对照合同执行情况分析主要应收账款是否逾期,对超过信用期的应收账款情况进行复核分析,了解超过信用期的主要客户信息及欠款原因,评估相关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判断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充分;

  6、查阅年审会计师关于对2023年末主要客户的往来余额进行函证、访谈等材料,了解报告期内与主要客户的销售合作情况与回款情况;

  7、查询主要客户的工商资料及涉诉情况,及其他负面新闻情况,判断主要客户的回款能力。

  (二)保荐机构核查意见

  1、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持续较高主要与客户的性质,约定的付款方式相关,客户未收到终端客户付款故未向公司付款,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并无显著差异,2024年一季度应收账款继续大幅增加,主要系公司新增订单交付较多,应收账款在信用期内尚未支付所致;

  2、应收账款账龄基本在1年以内,逾期款项金额较小,主要客户均为军工单位与大型民营客户,应收账款坏账风险较低;公司的坏账政策与坏账比例与同行业公司基本一致,不存在显著差异,公司均在组合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相关坏账准备均已计提充分。

  三、年审会计师核查情况

  (一)年审会计师履行的主要核查程序

  1、获取公司收入明细、应收账款明细,查阅主要客户工商材料、订单、信用政策,测算应收账款结算周期;

  2、获取应收账款明细及期后回款情况,查阅主要客户销售合同,了解相关业务背景;

  3、分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包括确定应收账款组合的依据、预期信用损失率、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判断等;对比同行业坏账政策与坏账计提比例;

  4、获取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算表,检查计提方法是否按照坏账准备会计政策执行,重新计算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金额是否准确;

  5、对照合同执行情况分析主要应收账款是否逾期,对超过信用期的应收账款情况进行复核分析,并对管理层进行访谈,了解超过信用期的主要客户信息及欠款原因,同时通过检查历史回款、期后回款记录及其他相关文件,复核管理层判断的合理性,评估相关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判断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充分;

  6、对2023年末主要客户的往来余额进行函证,评估应收账款确认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主要客户针对性进行访谈,了解报告期内与主要客户的销售合作情况与回款情况;

  7、查询主要客户的工商资料及涉诉情况,及其他负面新闻情况,判断主要客户的回款能力。

  (二)年审会计师核查意见

  1、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持续较高主要与客户的性质,约定的付款方式相关,客户未收到终端客户付款故未向公司付款,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并无显著差异,2024年一季度应收账款继续大幅增加,主要系公司新增订单交付较多,应收账款在信用期内尚未支付所致;

  2、应收账款账龄基本在1年以内,逾期款项金额较小,主要客户均为军工单位与大型民营客户,应收账款坏账风险较低;公司的坏账政策与坏账比例与同行业公司基本一致,不存在显著差异,公司均在组合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相关坏账准备均已计提充分。

  问题4、关于存货。年报显示,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1.70亿元,同比下降15.51%,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4%,本期计提存货跌价损失0.23亿元。其中原材料期末账面余额0.95亿元,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为27%,大幅高于去年的7.66%;库存商品期末账面余额0.69亿元,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为21.83%,大幅高于去年的14.42%。

  请公司:(1)列示各类别存货库龄结构,结合公司情况,说明库存商品、发出商品等金额变动是否与在手订单匹配;(2)结合在手订单、产品生产周期及更新迭代等情况,说明在产销量及收入大幅增加、存货账面余额下降的情况下,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提高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已被淘汰的产品,是否存在前期减值计提不充分的情形。

  回复:

  一、公司回复

  (一)列示各类别存货库龄结构,结合公司情况,说明库存商品、发出商品等金额变动是否与在手订单匹配

  2023年末,各类别存货库龄结构如下表:

  单位:万元

  ■

  2023年末,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在手订单匹配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元

  ■

  注1:存货类别包括2023年库存商品以及发出商品金额;期后销售对应结转成本金额为2024年1月1日-4月30日销售产品对应结转的成本金额;订单覆盖率=(在手订单+已中标/协商定价但尚未签订合同项目)/(1+税率)*(1-毛利率)/(存货期末余额-期后销售对应结转成本金额);

  注2:上述在手订单金额不含某型产品产线订单金额。

  公司根据在手订单和市场需求预测制定生产计划,同时由于军品生产周期的特殊性,公司会考虑适当的备货以用于订单生产。本期末,库存商品以及发出商品的订单覆盖率为253.86%,订单覆盖率较高,主要系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持续推进,军品采购计划在2023年实现批量交付,订单数量增多,同时公司加大对民用产品的研发力度并深挖国内民品客户的需求,积极配合客户开拓海外市场。库存商品、发出商品等金额变动与在手订单匹配。

  (二)结合在手订单、产品生产周期及更新迭代等情况,说明在产销量及收入大幅增加、存货账面余额下降的情况下,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提高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已被淘汰的产品,是否存在前期减值计提不充分的情形

  1、结合在手订单、产品生产周期及更新迭代等情况,说明在产销量及收入大幅增加、存货账面余额下降的情况下,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提高的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2023年末和2022年末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元

  ■

  由上表,公司存货2023年末余额较2022年末减少877.21万元,主要是公司进一步强化了存货管理,同时随着市场需求恢复公司销售规模增长存货相应减少所致。公司2023年末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较2022年末增加2,250.19万元,计提比例较上年增长11.00%,主要系公司库龄在3年以上的原材料和库存商品增加,该部分无在手订单对应,预计销售或领用可能性较低,按照公司一贯方式全额计提跌价,存货库龄在3年以上的存货金额较上年增加1,645.33万元,相应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较期初增加较多;同时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产品价格下降,产品迭代加快,公司结合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情况,对部分库龄3年以内的库存商品以及发出商品计提了862.8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1)期末长库龄存货增加,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增加

  2023年12月31日存货库龄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元

  ■

  2022年12月31日存货库龄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元

  ■

  由上表可知,公司2023年末库龄3年以上的存货较2022年末增加1,645.33万元,其中原材料3年以上库龄较上年大幅增长,增长了191.48%。根据公司市场情况,该部分库存商品无在手订单对应,且基于产品更新迭代情况,该部分预计销售可能性较低,公司对3年以上的库存商品全额计提了跌价;对于该部分的原材料,基于公司生产使用情况,预计未来用于生产的可能性较低,也按照一贯的方式全额计提了跌价,两项合计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188.15万元,较期初计提增加1,645.33万元。公司的原材料主要为探测器、电子元器件及电路、结构件、镜片、镜头等,可使用年限较长,原材料在产品生产和研发需要时可投入使用,故对原材料主要按照库龄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库龄在3年以上的原材料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库龄在3年以下且明显出现减值迹象的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委托加工物资,数量繁多、单价较低,库龄均在一年以内,预计不存在减值,故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公司期末在产品库龄均在一年以内,对应的库存商品订单覆盖率较高,不存在跌价情况,故针对在产品未计提跌价准备。

  (2)红外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和毛利率均有所下降,出现跌价情形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增加

  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成熟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公司毛利率也从2022年的31.90%下降至2023年的27.44%,部分存货出现跌价情形。

  公司一方面结合在手订单及类似产品销售价格情况,对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测算,并对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的计提跌价准备;另一方面,公司结合市场对产品需求,以及产品销售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红外热成像技术发展较快,存在部分产品存在技术迭代的情况,相应该部分产品近两年销售情况较少,预计可能难以满足现有客户对产品需求,公司也对该部分库存商品计提了较为充分的跌价准备。公司期末结合两种情况,对库存商品计提了较为充分的跌价准备,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如上表所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库存商品为2,208.78万元,该部分存货的库龄为3年以内,占库存商品的比例为32.03%,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为37.88%,计提了较为充分的跌价准备。

  (3)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

  ■

  由上表,2023年末高德红外和睿创微纳存货跌价计提比例较2022年末略有增加,久之洋和大立科技呈现了计提比例增长情况,2023年末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较2022年末增加与同行业公司趋势一致。

  综上所述,公司在2023年进一步强化了存货管理,同时随着市场需求恢复公司销售规模增长,存货相应减少;而公司库龄在3年以上的原材料和库存商品增加,该部分较少有在手订单对应,预计销售或领用可能性较低,按照公司一贯方式全额计提坏账,计提的存货跌价金额较多;同时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产品价格下降,产品迭代加快,公司结合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情况,对出现减值情形的存货计提了充分的存货跌价准备,两项目合计使得期末存货跌价计提比例提高,公司存货准备计提比例增加与同行业趋势一致,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提高具备合理性。

  2、公司在手订单充分,部分长库龄存货存在被淘汰的可能

  截至2024年5月10日,公司的在手订单、已中标/协商定价订单金额为12,950.83万元,订单金额较高,相关明细数据详见本题回复(一),对于公司存货销售实现可能性提供了保障。

  同时因为红外热成像技术发展较快,公司存在部分产品存在技术迭代的情况,相应部分产品近两年销售情况较少,难以满足现有客户对产品需求,主要是3年以上的库存商品,对应3年以上的原材料因为主要用于该类产品生产,也存在被淘汰的可能,2023年末3年以上的库存商品和原材料合计3,188.15万元,预计该部分存货可能被淘汰,公司已经按照一贯的方式对该部分全额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3、公司各期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充分,不存在前期减值计提不充分的情形

  (1)公司各期存货跌价计提准备未发生变化

  2022年末,公司按照一贯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政策,结合库龄和预计销售情况对存货进行跌价准备测算。结合存货库龄,库龄在3年以上的原材料、库存商品预计可变现净值为零,公司对该部分原材料,库存商品全额计提了跌价;同时对于部分库龄3年以内的库存商品以及发出商品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价的,公司计提了跌价。

  (2)2022末在手订单较为充分,结合2023年销售情况,存货跌价计提合理

  单位:万元

  ■

  注:存货类别包括2022年库存商品以及原材料金额;期后销售金额为2023年1月1日-4月30日销售产品对应结转的成本金额;订单覆盖率=(在手订单+已中标/协商定价但尚未签订合同项目)/(1+税率)*(1-毛利率)/(存货期末余额-期后销售金额)

  2022年末,公司原材料、库存商品订单覆盖率为77.73%,期末原材料、库存商品规模与公司在手订单、未来生产计划相匹配。而且公司2023年收入较2022年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全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88.77%,存货期末较期初相应下降,也表明2022年末存货预计销售合理性,相应2022年末存货跌价计提合理。

  (3)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如下表:

  ■

  注:同行业可比公司数据取自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

  由上表,公司2022年末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为8.32%,较2021年末的6.21%增加2.09%,同行业存货跌价计提比例也呈现增长趋势,公司趋势与其保持一致,已经结合存货库龄和预计销售情况计提了较为充分的跌价准备。

  2022年末,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处于同行业公司中游水平,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高于睿创微纳、大立科技,但低于高德红外、久之洋,主要系高德红外为适应之前防疫市场需求,开发了一系列红外测温产品,随着国家防疫政策调整,该类产品市场需求急速变化减少,在2022年末对其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计提了较多的存货跌价准备,同时随着对红外行业物料可用周期的深入了解和更精确判断,部分存货因市场需求变化、质量风险等原因计提了较多的存货跌价准备,相应期末存货跌价准备较高;久之洋的存货跌价准备较高系其对存在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资产全面清查和减值测试后提升较多。

  综上所述,公司各期存货跌价计提准备未发生变化,2022末在手订单较为充分,结合2023年销售情况,存货跌价计提合理,且公司2022年末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为8.32%,较2021年末的6.21%增加2.09%,已经结合存货库龄和预计销售情况计提了较为充分的跌价准备,也与同行业情况存货跌价计提情况匹配,因此公司2022年末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充分,不存在前期减值计提不充分的情形。

  二、保荐机构核查情况

  (一)保荐机构履行的主要核查程序

  1、查阅年审会计师关于公司存货跌价准备的复核材料,分析存货跌价准备是否合理;

  2、获取公司各类存货收发存明细,结合当期生产、销售情况分析存货变动的原因及合理性;

  3、获取在手订单及已中标/协商定价未签订合同明细表。

  (二)保荐机构核查意见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

  1、公司2023年末库存商品、发出商品等金额变动与在手订单相匹配;

  2、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大幅增长主要系本期3年以上库龄存货的增加以及公司对存在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资产全面清查和减值测试,随着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供给能力的快速提升,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激烈且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导致其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提高,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大幅增长具有合理性;公司在手订单充分,部分长库龄存货存在被淘汰的可能;公司采用一贯的存货跌价计提方式,不存在前期减值计提不充分的情形。

  三、年审会计师核查情况

  (一)年审会计师履行的主要核查程序

  1、实施存货监盘程序,观察和检查存货的数量、状况;

  2、访谈生产部门负责人,了解未来的生产计划、产品的生产周期等情况;

  3、获取并复核期末存货库龄明细表及管理层对存货估计售价的预测,对库龄较长的存货进行分析性复核,分析存货跌价准备是否合理;

  4、获取存货跌价准备计算表,复核存货减值测试过程,抽查是否按相关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执行,检查以前年度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本期的变化情况等,核实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充分;

  5、获取公司各类存货收发存明细,结合当期生产、销售情况分析存货变动的原因及合理性;

  6、获取在手订单及已中标/协商定价未签订合同明细表。

  (二)年审会计师核查意见

  经核查,年审会计师认为:

  1、公司2023年末库存商品、发出商品等金额变动与在手订单相匹配;

  2、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大幅增长主要系本期3年以上库龄存货的增加以及公司对存在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资产全面清查和减值测试,随着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供给能力的快速提升,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激烈且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导致其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提高,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大幅增长具有合理性;公司在手订单充分,部分长库龄存货存在被淘汰的可能;公司采用一贯的存货跌价计提方式,不存在前期减值计提不充分的情形。

  问题5、关于募投项目。年报披露,公司募投项目“光电研发及产业化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工业检测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的投入进度分别为55.99%和19.04%,去年同期分别为30.99%和11.98%,预计可达使用状态日期均为2024年10月。

  请公司:(1)补充披露各募投项目截至2024年4月末的投入进度,已投入资金的金额、用途、支付对象及形成的相关资产情况;(2)结合前述情况,分析说明资金投入、项目进展是否符合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计划;(3)结合募投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当前实施进度、各细项投资金额说明募投项目可行性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补充披露后续实施计划。

  回复:

  一、公司回复

  (一)补充披露各募投项目截至2024年4月末的投入进度,已投入资金的金额、用途、支付对象及形成的相关资产情况

  1、截至2024年4月末,募投项目投入进度情况

  公司IPO计划募集资金50,000.00万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36,983.84万元,低于募集资金项目投资总额。2021年11月1日,公司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的议案》,同意公司对募投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在本次募集资金净额范围内进行调整,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

  公司于2022年12月2日和2022年12月19日日召开了第一届董事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以及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变更的议案》,同意公司将募投项目“光电研发及产业化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中的子项目“光电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使用的募投资金由19,809.21万元调整至12,809.21万元,调减的7,000万元募集资金拟用于新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截至2024年4月末,公司募投项目投入进度如下:

  单位:万元

  ■

  2、已投入资金的金额、用途、支付对象及形成的相关资产情况

  截至2024年4月末,公司募投项目已投入资金的金额、用途、支付对象及形成的相关资产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二)结合前述情况,分析说明资金投入、项目进展是否符合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截至2024年4月30日,公司募集资金投入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公司募投项目实施进展如下:

  1、光电研发及产业化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1)光电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

  该项目主要目标为利用公司自主研发的技术,进行光电成像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其中包括:年产新增1,500只非制冷红外机芯、200只制冷红外机芯、375台非制冷热像仪、500台制冷热像仪、125套非制冷光电系统和125套制冷光电系统,即新增32,875只非制冷机芯(公司通常将制冷机芯、热像仪、光电系统按一定的折算比例统一折算成非制冷机芯,来计算公司的产能)的年产能,同时进行新型制冷探测器热像仪、超小型制冷光学镜头,非制冷大面阵机芯,以及光电系统和手持整机的研发工作。

  截至2024年4月末,在产业化和新增产能实现方面,公司在场地、人员、设备方面均能满足产业化需要,较上市前实现新增34,560只非制冷机芯产能,达到计划的105.13%;在产品研发方面,为保持公司产业化产品技术领先水平,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变化需求及行业技术进步情况,持续对现有产品进行迭代,并同步研制新型号种类产品,产品开发进度符合计划。

  公司通过设计自动化工装及自动化软件,把生产作业模式由传统的人工模式升级为半自动模式等方式,在资金投入较少的情况下,已超过募投计划产能,产品开发进度亦符合计划,该项目进展情况对比如下:

  ■

  如上表,光电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整体符合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2)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该项目主要目标为在已经形成的红外热成像技术特色优势基础上,开展多光谱综合光电系统产品研究,全景光电雷达系统技术研究,微光、可见光、短波成像技术研究,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等,并搭建能够满足公司长期研发所要求的多功能研发平台,保证本项目技术研发课题的完成。

  截至2024年4月末,在研发中心搭建方面,研发人员配置、软硬件设备配置、场地配置方面已基本可满足研发中心的需求。在研发课题方面:多光谱综合光电系统产品研究、全景光电雷达系统技术研究、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等研发课题进展符合计划;微光、可见光、短波成像技术研究课题中的微光、可见光已具备大批量生产交付的能力,短波成像方面,通过开发基于胶体量子点材料短波探测器的短波成像机芯、基于传统铟镓砷短波探测器研发的短波机芯,逐渐扭转了前期短波成像技术研发较为缓慢的局面。

  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建设中的成本节约,减少工程设备投资的同时总体实现了项目计划,该项目进展情况对比如下:

  ■

  由上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整体符合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3)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

  该项目包括年产非制冷红外探测器4.05万支的产线建设和高性能非制冷探测器、低成本非制冷探测器、超大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开发。

  截至2024年4月末,产线建设方面,公司已具备年产非制冷红外探测器4.20万支的生产能力,达到募投项目计划目标的4.05万支。产品开发方面,已完成高性能探测器项目的3项产品中的两项产品研制工作,另外1项产品在样品制备阶段,根据目前的研发安排预计2024年10月可完成研制;公司的低成本非制冷探测器与高性能探测器仅为封装方式的差异,经过技术改进,通过现有设备即可实现低成本封装,也即低成本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随着高新能探测器研制完成一并研制;超大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当前红外市场无相关规格器件需求,该项目暂未执行,但该项目计划投资金额占募投项目支出10.85%,预计收入占比11.30%,未对该项目的实施进度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将对该产品领域保持密切关注,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后续推进。

  公司通过技术改进、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投资安排、项目建设中的成本节约等方式,在实现项目投资金额降低的同时超过了计划产能,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对比如下:

  ■

  由上表,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整体符合实际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2、工业检测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

  该项目主要目标为形成3,200台热成像产品的能力和制冷工业检测热像仪、非制冷工业检测热像仪、无人机工业检测光电吊舱产品的研发。

  截至2024年4月末,公司在场地建设、人员配置上已满足年产3,200台的产能需求;在设备建设方面,目前已配置的设备加上2024年10月底前计划新增的设备,可以满足上述产能需求;在产品开发方面,已经基本完成了项目规划的产品研发工作并实现转产,目前已进入产品迭代升级阶段,其中原计划研发的低规格的非制冷型160手持式测温热像仪和160/80在线式测温热像仪产品,由于对应的市场需求减少,公司暂停相关产品开发工作,该等产品研发投资金额占比为2.82%,未对该项目的实施进度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将对该产品领域保持密切关注,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后续推进计划。

  公司通过经技术改进减少设备购置需求、根据市场环境调整投资策略及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成本节约等方式降低投资金额的同时保证了计划产能的实现,该项目进展情况对比如下:

  ■

  由上表,工业检测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整体符合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综上所述,各募投项目进展整体符合募集资金使用计划,目前处于实施期内,未出现实施超期情况或严重偏离募投项目预定进程的情况。后续,公司将根据项目实施进展中的新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及信息披露。

  (三)结合募投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当前实施进度、各细项投资金额说明募投项目可行性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补充披露后续实施计划

  1、结合募投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当前实施进度、各细项投资金额说明募投项目可行性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1)光电研发及产业化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①光电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截至2024年4月30日,光电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投资明细金额及进度如下:

  单位:万元

  ■

  由上表,截至2024年4月30日,公司光电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募集资金计划投入金额12,809.41万元,已投入金额8,774.52万元,投入进度为68.50%,剔除铺底流动资金后,目前投入进度为83.76%。

  公司光电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投资结构上呈现设备购置投入金额低于计划投入金额较多,工程建设及其他费用超过计划金额的特点,主要系上市以来下游需求放缓、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采取了审慎的投资策略。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募投项目场地主要沿用已有场地规模进行适当更新改造,设备资产主要依托目前已有的设备条件进行补充;同时强化研发力度,增加研发人才投入,以增强技术领先能力和生产效率,保持市场竞争力。

  该项目主要目标为年产新增32,875只非制冷机芯的年产能,同时,进行新型制冷探测器热像仪,超小型制冷光学镜头,非制冷大面阵机芯,以及光电系统和手持整机等产品的研发工作。截至2024年4月末,在产业化和新增产能实现方面,公司在场地、人员、设备方面均能满足产业化需要,较上市前新增34,560只非制冷机芯产能,达到计划105.13%;在产品开发方面,研发进度符合计划和公司经营需求,后续将根据市场和经营需要,持续开展新产品开发或现有产品迭代优化的研发工作。

  因此,该募投项目可行性不存在重大不利影响。

  ②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截至2024年4月30日,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明细金额及进度如下:

  单位:万元

  ■

  由上表,截至2024年4月30日,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募集资金计划投入金额5,843.76万元,已投入金额3,412.03万元,投入进度为58.39%。公司该募投项目资金投入比例较低,主要由设备购置费投入金额较低导致,其原因与上述光电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实施情况相似,此外该项预计的安装工程费、预备费实际未发生。

  截至2024年4月末,在研发中心搭建方面,研发人员配置、软硬件设备配置、场地配置已基本可满足研发中心的需求。在研发课题方面:多光谱综合光电系统产品研究、全景光电雷达系统技术研究、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等研发课题进展符合计划;微光、可见光、短波成像技术研究课题中的微光、可见光已具备大批量生产交付的能力,短波成像方面,通过开发基于胶体量子点材料短波探测器的短波成像机芯、基于传统铟镓砷短波探测器研发的短波机芯,逐渐扭转了前期短波成像技术研发较为缓慢的局面。

  因此,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不存在重大不利影响。

  ③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

  截至2024年4月30日,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投资明细金额及进度如下:

  单位:万元

  ■

  由上表,截至2024年4月30日,公司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募集资金计划投入金额7,000.00万元,已投入金额3,156.58万元,投入进度为45.09%,剔除项目铺底流动资金后,目前投入进度为49.81%。

  公司该募投项目资金投入比例较低,主要系:(1)技术改进导致设备购置需求减少,如原计划采购EVG封装光刻机及键合机用于低成本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生产,该设备预算费用800万元,经技术改进,通过现有设备即可实现低成本封装,计划不予采购相关设备;(2)市场需求因素导致部分投入减少,如当期前红外市场对相关规格器件需求较低,公司处于审慎投资考虑暂未开展超大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项目建设,该项目计划投资760万元;(3)预计的工程安装费、预备费等费用,在实际执行中未发生,合计约304.99万元。

  截至本回复出具日,公司已具备年产非制冷红外探测器4.20万支的生产能力,达到募投项目计划目标的4.05万支。预计高性能探测器产品、低成本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产品可于2024年10月研制完成。超大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产品因市场需求的因素,公司暂未研制,但产品的计划投入和预计收入均低,对募投项目的影响较小,公司利用非制冷探测器项目实施形成的技术资源,拓展了计划外的技术转让订单,截至目前已形成计划外收入3,500万元,可以弥补超大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产品可能带来的收入的减少。公司已和技术受让方签订了1万套总值1,400万的芯片及封装原材料转让合同。

  公司高性能640*512和384*288 12微米规格的探测器已完成研制,探测器的销售也在积极洽谈中。除去探测器的销售,针对器件市场的特殊性,公司也在积极布局芯片和原材料的销售,以加强客户和公司的合作的稳定性。

  针对截至目前市场反馈来看,4.20万的产能已不满足当前市场需求,扩产方案也在积极筹备中,项目在筹建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后续产能提升的需求。

  因此,公司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不存在重大不利影响。

  (2)工业检测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

  截至2024年4月30日,工业检测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投资明细金额及进度如下:

  单位:万元

  ■

  由上表,截至2024年4月30日,公司工业检测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募集资金计划投入金额7,222.23万元,已投入金额1,505.73万元,投入进度为20.85%,剔除项目铺底流动资金1,281.10万元后,目前投入进度为25.34%。

  工业检测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募投资金投入比例低,主要系:(1)市场需求的变化,公司放缓了部分产品的开发节奏,如原计划研发的低规格的非制冷型160手持式测温热像仪和160/80在线式测温热像仪产品,由于对应的市场需求减少,公司已调整研发工作安排,暂停相关产品开发工作,减少投资金额约203.5万元;(2)上游元器件的性能提升,减少了设备和研发投入需求,随着红外探测器、红外镜头、红外图像处理电路板等热像仪主要部件的一致性、稳定性明显提升,热像仪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专用设备进行工艺控制的环节明显减少;另一方面,每台热像仪生产时间的缩短也减少了占用生产设备的时间;原规划中的光电综合性能测试系统、步入式高低温箱和光学检测平台等金额巨大,但使用频次不高的研发和生产设备,经过经济测算,拟改为付费外协的方式满足使用需求;(3)该募投项目为当地重点引进项目,所在地园区在房屋装修、厂房租金方面给与减免金额284.89万元;(4)原先预计的工程安装费用、预备费用合计222.59万元,实际未发生。

  该项目主要目标为形成3,200台热成像产品的能力和制冷工业检测热像仪、非制冷工业检测热像仪、无人机工业检测光电吊舱产品的研发。截至2024年4月末,公司在场地建设、人员配置上已满足计划产能需求;预计在2024年10月末,设备建设方面,可以满足计划产能需求;产品开发方面,已经基本完成了项目规划的产品研发工作,目前已进入产品迭代升级阶段。公司积极应对工业检测产品市场不足的不利变化,基于募投项目建设形成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成功开拓了户外观瞄热像仪的新方向,2024上半年即可交付近1600套热像仪,充分利用募投项目产能提升公司经营业绩。2024年公司在户外观瞄热像仪产品上的交付数量完全可以弥补工业检测产品交付数量的空缺,可以实现达到年产3200台热像仪产能。

  因此,公司该募投项目可行性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综上所述,公司各募投项目的可行性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2、补充披露后续实施计划

  后续,公司将依据行业发展环境和公司经营目标稳妥地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1)光电研发及产业化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①光电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在2024年10月结题前,该项目后续主要围绕保障现有产能稳定、实现部分产品迭代优化和部分产品的开发工作,具体如下:

  A.设备购置计划

  安排采购数台设备用于该项目备用设备,避免已有设备维护维修等行为对产能产生影响,设备采购预计443.40万元。

  B. 光电产品研发及转产工作

  a.非制冷红外机芯、非制冷热像仪产品

  2024年5月到10月之间,根据市场的具体需求,持续对非制冷红外机芯和非制冷热像仪进行技术迭代,快速完成S系列非制冷红外机芯、V系列非制冷红外机芯、定制非制冷热像仪等具体产品型号从研发到批量生产的转化,根据客户订单需求进行生产交付。

  b.制冷红外机芯、制冷热像仪产品

  结合生产及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到产品开发建设,1280和hot快速制冷型产品开发,以及保障产能供应链,对核心探测器不同厂家可替代状态设计测试开发。

  持续对现有产品进行迭代,并同步研制新型号种类产品。新产品研发涉及目前国内最新快速制冷hot器件应用产品开发,以及对该类型器件测试牵引国内探测器厂家加速产品迭代成熟。国产大面阵量产制冷探测器应用开发,形成1280面阵制冷型系列产品,填补公司在该方向空白。完善加强现有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的标准化改造,以适应批量生产需求,并采购相关设备进行测试。在新产品研制中提升算法迭代,打破硬件瓶颈,在现有硬件平台上实现更优秀的产品性能。持续开展包括hot快速制冷型640机芯、hot快速制冷型1024机芯、hot快速制冷型40-200热像仪、hot快速制冷型20-275热像仪、数字接口1280机芯、替代厂家探测器测试机芯、M3制冷整机等产品的研发工作。

  c.非制冷光电系统、制冷光电系统产品

  全景光电雷达产品,目前结合生产和研发工作,主要围绕640制冷光电雷达产品进行可靠性提升、可维修性提升和可生产性优化进行相关工作,并针对性进行优化样机开发和生产检验工装、电路、测试软件的设计开发,于2024年10月完成该产品的小批试制。

  某精确制导小型多光谱光电产品,目前结合生产和研发工作,主要进行环境适应性、可靠性、批量生产工艺优化进行相关工作,并针对性进行优化样机开发和生产检验工装、电路、测试软件的设计开发,根据竞标情况进行小批试制。

  ②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在已经形成的红外热成像技术特色优势基础上,开展多光谱综合光电系统产品研究,全景光电雷达系统技术研究,微光、可见光、短波成像技术研究,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等,努力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科技型技术研发中心。

  A.多光谱综合光电系统

  2024年10月前,计划完成如下工作目标:(1)中型多光谱光电系统,确定原理样机技术状态;(2)小型多光谱光电系统,根据竞标情况进行小批试制;(3)光学镀膜技术,完成多光谱高性能减反射膜开发和金属反射镜镀膜工艺开发;(4)某陀螺全自动智能精密装调技术的试生产。

  B. 全景光电雷达系统

  针对客户的需求,后续将持续开展制冷640面阵全景光电雷达的告警算法的优化和升级,软件功能拓展等工作。开展嵌入式软件开发、调试工作,计划2024年10月份加工、装调完成一台低成本非制冷全景光电雷达原理样机。

  ■

  C. 微光、可见光、短波成像

  微光成像技术的主要研发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后续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具体市场需求进行技术迭代,目前比较明确的需求是为自研低成本融合望远镜开发低成本的微光机芯;可见光成像技术的主要研发工作基本完成,后续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具体市场需求进行技术迭代;短波成像技术接下来的研发工作分为两个方向,分别是基于铟镓砷短波探测器的机芯进行技术迭代,以及基于胶体量子点短波探测器的机芯进行测试与改进,具体安排如下:

  ■

  D.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后续,公司将开展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相关算法的持续再优化与低成本控制,具体安排如下:

  ■

  ③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

  产线建设方面,截至本回复出具日,公司已具备年产非制冷红外探测器4.20万支的生产能力,达到募投项目计划目标的4.05万支。

  产品开发方面,高性能非制冷探测器项目和低成本非制冷探测器项目尚需完成1280*1024_12um高性能探测器的研制工作,根据目前的研发安排,预计2024年10月前可完成该产品的研制。具体计划如下:

  ■

  对于超大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项目,由于技术路线或市场需求的因素,目前暂未开展建设活动,后续将根据技术路线或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审慎、灵活的进行项目建设决策和实施。

  (2)工业检测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

  公司将根据市场的具体需求,持续对工业检测热像仪进行产品迭代,按时完成生产交付。在新的户外观瞄热像仪方向,按时完成第一代产品的批量生产交付,研发第二代户外观瞄热像仪并快速完成从研发到批量生产的转化。具体实施计划如下表所示:

  ■

  二、保荐机构核查情况

  (一)保荐机构的主要核查程序

  1、获取公司募集资金投入账务记录及相关原始凭证,查阅已投入资金的金额、用途、支付对象及形成的相关资产情况;

  2、获取并查阅募集资金专户的银行对账单;

  3、查阅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访谈公司募投项目的相关人员,了解募投项目的计划与进展情况;

  4、访谈公司募投项目的相关人员、查阅公司募投项目相关的公告文件,了解募投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投入进度是否符合计划、项目可行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后续实施计划。

  (二)保荐机构核查意见

  1、公司募集资金资金投入、项目进展整体符合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2、公司募投项目可行性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三、年审会计师核查情况

  (一)年审会计师的主要核查程序

  1、获取公司募集资金投入账务记录及相关原始凭证,查阅已投入资金的金额、用途、支付对象及形成的相关资产情况;

  2、获取并查阅募集资金专户的银行对账单;

  3、查阅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访谈公司募投项目的相关人员,了解募投项目的计划与进展情况;

  4、访谈公司募投项目的相关人员、查阅公司募投项目相关的公告文件,了解募投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投入进度是否符合计划、项目可行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后续实施计划。

  (二)年审会计师核查意见

  1、公司募集资金资金投入、项目进展整体符合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2、公司募投项目可行性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特此公告。

  北京富吉瑞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24年5月30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