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油灯为何能省油?陆游揭秘黑科技

省油灯为何能省油?陆游揭秘黑科技
2024年05月30日 03:19 华西都市报

琉璃厂窑生产的釉陶俑及动物模型。

邛窑生产的瓷塑。

邛窑绿釉省油灯。

邛窑青釉绿彩省油灯。

  大家都听说过一句俗语——“某某可不是个省油的灯”,意思是指这个人不简单、不好对付。但你知道吗,“省油灯”其实真的存在于过去人们的生活中,而且它最早就产于四川。那么,省油灯到底是什么?其省油原理是什么?今天,我们走进四川大学博物馆,通过藏品来了解一下四川民窑中的“黑科技”。

1四川首创陶瓷省油灯陆游点赞民窑黑科技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作为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的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开始对四川的邛窑、琉璃厂窑进行调查、发掘。从此,唐代至明代的四川民窑开始为人所知,而陶瓷省油灯便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文物之一。在四川大学博物馆的“蜀中民窑”展馆,就展出了唐宋时期的多件省油灯。

  省油灯口径大多为10-13厘米,高3-5厘米,一手可托起,这种小巧方便的灯盏看似平平无奇,可是确有其扬名立万的“省油”绝招。它的灯盏整体呈密封结构,像不带盖子的小茶壶,表面浅浅凹进呈碗状,这是用以盛放灯油的地方。而在灯盏中间与边缘处,常常会连接设置一个弓形小柄,或用于放置灯芯。

  在四川大学博物馆陈列的省油灯中,灯盏腹部外壁要么有管状嘴、要么有圆形孔,这些开口可大有用处,通过它,可以连通灯盏腹部的中空夹层,这就是省油灯省油的“秘密武器”:清水通过管状嘴注入夹层中,将灯盏腹部装满,而此时的灯盏盛上灯油、点亮灯芯后,表面会因燃烧的灯芯而升温,但腹部的清水却能让盏面的温度降低,从而减慢灯油的蒸发速度,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如此巧思,连陆游都禁不住盛赞:“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灯檠法,高七寸,盘阔六寸,受盏圈径二寸半,择与圈称者。”公元1170年,陆游从临安(今浙江杭州)来到四川,用诗歌对蜀中见闻进行记录,撰文《陆放翁全集·斋居纪事》。其中,就有“省油灯”的记载。

2

四川民窑历史悠久见证蜀地文化兴盛

  省油灯构思可谓巧妙,但它的“节省”力度到底如何?为了解开这个疑惑,人们曾做过一组实验:在相同油量情况下,同时点燃普通灯具与省油灯,省油灯可多燃烧15分钟。除此之外,还有数据显示,省油灯相较于普通灯具,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油。你看,既精巧、又节能,难怪省油灯能够“俘获”陆游的心。

  烧制省油灯的邛窑是民间窑场,也是成都平原乃至四川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窑址。邛窑不是单一的窑址,而是包含了十方堂、瓦窑山、尖山子等七处古瓷窑遗址的总称。南朝时期,邛窑的第一把火点燃,开始烧制老百姓所需的瓷具。唐代的釉下彩瓷器、精致的小瓷俑、精妙的省油灯,以及五代时为前后蜀宫廷特制的花色富丽、温润细腻的邛三彩,都是邛窑的代表性产品。到了清代,邛窑的炉火熄灭,但它的火光却在中国的陶瓷烧制历史上持续闪耀:它是长江上游地区最早生产釉下彩瓷的窑场,更是釉下复合彩的发源地——即同时在一件器物上施褐、绿两种彩。

  在四川还有另一个著名的民间窑场:琉璃厂窑,该遗址位于成都市南三环内。晚唐时,琉璃厂窑开始生产瓷器,宋代最为兴盛,到明代终烧。

  作为民间窑场,邛窑、琉璃厂窑生产的陶瓷产品迎合市场需求,以满足一般百姓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居多。包括饮食类、日用类、文玩用具等,这类瓷具造型朴实,纹饰简洁。如前文所说的邛窑首创“省油灯”,便广为流传。还有反映动植物生态和百姓生活的瓷塑玩具,取材天地动植,形象生动,独具匠心,部分人物瓷塑衣着服饰颇有亮点,具有当时胡人的特色。四川大学博物馆展出的“青釉褐绿彩花叶纹胡人抱角杯”,色彩艳丽,胡人造型完整,不仅体现了邛窑高超的烧制技艺,更力证唐朝时期四川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十分兴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叶 摄影报道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陆游 博物馆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