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人车更聪明

  本报记者 刘苏雅

  这是一个让人称奇的场景:在位于北京经开区的中国联通5G智能网联示范基地,研发人员在5G远程驾驶2.0系统座舱内轻踩刹车,远在河北雄安运行的无人清扫车立刻停下脚步。仅用了18毫秒,刹车指令就在两地之间做了一个200多公里的“折返跑”。

  看着屏幕上的测试数据,联通智网科技车辆智能网联研究院院长周光涛微微颔首。此时,窗外有一辆无人小巴正缓缓驶过。

  如果把时钟回拨到8年前,这一幕还不过是周光涛脑海中的一个设想。那时,无人车的概念刚刚走入公众视野。“我当时经常参与无人车的道路测试,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车上的安全员特别紧张。”周光涛笑道,那时的无人车,不仅在启停时的顿挫感很强,偶尔还会“掉线”,纹丝不动地停在路中间。

  当车辆离开了驾驶员的操控,它要能随时自主回答“我在哪儿”“我去哪里”“我要做什么”。周光涛要做的,就是帮助无人车精准地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其中,低时延高可靠通信技术的突破和车路协同环境全域感知空间的构建,二者缺一不可。2018年,恰逢“科技冬奥”项目启动研发,首钢园便成了5G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试验场”。

  “不光是无人车要‘看’到周边的情况,道路也要协助车辆感知环境,网络更要稳定通畅。”周光涛说,如果仅依靠车辆摄像头的视频感知,对于需要高速运动的车辆来说,仍存在感知不全、不准、不及时等问题。不仅车要“聪明”,路也要有“智慧”,尽可能帮助云端“大脑”收集汇聚更多信息,才能得到更精准的判断。

  在首钢园内的主要路段,周光涛带领团队加装路侧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路侧通信设备等,并通过5G网络回传至边缘计算处理系统。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无人车每天都在园区内行驶往复,周光涛带领团队收集试验数据,调整改进后台算法,再收集,再改进……

  对突发情况更快速、准确的反应,就意味着安全更多一分。“车—路—云”体系的搭建,让无人车的反应更灵敏。在无人小巴内的智能化信息屏上,周边的人车情况、交通信号灯信息和相关预警一目了然。根据这些信息,车辆能完成道路情况的预判,在各场景中流畅自然地启动、转弯、变道、刹车,系统感知准确率从94%提升至99.6%以上。

  为了让无人车的反应快一点、再快一点,周光涛和同事还反复优化边缘云融合算法。人类每眨一次眼需要大约200毫秒,而他们实现了车辆与路侧系统之间的信号传输只需5至10毫秒,整体数据处理时延不超过80毫秒。这一反应速度比普通驾驶员要快上两倍左右。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火炬传递环节,5G智能车路协同系统迎来一场大考。擎起“飞扬”火炬的自动驾驶汽车成了亮眼一棒,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基于5G无人车实现了火炬接力,而它背后的支撑,正是周光涛和同事们为其打造的“大脑”。就在无人车火炬手亮相的两天后,周光涛也作为火炬手之一,郑重完成了奥运圣火的传递。“作为科技工作者,能和自己参与研发的成果参与同一届奥运圣火传递,这是何等的荣耀!”

  现在,周光涛和团队还在不断增强这套系统的脑力,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与车联网的深度融合。在示范基地行驶的测试车辆,仍在每天源源不断地收集试验数据,帮助研发团队优化算法。“在示范园区,我们验证了技术体系的可行性,接下来就要走到更多真实场景中推广应用,让无人车更聪明。”周光涛说。

  目前,从矿区、景区、园区到城市开放道路,周光涛研发的这套系统已经在全国20余个城市推广落地了30多个商业项目。本报记者 安旭东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